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第五届全国出版科研优秀论文评选的获奖论文集,全国出版科研优秀论文是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办,中国出版科学奖励基金领导小组和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承办的是在全国新闻出版学术界很有影响的评奖活动。
王志毅著的《文化生意--印刷与出版史札记》主要讨论了商业力量在中西方出版史上的作用,采用了比较的视角,在对国内外已有的出版史研究成果进行综合提炼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国内学者对早期中国出版史的研究更多侧重于图书史本身,对商业化的作用以及图书对思想和文化的影响的讨论相对较少,本书试图对此作一些尝试与探索。
在人们的印象中,期刊往往是供人翻阅消遣的,因此,比起广播、电视、报纸乃至互联网等媒体形式,期刊的存在与发展常常被新闻传播学的研究者们轻视甚至忽视。然而,当代期刊数量庞大,发行量巨大,其中某些种类的期刊左右着社会舆论与文化发展,期刊就此显示出重大的影响力和传媒经济价值。新闻期刊就是其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期刊类型。本书以当代新闻期刊为研究对象,分析当代新闻期刊的传播类型、传播特征、典型代表、读者特征、产业特征、人才培养与新媒体时代新闻期刊的发展等诸多问题,具体分为绪论、上篇、中篇、下篇和结语五个部分。 绪论部分对于期刊的定义、分类等问题进行了重新思考。在此基础上,文章重点分析了新闻期刊在期刊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传播价值。同时,绪论部分还简略地讨论了国内外有关新闻期刊的研究现状,揭
《独一无二的作品》出版于阿德尔菲出版社成立50周年之际,它汇集了罗伯托 卡拉索在1975年到2009年之间发表的11篇关于出版业的著作。罗伯托 卡拉索在书中回顾了阿德尔菲出版社半个世纪以来出版的光辉历史。在回顾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阿德尔菲出版社刚起步的时候,卡拉索谈及了他们不同于其他出版社的特点,以及出版一系列具有极高文学价值作品的策略。追忆往昔之余,他还博学地分析了政治、文化对出版业的影响。作者在书中写下了自己对出版行业入木三分的见解 从封面设计的重要性到数字化普及所带来的影响,并对二十世纪文学做出了综合评述。
图书发行自动化不仅是我国高等学校编辑出版专业教育中的一门重要专业教材,而且也适应21世纪我国出版发行界现实需求的一本应用著作。本书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图书发行自动化的概念、内容及开展应用的必要性、可能性;二、开展图书发行自动化应用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术;三、出版发行部门如何进行图书发行自动化系统的开发与组织工作;四、图书发行主要业务的微型机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本书是作者在1991年6月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发行自动化基础》的基础上,吸收近些年在该领域教学、科研所取得的成果。
编辑出版学是传播科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是人文社科领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新兴的独立学科。本书是作者在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中,为在大学编辑出版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编写的学位课程教材,是四川大学出版社即将推出的“高等院校编辑出版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系列”中的本。它不仅较集中地体现了我们对学科发展的基本理念,也注重实用性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重要性。全书共分十四章,主要依照编辑出版活动的工艺流程来安排各章内容,如主要章节有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出版校对、图书的整体设计、图书的印制与装订、发行与营销等。注重新理论、新观点的介绍,对期刊、电子出版物、贸易、著作权等设专章讲授。各章后附有出版业的实践案例,供学生课堂上讨论;各章末列有思考题,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本章重难点。
本书共分为三大部分:透析英国期刊业生态圈、解密国际著名期刊集团、完善期刊行业市场机制,其中既有对英国期刊产业的全景式的描绘,又有大量生动翔实的个案分析。从管理到经营,从历史到变化,从概况到个案,作者娓娓道来,引领着我们在琳琅满目的英国期刊世界中遨游,使读者得以生动、立体而又全面地了解英国的期刊市场。 作为中宣部确定的全国首批“四个一批”人才,一年前,我荣幸地承担了中宣部立项的“英国期刊市场现状及其规模发展”这一考察项目,并有幸得到国际期刊联盟(FIPP)为期3个月的访问邀请以及一系列的协助和相关安排。于是,从2005年秋季到2006年春季之间,我与课题助手,先后两次造访英国,对英国的期刊产业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研究。
本书主要针对新颁布的《新闻出版业会计核算办法》,同时以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制度2001》及各具体会计准则为依据。紧密结合新闻出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重点阐述了新闻出版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和会计实务的具体处理方法,专门介绍了新闻出版企业新、旧会计核算制度如何过渡的处理办法。 本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其特点是重点难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本书既可作为新闻出版企业广大财会人员业务培训、业务学习用书和实际工作的参考手册,也可满足高等财经院校的教学需要。
