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属于 中华译学馆 出版史系列 。施普林格出版社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科技出版社之一。本书用生动文字和大量图片结合的方式讲述了施普林格出版社从诞生、发展到在逆境中绝处逢生的历程,完整地展示了施普林格从一个家族出版社成长为全球领先的知名科学出版社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展示了一百多年来德国医学、机械、工程、电气等科学发展的时代背景,其中交织着施普林格在一战、二战中不畏艰难险阻组织科学知识生产与知识传播的精彩故事。哈格尔、西门子、波尔、阿尔茨海默、弗洛伊德、爱因斯坦 各个领域的科学巨匠的著作,都在施普林格的出版下,影响了世界。施普林格掌门人在二战中与德国纳粹 斗智斗勇 ,施普林格出版的大量科学图书在战争中又被美国人公开盗版,大量鲜为人知的出版历史第一次被介绍给中国读者。书中还展现了德国出版社
本书是《华尔街日报》特稿内部培训实战教材。无论 你想成为卓尔不群的 媒体 记者,写出 有 新闻价值 又不失 故事性 的 一流作品 。还是 你想在文字工作中超凡脱俗, 让 自己 的 写作 起伏跳跃 又 不落俗套, 再或者你想通过讲好故事实现有效地激励、说服与影响, 你 都 应该阅读这本书。 所有被称为伟大的故事,都来自伟大的创意,几乎所有伟大的故事创意中,都有一种人性的展示。
这是一本系统讲述出版流程的指导书。从写作到出版,创作者所关心的每一个环节,本书都将为你详细阐明,让你真正快速且高质量地将自己的书出版。 这本书不仅对文字创作者大有用处,对打算涉足出版行业的有识之士来说,也能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帮助。希望大家读完本书后,对出版行业有充分的了解。同时,祝愿所有创作者,都能实现自己的出书梦。
本书为著名欧洲文化史家罗伯特 达恩顿的代表作之一。它以纳沙泰尔公司的数万份档案材料为基础,详细研究论述了18世纪后半期历版《百科全书》的出版发行过程与当时社会状况的密切关联,细致勾勒出《百科全书》的 生平 ,囊括了造书、传播、盗版等方方面面,展示出启蒙运动的撰稿人、出版商、印刷商、印刷工人以及读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揭示出作为一场伟大思想解放运动的启蒙运动,何以成为了一门生意。
本书根据作者的亲身经历,对1957年以后的十年间意识形态领域里所发生的重大论争及其相关问题,分专题进行了记述,由此反映当时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各个方面。时过境迁,有些论者的观点或已有所改变,本书仍按当时实情记录,以存其真。笔者是当时《光明日报》的负责人,亲身经历过这十年的风风雨雨,深切感受过这一段特定的历史。
关于论文写作的专著不少,将学术论文撰写与投稿相结合,从编辑的角度探讨提升论文质量和发表进程的著作不多。本研究将学术论文撰写方法和编辑评价学术论文的标准相结合,以实证研究的方法呈现与核心期刊投稿相关的选择期刊、研究栏目、编辑审稿、编校加工、沟通等过程,以期引导高校研究生及学术职业者走向规范的、有意义的、愉快的学术论文撰写和发表之路。 笔者反对科研功利化,科研成果工具化,主张在编辑部信息透明度不高的情况下,探寻学术撰写规律与编辑出版规律的契合点,使部分科研人员走上相对的“捷径”,帮助其缩短花费在成果公开路途上的时间,使其将更多的时间投入真正的科研。本书的宗旨是多一些透明,少一些试错;多一些了解,少一些困惑;多一些分析,少一些弯路;其终极目标是“协同创新”。
自1898年7月,中国历史上份女性期刊《女学报》在上海创刊至今,中国女性期刊已经走过了百年春秋。中国女性期刊从诞生、发展到壮大,从清末民初女性期刊的演化与传播到改革开放后中国女性期刊的蓬勃发展、新时期女性期刊的变迁,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女性期刊的发展一直都是世界各国出版人密切关注的领域。 本书从中国女性期刊的发展脉络着手,以中国女性期刊百年历史为总线,全方位、系统地对中国女性期刊成长的历史进行梳理与阐述,进而研究女性期刊发展的百年历史、带给中国女性丰富的精神生活和历史经验;为中国女性期刊如何继承、吸收中国早期女性期刊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并引领中国女性与时代同行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方正飞翔数字出版实战指南》是方正飞翔6.0的配套教材,该书从实战角度出发,结合大量案例来进行撰写,重点讲解了方正飞翔软件提供的所有数字出版物交互效果的制作方法以及使用技巧,同样也讲述了如何策划带有多种交互效果的数字出版物。这些出版物可以应用于现在主流的IOS、Andriod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设备上,包括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作者玛丽?诺里斯在《纽约客》担任文字编辑超过三十年,传承了该杂志远近驰名的高水平英语修辞功力。本书是她的*本著作,一出版即登上畅销书排行榜。 Comma Queen (逗号女王)是她在New Yorker.com上的专栏,以幽默的口吻解说文法疑难、标点符号问题,非常精采。 在书中,作者凭借丰富的经验、乐天的性格,以及一支笔,不藏私传授给读者*常见、*让人困惑的文法问题,包括拼字、标点符号、各类词性用法、物件的性别,等等。同时,作者将自己与大牌作家们的 沟通 和 高手过招 的过程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在说故事之余也传达何谓合宜的英文,以及英文写作之道。 书中还援引了许多名家的著作与生活实例,包括狄更斯、迪金森、《圣经》主祷文、影集《辛普森家庭》等例子,来解释各类语法的使用时机,还有作者在学习英文时遇到或曾探究的有趣问题。 本
