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聚焦法律风险的专著,它把金融风险中的法律风险提炼出来,针对不同金融机构的特点,对信贷流程中各个环节的法律风险进行梳理和展示,并加以条分缕析,真正做到了翔实而具体。
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已成为就业市场上最有竞争力的学生群之一,特别是受到北京、上海等地的涉外律师事务所的欢迎。用这些毕业于的话说,究其原因,首先是他们独点鳌头的专业英语水平;其次,但也许是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案例教学过程中掌握的高人一筹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现在,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法学院,几乎所有比较法的和实务类的课程,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案例教学。在这里,这种教学方法已经蔚然成风、深入人心。
毋庸讳言,法律理念的进步与影响深刻地体现在新《破产法》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具体来说,从法律体系看,新《破产法》拓宽了适用的主体,将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及其他各类性质的企业法人破产程序统一化,对于各类法人企业请求破产保护打开了方便门,使之成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保护法;调整和完善破产和解与重整制度是在保债权人债务人利益的前提下,对社会利益的关注和对职工利益的维护,体现了“拯救法”的特征;引入管理人制度,既扭转了破产清算组的行政色彩与非专业化弊端,又完善了介入破产程序的时点与程序本身的对应,有利于破产程序中法院止于主导,而管理人负责管理与清算的法律定位;而有关债务人诉讼案件的独立审判,是规避以往一概合并审理并一裁终审的效率的弊端,对相关当事人合法权利包括实体与程序权利的妥善保护。从相
金融法的“四色定理”是一种分析法律问题的方法,他存在于资本市场和资金市场的金融市场之中,是对政府、市场、单位、个人四种调节作用的一种比喻。本书采用“四色定理”分析方法,对传统的法律关系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分析。通过本书独特的分析方式,使读者可以理解为什么一些的金融法在执行中会出现立法设计中认为不会出现的问题;可以理解为什么我国金融法的条文与其他国家同类法律条文非常相似但执行效果却差异很大。如此多的问题,从传统的法律关系之中,难以找出令人信服的答案,而采用四色定理的方法进行分析,就容易理解上述的几个“为什么”了。
《企业事业内部治安保卫条例使用指南》根据《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立法的指导思想、立法精神、立法背景和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对条文所包含的理论、含义、法律依据、注意事项作了较为具体详尽的阐释,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册即为《票据诉讼原理与判例》。虽然我国《票据法》于1995年才颁布,1996年1月1日实施,与其他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较而言,无疑是比较晚的。但是随着票据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各种与票据相关的纠纷也不断出现。从票据实务来看,票据纠纷可能发生于票据流通的各个环节,包括在票据的出票、承兑、背书、保证、付款、质押与贴现等环节,都可能因不同的原因而产生不同类型的票据纠纷。而票据纠纷案件的审理与普通民事纠纷相比具有相对独立的特征,而且由于票据法本身具有较强的技术性与专业性,非专业人员很难完全理解与掌握。所以,在司法实务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票据纠纷很难得到及时地解决,票据当事人的权益很难得到及时有效地维护。因此,票据当事人、司法工作者如何正确理解与掌握票据法及其相关的规定,
本书作者旨在将反垄断法的理论证成及其经验检验纳入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无疑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本书的特点是将法经济学方法贯彻到反垄断法各主要领域,对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规制对象、规制模式、规制原则等基本范畴进行了理论上的证成或建构,从而揭示了反垄断法的经济逻辑。作者还在反垄断法各具体制度的分析中,着重考察了美国这个反垄断司法最为普遍、反垄断法经济学最为发达的国家在具体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反垄断立法、司法、执法方面的成果。此外,作者在论证过程中力图做到经济学方法与法学方法的综合、理论分析与经验分析的综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综合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综合。
本书是作者以十余年教学与科研经验写就的税法学专业书,研究资料全面翔实,原理阐述精炼系统,辅之以税务局提供的手真实案例,对税法学理论的基本问题以及税法实务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书共分编,30章。编系统阐述了税法学的基本原理。第二编分章论述了我国税收立法中的16个税种以及内地税法与香港、澳门地区税法之冲突与协调。第三编采用比较法的视角,为税法学界和实务界提供了大量的税法研究资源。 本书适合税法的教学与科研之用。对我国税收立法与实务工作亦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法经济学视野中的经济法研究(第2版)(修订)》系作者承担的国家司法部部级科研项目——“中国经济法的法经济学分析”课题的最终成果。 经济法学作为门独立的法学学科,与传统法学学科相比,其呈现出诸多特性:开放性要求它将其他相关学科如经济学、民商法学、行政法学等的可鉴知识为理论、体系、原理、制度完善之用;时代性要求它必须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相适应,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全球经济一体化等新鲜事物必将对经济法原理和具体制度加以型塑;应用性要求其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雄才远略的实现出谋划策,如弱势群体的保护、区域的平衡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等均离不开经济法的立法、执法、司法及守法的实践。经济法诸性决定了经济法的思考角度的创新。《法经济学视野中的经济法研究(第2版)(
本书作者RoberW.Hamilton是德州州立大学奥斯丁分校的法学教授,在公司法领域颇有建树。我们可以较一下他另外两本书,其中一本叫CasesAndMaterialsOnCorporaionsIncludingParthershipAndLimitedParner-ships,另一本书是与人合著,叫BusinessBasicsForLawStudentEssentialTermsAndCon-cepts。在这三本书中,作者写作的特点都是深能浅,深入浅出,用简洁的语言和方式告诉您那些复杂却又是最基本的东西。
本书围绕毒品贩子和诈骗犯的洗钱活动,生动地解释了“洗钱”这个说法的来源,用鲜活的例子向读者讲述了洗钱是怎样计划、实施的,犯罪分子如何钻金融机构和外贸合同的空子,把来路不明的钱变成“光明正大”的财产,通过洗钱来达到偷税、金融诈骗、将非法所得合法化、逃避外汇管制、结算毒品交易、转移贪污赃款、为国际恐怖组织提供资金等目的,以及金融和执法部门应如何对这一犯罪行径进行防范和打击。作者强调,“洗钱”造成的资金流动不仅让犯罪活动和恐怖活动发生链接,还使犯罪活动得以延伸,甚至进入主流的金融系统。
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在对于视频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同时,也期望视频传输具有更快的速度。而传输系统和存储系统则要求视频格式乃至码流语法尽可能统一。这两方面的客观要求就是,要对视频数据进行压缩;压缩要实现标准化。视频编码标准应运而生。K. R. Rao、D. N. Kim和J. J. Hwang合著的本书囊括H.120、H.261、MPEG-1、MPEG-2/H.262、H.263系列、MPEG-4、VP6、Dirac、VC-1、H.264/MPEG-4第10部分、H.265/HEVC和我国的AVS China等从人类进入信息时代至今的主要视频编码标准,以及标准之间的转码问题。本书重点阐述了标准内在的基本功能、工具、技术和操作,涉及的内容之广是同类书罕有的。 本书颇具特色,也是有价值的部分是提供了大量的研究专题,尤其是那些具有前瞻性的尝试和质疑。相信广大读者在充分吸取本书的滋养、挖掘所列专题这一“富矿
本书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初致力于经济法理论研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观点。 本书从深入分析社会经济关系入手,并从经济法与其他部门法的联系和区别上,论述了经济法产生和独立的历史必然性,它的本质、功能与任务,它的调整对象、调整原则与调整方法,它的内容与体系,它的立法与实施等各种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建立了本书特有的经济法理论体系。在对经济法理论问题论述过程中,涉及属于法学基础理论的许多概念和原理,本书也重新作了论证,提出了新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