《出版物物流管理概论》一书是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朱诠研究员以他近年在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专业的授课教案为基础完成的。该书的出版填补了国内出版物物流管理在高等学校专业教材方面的空白。 从该书的章节编排中可以看出,作者借鉴和吸收了国际上出版物物流管理研究的*成果,紧密结合了国内出版物物流管理的实际情况,重点介绍了出版物物流的基本概念与类型划分、出版物物流管理的职能以及出版物物流标准化等专业基础知识。通过本书,读者不仅能准确地理解出版物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要素与基本方法,而且能够从出版物产业链的角度,科学分析出版物物流的发展历程,增强对出版物配送与配送中心管理、出版物物流标准化的认识,全面了解出版物物流管理体系的内涵与外延。 为了加深读者对出版物物流理论知识的理解。作者还特
清王朝是以满族贵族为主体、联合汉族地主阶级和少数民族上层贵族建立起来的封建政权,它统治中国长达二百六十八年之久,是中国悠久历史上的后一个封建王朝。 明末,政府腐败,居住在辽东的女真族崛起,建立与中央对抗的地方政权后金(后改为清)。公元1644年,清统治者借助明朝降将吴三桂的军事力量,夺取李白成领导的农民起义胜利成果。入主中原。建立起封建专制统治。在这一过程中,连年用兵,东征西讨,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命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和祸患。经过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不懈的努力,清政府在中国辽阔的版图内,使经济、文化逐步恢复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完成 了国家的统一。在统一的国家里,我国各族劳动人民经过上百年的拼搏和奋斗,推动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使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封建社会的*,中
质量活动规律的基础上撰成本教材。教材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主线,结合国内外质量管理的*成果,在论述出版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出版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与改进的方法,全面探讨了选题、组稿、审稿、编校装帧、成本、发行等图书出版诸多主要环节的质量管理问题。质量、编校装帧质量和内容质量三个层次,其中,内容质量主要指图书在文化选择和文化传播方面的质量,主要包括选题质量、学术质量和服务质量,是图书作为知识信息载体的深层的精神内容质量。 三个层次的质量要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构成了统一的质量实体,任何一个层次出现问题,都表现为整个图书的质量问题。因此,图书出版必须以读者为本,为社会提供合格优质产品,不断满足读者提高素质、享受阅读、审美愉悦等多重需求。全面探讨图书出版质量
本史料集选收史料的时间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91年12月止,为完整地反映出版历史,对建国前夕我党领导出版工作的重要史料适当收入。本史料集视史料多少按年分卷出版。 本史料集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凡在当时起过一定作用,有较大影响的文件,法规、领导人讲话,题词等,本书尊重历史,保持原貌,一般不加改动和删节。会议记录和个别调查报告,作了一些删节。 本书史料按时间顺序排列,个别会议,事件等专题史料,为便于读者了解来龙去脉,适当集中编排。
导语 夏慧夷编著的《近代浙江出版家群体研究》对近代浙江出版家的成长环境和成长经历进行归纳,从而深入研究近代浙江出版家的文化贡献和经营管理思想,并对浙江出版家群体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研究近代浙江出版家群体在思想和行为上的共通之处与各自特色,辩证地看待近代浙江出版家的历史贡献和内在缺陷。为当代出版提供参考与借鉴。 内容提要 晚清和民国时期是我国出版业近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涌现出了一批知名的浙江籍出版家,代表人物有张元济、陆费逵、沈知方、章锡琛、胡愈之、张静庐等。 夏慧夷编著的《近代浙江出版家群体研究》选取清末至民国的历史背景,以知名的浙江籍出版家为中心,通过“文化贡献”、“市场经营”、“社会转型”三个方面,深入研究近代浙江出版家群体在思想和行为上
《如何撰写和发表SCI期刊论文(第二版)》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例举大量实例,并结合中国学者撰写SCI论文时常发生的错误和作者自己的写作经验,从如何构思到论文完成后如何投稿以及投稿后如何修改等方面作了详细阐述。特别强调要重视SCI论文的题目、摘要、图表和结论。尽管本书力求全面和详尽,然而,由于各SCI期刊都有其具体要求,因此,要确定在递交您的论文之前通读作者指南,按照预投SCI期刊的要求进行正确的格式化。但愿通过和大家分享我对SCI论文写作的理解和经验,大家会少走一些弯路。相信本书对许许多多亟需认识和掌握SCI论文写作的中国学者有较多的帮助。
王国伟,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出版人。上世 纪八九十年代,先后任职于上海知识出版社、东方出 版中心等,策划编辑出版了《文化苦旅》《郎平自传 》《沉浮:中国经济改革备忘录1989-1997》《荒芜 英雄路》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书籍。近年来,主要研究 方向为媒体产业管理研究、媒体与视觉传播、城市与 艺术互动关系等。 《我经历的22个出版事件》是他的出版生涯回忆 录,记录了他所经历的许多出版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