以《中国国家地理》创刊近70年、改名20年成长发展的经历,以中国媒体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进步为背景,解读分析如何做大做强科学传媒,融合创新,增强影响力,服务公众。通过回顾《中国国家地理》这些年来的发展,一方面帮助团队归纳总结品牌、企业的宗旨、理念,提高对自身的认识,另一方面以《中国国家地理》为案例,分析20年来中国科学传媒的成长,以及面对新媒体冲击的应对。本书满足社会公众和企业研究者对《中国国家地理》品牌的兴趣和了解需求,为中国科学传媒的整体发展和提升提供借鉴和参考,服务于国家加强文化建设的大形势。
王志毅著的《文化生意--印刷与出版史札记》主要讨论了商业力量在中西方出版史上的作用,采用了比较的视角,在对国内外已有的出版史研究成果进行综合提炼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国内学者对早期中国出版史的研究更多侧重于图书史本身,对商业化的作用以及图书对思想和文化的影响的讨论相对较少,本书试图对此作一些尝试与探索。
在人们的印象中,期刊往往是供人翻阅消遣的,因此,比起广播、电视、报纸乃至互联网等媒体形式,期刊的存在与发展常常被新闻传播学的研究者们轻视甚至忽视。然而,当代期刊数量庞大,发行量巨大,其中某些种类的期刊左右着社会舆论与文化发展,期刊就此显示出重大的影响力和传媒经济价值。新闻期刊就是其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期刊类型。本书以当代新闻期刊为研究对象,分析当代新闻期刊的传播类型、传播特征、典型代表、读者特征、产业特征、人才培养与新媒体时代新闻期刊的发展等诸多问题,具体分为绪论、上篇、中篇、下篇和结语五个部分。 绪论部分对于期刊的定义、分类等问题进行了重新思考。在此基础上,文章重点分析了新闻期刊在期刊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传播价值。同时,绪论部分还简略地讨论了国内外有关新闻期刊的研究现状,揭
全书追溯中文近代报刊的起源和发展轨迹,挖掘了大量散佚于英、美、日和香港等地珍贵的报刊原件、翻版和抄本,去伪存真,纠正了自1927年戈公振《中国报学史》问世以来,报史专著不少错误的记载和 定论 。内容论及1815-1874年60年间中文报刊的变化,清晰地勾勒了中国近代报业萌芽与成长期的特征,为这一领域的补白之作。 本增订新版添加了作者十余年来与两岸三地学者交流的经验与心得: 我对中国近代新闻史研究的若干思考和体会 的长篇自序,并增录了作者对新发掘的《香港华字日报》早期大量原件解读的篇章。
耸立在这里的500帧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物的书衣,是从人民出版社和三联书店资料窒的书库里,查找并拍摄的两千余件书影中选出的。其中有许多上世纪30年代、40年代的书农,如今虽然显得衰老而古旧,但仍气度不凡;也有许多近年来的新作,虽然花样翻新,但神韵未变。翻阅这些书籍,能体会到设计者精心的创作态度和细腻的艺术风格。不同时代的书农,反映着不同时代设计师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追求,也反映了三联书店历史的不同阶段。书衣也是有生命的。
本书主要针对新颁布的《新闻出版业会计核算办法》,同时以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制度2001》及各具体会计准则为依据。紧密结合新闻出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重点阐述了新闻出版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和会计实务的具体处理方法,专门介绍了新闻出版企业新、旧会计核算制度如何过渡的处理办法。 本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其特点是重点难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本书既可作为新闻出版企业广大财会人员业务培训、业务学习用书和实际工作的参考手册,也可满足高等财经院校的教学需要。
本书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孙殿起在经营古书业时编录的一部图书目录,内容包括书名、卷数、作者姓名、籍贯、版刻年代等项目,著录图书上万种。成书于1936年,后又成《续编》。本次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重排,并将各订正成果附于各条之下。
《出版经济学的核心:基于市场机制的出版物价格问题研究》围绕出版物价格——出版业与受众之间为直接而敏感的交叉点和矛盾点,对出版业市场机制和产品价格体系及与此密切相关的一系列出版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全书依据“理论分析一历史分析一比较分析一对策分析”的思路展开。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出版经济研究的逻辑起点——出版产品的经济学特征,基于均衡价格理论的出版产品市场供求机制研究,出版业价格活动的场域——出版业的市场垄断与竞争分析,中国出版业价格问题的历史研究,两种出版价格体系比较研究,当代中国出版物价格体系与定价机制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