《反垄断法实施中的相关市场界定研究》的著作是上海政法学院教师在建设上海市*经济法重点学科中的部分成果。2007年底,由我牵头申报的上海政法学院经济法学科被上海市*列为上海市重点学科。重点学科立项后,上海市*对学科组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和指导,上海政法学院领导高度重视,从组织机构、人员配置、规章制度等方面都给予了充分保障,为学科组成员积极性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根据市*批准的学科建设整体规划,本重点学科以经济理论和实践为总体建设方略,成果形式除课题和论文等外,计划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以及适应教学需要的少量教科书。出版作品包括“经济法基础理论与实务”、“竞争法”、“环境资源法”等三个选题方向。期盼学术界同仁和广大读者提出批评和建议,帮助我们把这套丛书出好。
反垄断法的执行可以动用公共和私人两种资源。由反垄断主管机构对反竞争行为采取的任何行动可以称之为公共执行(publicen.force.ment)。例如,反垄断主管机构对违法者处以罚款或命令违法者停止某一违反竞争政策的特定行为,反垄断主管机构甚至也可以通过发动诉讼来执行反垄断法。一般而言,公共执行的特点是动用了公共财政和权力资源,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除了反垄断主管机构以外,私人市场参与者在反垄断法的执行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种由私人发动的反垄断法执行简称为私人执行(privateenforcement)。一般认为,私人是基于利润化的理性选择来决定执行投资和努力的程度、范围和强度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个体利益,但有时也可以起到维护公共利益的作用。反垄断法私人执行的立法和实践始于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特别
本书首先,细致考辨了行业协会与限制竞争的关系,提出并论证了行业协会易于限制竞争这一具有合理性的观点;其次,考虑到我国《反垄断法》并未界定其规制的行业协会的范围,学界对此亦缺乏有针对性的研究的现实,本书运用目的性扩张解释方法和功能性分析标准,提出了反垄断法规制的行业协会应当包括工业、商业、农业和职业行业协会这一具有新意的见解;再次,重视对竞争法制发达国家和地区相关制度的考察,提炼共性,寻求规律,比较异同,择其合理成份予以借鉴,重新界定了适用本身违法原则的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的类型,理出了适用合理原则来认定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违法性的次序;后,借用刑法学的单位犯罪理论,按照“双罚制”原理,确定了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主体、法律责任形式以及追究法律责任的方法。
本书是整合反垄断法领域经济学研究视角与法学研究视角的一次难得的尝试。在美国,随着反垄断法通过大量的司法意见而得到不断的发展,作者对这一进程进行了详细的阐释。本书大量援引了法学杂志和经济学杂志中的相关文献,从经济学视角对司法裁决进行了详细评判。同时,作者将法学观点融入到自己的分析当中,认为反垄断法是普通法领域中一个非常有活力的领域,这一认识促使作者强调反垄断法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并且就此考察了导致反垄断法不断发展的诸多动力。本书涵盖的特定问题包括:完全竞争与垄断,实施,卡特尔,条原则,合理规则分析,联合抵制,市场力量,纵向限制,搭售,排他交易以及横向合并,这些均为反垄断法的热点难点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而且特别值得强调的是,本书对援引的案例不是简单的复述,而是对每一个裁决
反垄断法价值是反垄断法学术研究和制度实践中的一个纷繁扰攘的领域。价值争议在美国表现为芝加哥学派与民粹主义者间的学术之争,在欧洲表现为欧共体竞争法应该更侧重于竞争还是消费者权益保护,在中国价值争议内化在笼统的立法条文之中并构成了反垄断法顺利实施的深层障碍。凡此种种,都彰显了价值研究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反垄断法价值问题研究》对成熟反垄断法的价值构造和价值目标之间的内在关联作了系统的梳理。反垄断法价值有实体价值和形式价值、工具价值和目的价值之别。其中,自由是基石性价值,是其他价值生成和演化的基础;效率是伴随着经济分析方法的应用而取得了优势地位的价值;在效率价值过分扩张的情况下,公平价值也开始发挥其价值填补功能。实体价值间的矛盾运动,使得反垄断法规则体系在整体上获得了提升和优化。
随着WTO建立,国际贸易得以空前扩大,全球贸易自由化程度大大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反倾销与反补贴作为世界各国贸易政策的重要组成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实业界、法律界的重视。 在国际贸易中,倾销与补贴是出口商扩大海外市场份额争取有利竞争条件的有效手段,但倾销与补贴破坏了正常的竞争秩序,导致不公平贸易,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制定了反倾销与反补贴法,对进行倾销和得到补贴的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以此对抗倾销与补贴。倾销与补贴对国际贸易秩序及进口国工业存在程度的损害,针对倾销与受补贴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有合理性,对促进公平竞争,维护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有积极作用。但应看到,反倾销与反补贴法更大意义上是作为保护工业的手段在应用,因此反倾销与反补贴法和贸易保护主义有着不解之缘。从国际贸
反垄断法价值是反垄断法学术研究和制度实践中的一个纷繁扰攘的领域。价值争议在美国表现为芝加哥学派与民粹主义者间的学术之争,在欧洲表现为欧共体竞争法应该更侧重于竞争还是消费者权益保护,在中国价值争议内化在笼统的立法条文之中并构成了反垄断法顺利实施的深层障碍。凡此种种,都彰显了价值研究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叶卫平编著的《反垄断法价值问题研究》对成熟反垄断法的价值构造和价值目标之间的内在关联作了系统的梳理。反垄断法价值有实体价值和形式价值、工具价值和目的价值之别。其中,自由是基石性价值,是其他价值生成和演化的基础;效率是伴随着经济分析方法的应用而取得了优势地位的价值;在效率价值过分扩张的情况下,公平价值也开始发挥其价值填补功能。实体价值间的矛盾运动,使得反垄断法规则体系在整体上获得了提
构建我国科学合理、协调统一的反垄断法律责任制度体系,需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反垄断法律责任制度研究》首先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反垄断法律责任制度进行研究。其次,从历史发展角度对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反垄断法律责任制度体系、法垄断法律责任制度进行深入分析,寻求可以借鉴的立法经验。最后,对反垄断法律责任制度体系、反垄断法律责任制度的执行方式进行深入探讨。反垄断法律民事责任以民事法律责任为理论前提和内容基础,但有其自身特殊性,是民事法律责任的细化和延伸。本书还分别展开对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的全面阐述,并提出完善我国反垄断法律责任制度的具体建议。
本书是整合反垄断法领域经济学研究视角与法学研究视角的一次难得的尝试。在美国,随着反垄断法通过大量的司法意见而得到不断的发展,作者对这一进程进行了详细的阐释。本书大量援引了法学杂志和经济学杂志中的相关文献,从经济学视角对司法裁决进行了详细评判。同时,作者将法学观点融入到自己的分析当中,认为反垄断法是普通法领域中一个非常有活力的领域,这一认识促使作者强调反垄断法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并且就此考察了导致反垄断法不断发展的诸多动力。本书涵盖的特定问题包括:完全竞争与垄断,实施,卡特尔,条原则,合理规则分析,联合抵制,市场力量,纵向限制,搭售,排他交易以及横向合并,这些均为反垄断法的热点难点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而且特别值得强调的是,本书对援引的案例不是简单的复述,而是对每一个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