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立与类比》是劳埃德的成名作,至今仍旧是早期希腊哲学方面研究的经典。在这部著作中,劳埃德对前苏格拉底哲学中最基本的两对概念即对立与类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广泛涉及到了阿拉克西曼德、赫拉克利特、毕达戈拉斯学派、乃至于希波克拉底学派的思想资料,并且还扩展地使用了文化人类学的资料,在一个广阔的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展开思想比较的研究,从而对形成希腊哲学基本方法模式的对立与类比的思想进行了基于方法论和逻辑学层面上的深入探讨。劳埃德的这部著作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前苏格拉底哲学在奠定古希腊哲学基本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方面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本书选取了诸多能够展现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艺术元素,例如王微、米芾、石涛的画论以及以水墨画为代表的传统国画,并将此与自柏拉图 柏罗丁直到黑格尔的西方美学观加以对照,以此揭示中西方在美学思想乃至根本的哲学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本书旨在对柏拉图与荀子的正义思想进行比较研究,这一课题至今是学界的一个空白。作者采用了功能还原的方法来比较柏拉图与荀子政治思想,这一方法有益于打通不同文明和思想传统之间的不可通约性。本书发现柏拉图与荀子之所以在正义的实现问题上踌躇于人治与法治之间,因为他们意识到法治与人治都有局限,需要相互配合。柏拉图倾向于以法为主、以人为辅,而荀子倾向于以人为主、以法为辅。
“跨文化研究译丛”第三本,作者在书中追溯了东方主义者的思想史研究,检讨这种研究在西方思想传统中的地位,反思了东西方之间的遭遇所引起的一些重要问题。尤其解析了东方思想曾在西方科学、伦理、宗教、神秘主义和哲学领域所激起的深刻反思,以及作为“他者”智慧,对西方现代文化产生的重要影响。
《周易》是群经之首,也是最难读懂的古书之一。《周易的自然哲学: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依据新出土文本,对传世的《周易》正文加以全新的整理和疏解,破解了许多疑点,并用简要的语言贯通大义、白话译注。在此基础上,《周易》经传中蕴含的阴阳对立、五行循环的自然哲学,书中也有独到的阐述。 《周易》是北京大学教授李零在《论语》、《老子》、《孙子》之后,详细解读的第四部最重要的传世典籍。以上四部书,合称为“我们的经典”。
按照中国传统,研习《论语》是参悟儒家之道的步。在过去的两千多年中,无数的儒生即遵此而行。时至今日,这个古老的方法依然行之有效。我们坚信,它能够帮助考察者、研习者和世人改善现在的境遇。 一些读者或者可以径直开始阅读后文中的译本,在孔子及其门徒的指引下直接入道,而另外一些不熟悉这个领域的读者则可能身陷迷雾之中。西方思想家多心一种非历史、非文化的方式进行哲学化的探讨,但是,孔子与之相反,他深切地关注身边客不容缓的现实问题。因而,当代西方读者极有可能发现,《论语》中触目皆是其不知所云的人物、事件和地点。 为此,我们将在《导言》中介绍了些相关的背景知识,以期使之通俗易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将一一诠释文本、背景介绍及注释中出现的所有人物、事件和地点。这种卷帙浩繁的工作对于阐明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