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形势下,国家在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树立文化自信、重视文化创新等战略决策和要求,对文化出版单位来说,参与这场新时代的文化建设,是骄傲和自豪的事情,也面临着重大考验和挑战。出版单位的核心战斗力是编辑
编辑一本书需要想法,策划一个书系需要想法,经营一个部门也需要想法,管理一家出版社 离不开想法。总之,对出版业而言,想法就是生产力! 周浩正的《如何提高编辑力(一位 总编的来信Ⅱ)》一书重点探讨了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如何以编辑工作为中心进行思考的能力。其核心问题包括:怎样找到出版渠道的新增长点?纸书不会死,但它的新契机在哪里?内容的自制和他制,各有何优势?如何科学地做一本图书的企划?成事者和任事者的角色有何不同?出版人应该经营时间,还是经营机会?何谓编辑力,何谓编企力?新时代的编辑人应具备哪些能力?…… 通过 业界数百个真实案例,作者提出了有关编辑力的种种新思考,并总结了出版人 的18种企划能力。《如何提高编辑力》一书兼具应用性和理论性,是出版人的互联网思维实战教科书。 作为
本书体现出全媒体视角,开篇即是“身处全媒体时代”,并分别从必要性、现实性、功能性、政策性和操作性等不同的层面进行剖析阐述,让读者一下子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 全书共分九章,每章都有一个“实践案例”,既有城市广电集团、省级媒体的大量鲜活案例,也包括了央视的部分案例,还有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案例;既有若干有关新闻采访、写作和播出的案例,也有节目编排和栏目创新方面的具体案例;既有不少经典案例,也有 的播出案例。本书还嵌入了数十个二维码,扫码可看到若干音视频或文字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本书涉及了新闻采编、节目类型和媒体运作的诸多方面,实践性很强,很有借鉴意义。
《生活手帖》是日本著名的生活杂志,畅销日本70余年。本书作者曾在生活手帖社跟随花森安治工作六年,他从一个职场新人的角度,记录了自己眼中的生活手帖社和主编花森安治。 花森安治个性格鲜明,既被人称为 天才媒体人 ,也有 银座哥斯拉 奇男子 的绰号 语言犀利,冷酷无情,独断专行,似乎都能在他身上应验。但是对出版人的使命,对杂志、书籍,对日常生活,都有独到的见解。作为杂志主编,他以一丝不苟的匠人之心,事无巨细地参与到杂志的出版中,包括选人用人、商品测评、选题策划,乃至修改文字、绘制插画、书籍装帧、监督下印,甚至还有杂志社的一日三餐,等等。在他的推动下,《生活手帖》销量一度突破100万册,他因此被称为 改变日本生活的男人 。 本书作者唐泽平吉,大学毕业后突破重重考验,进入生活手帖社工作,成为花森
《图书编校质量差错案例》是由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图书质量检测中心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为满足图书编校人员和质检人员工作中的迫切需要,组织全国各地一线图书质检专家编写的。本书以《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
作为一名学术期刊编辑,我将近年来所写的编辑出版类文章集结出版,取名《编辑文化散论》。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 部分是编辑主体论,彰显编辑的躬行与守望;第二部分是编辑客体探索,展现出版物和出版社的自身发展与关系互动;第三部分是媒体融合与数字出版,梳理数字时代出版载体形态的多样化;第四部分是编辑史话,勾勒近代浙江籍编辑家群像。在学习贯彻《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的背景下,希冀拙著能为编辑的学术研究起抛砖引玉之效,期待编辑们在为他人作“嫁衣”的同时,不忘为自己添“新衣”。
......
作为一名学术期刊编辑,我将近年来所写的编辑出版类文章集结出版,取名《编辑文化散论》。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 部分是编辑主体论,彰显编辑的躬行与守望;第二部分是编辑客体探索,展现出版物和出版社的自身发展与关系互动;第三部分是媒体融合与数字出版,梳理数字时代出版载体形态的多样化;第四部分是编辑史话,勾勒近代浙江籍编辑家群像。在学习贯彻《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的背景下,希冀拙著能为编辑的学术研究起抛砖引玉之效,期待编辑们在为他人作“嫁衣”的同时,不忘为自己添“新衣”。
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编的《那些年我们读过的书》是第十八届上海读书节上海读书故事征文大赛入选作品的作品集。该次征文的主题是“那些年,我们读过的书”。众多作者抚今追昔叙述自己的读书故事,以情润心,以学修身,呈现了阅读是一种生活态度。该书稿有利于推广全民阅读理念,营造书香上海氛围,在全社会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习惯,积极创建学习型城市,提升市民文化素养。
编辑工作是怎样的? 如何打造成功的书和长销书? 好编辑要具备那些才能? 选题创意从何而来? 出版策划的关键点? 向作者催稿不发憷? 新书话题如何炒作? 如何发展人际网络? 本书开宗明义以幽默的手法,点出电视剧里编剧不食人间烟火的谬误,进而以自身经验畅谈编辑工作种种。编辑的定义、不同出版业的相异工作内容、出版环境变化造成工作范围扩大、全面计算机化产生的流程变革、从企画邀稿到校稿印刷须注意的各类事项等,均有详尽的说明。 另外还特别列出编辑的人格特质,有志从事出版业者可作为参考。这是一本亲炙现场的编辑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