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无二的作品》出版于阿德尔菲出版社成立50周年之际,它汇集了罗伯托 卡拉索在1975年到2009年之间发表的11篇关于出版业的著作。罗伯托 卡拉索在书中回顾了阿德尔菲出版社半个世纪以来出版的光辉历史。在回顾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阿德尔菲出版社刚起步的时候,卡拉索谈及了他们不同于其他出版社的特点,以及出版一系列具有极高文学价值作品的策略。追忆往昔之余,他还博学地分析了政治、文化对出版业的影响。作者在书中写下了自己对出版行业入木三分的见解 从封面设计的重要性到数字化普及所带来的影响,并对二十世纪文学做出了综合评述。
本书是第五届全国出版科研优秀论文评选的获奖论文集,全国出版科研优秀论文是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办,中国出版科学奖励基金领导小组和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承办的是在全国新闻出版学术界很有影响的评奖活动。
王志毅著的《文化生意--印刷与出版史札记》主要讨论了商业力量在中西方出版史上的作用,采用了比较的视角,在对国内外已有的出版史研究成果进行综合提炼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国内学者对早期中国出版史的研究更多侧重于图书史本身,对商业化的作用以及图书对思想和文化的影响的讨论相对较少,本书试图对此作一些尝试与探索。
在人们的印象中,期刊往往是供人翻阅消遣的,因此,比起广播、电视、报纸乃至互联网等媒体形式,期刊的存在与发展常常被新闻传播学的研究者们轻视甚至忽视。然而,当代期刊数量庞大,发行量巨大,其中某些种类的期刊左右着社会舆论与文化发展,期刊就此显示出重大的影响力和传媒经济价值。新闻期刊就是其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期刊类型。本书以当代新闻期刊为研究对象,分析当代新闻期刊的传播类型、传播特征、典型代表、读者特征、产业特征、人才培养与新媒体时代新闻期刊的发展等诸多问题,具体分为绪论、上篇、中篇、下篇和结语五个部分。 绪论部分对于期刊的定义、分类等问题进行了重新思考。在此基础上,文章重点分析了新闻期刊在期刊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传播价值。同时,绪论部分还简略地讨论了国内外有关新闻期刊的研究现状,揭
图书发行自动化不仅是我国高等学校编辑出版专业教育中的一门重要专业教材,而且也适应21世纪我国出版发行界现实需求的一本应用著作。本书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图书发行自动化的概念、内容及开展应用的必要性、可能性;二、开展图书发行自动化应用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术;三、出版发行部门如何进行图书发行自动化系统的开发与组织工作;四、图书发行主要业务的微型机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本书是作者在1991年6月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发行自动化基础》的基础上,吸收近些年在该领域教学、科研所取得的成果。
编辑出版学是传播科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是人文社科领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新兴的独立学科。本书是作者在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中,为在大学编辑出版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编写的学位课程教材,是四川大学出版社即将推出的“高等院校编辑出版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系列”中的本。它不仅较集中地体现了我们对学科发展的基本理念,也注重实用性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重要性。全书共分十四章,主要依照编辑出版活动的工艺流程来安排各章内容,如主要章节有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出版校对、图书的整体设计、图书的印制与装订、发行与营销等。注重新理论、新观点的介绍,对期刊、电子出版物、贸易、著作权等设专章讲授。各章后附有出版业的实践案例,供学生课堂上讨论;各章末列有思考题,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本章重难点。
《如何撰写和发表SCI期刊论文(第二版)》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例举大量实例,并结合中国学者撰写SCI论文时常发生的错误和作者自己的写作经验,从如何构思到论文完成后如何投稿以及投稿后如何修改等方面作了详细阐述。特别强调要重视SCI论文的题目、摘要、图表和结论。尽管本书力求全面和详尽,然而,由于各SCI期刊都有其具体要求,因此,要确定在递交您的论文之前通读作者指南,按照预投SCI期刊的要求进行正确的格式化。但愿通过和大家分享我对SCI论文写作的理解和经验,大家会少走一些弯路。相信本书对许许多多亟需认识和掌握SCI论文写作的中国学者有较多的帮助。
这本由安璐著的《学术期刊主题可视化研究》将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利用SOM算法进行期刊主题研究的方法,并以图书情报领域的英文期刊及主题数据为例来验证这一方法的有效性,其研究结果可用于建立该领域的等级式主题目录,为期刊分类、采购与利用提供参考,使研究者及相关机构了解该领域期刊的热点主题,掌握特定期刊的主题发展趋势。此外,本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还可用于研究其他学科领域的期刊主题,为其他学科的主题组织、期刊分类、采购与利用提供参考。
《书屋文丛》创刊十多年来,共发表三千多篇美文,记录了中国知识界在世纪之交开拓前行的足迹。从2005年起,《书屋》杂志编辑出版“书屋文丛”,进一步展示作者们的学养和才情。其中每一本书都是作者勤奋耕耘,精益求精的产物,呈现出鲜明的专题性和个人风格。今年新推出的《又一轮睁眼看世界》、《传统国学沉思录》、《叫人奸诈,叫人愁》、《书生未敢忘忧国》、《离离原上草》、《河畔青芜堤上柳》、《横竖是水可以相通》、《姹紫嫣红现民风》、《与非凡的心灵共舞》、《湘水波澜今犹在》等书既有丰富的文化含量,又有强大的思想冲击力。
2013年,巴菲特收购了数十家小地方报纸,他说:让那些早早宣称美国报纸将要入古、只留下辉煌过后遗迹的愤世嫉俗的媒体评论员们目瞪口呆。正是这些占报纸总数97%的各类社区报构成了美式民主的底色,让美国的民间活力得以*限度的释放。 本书由美国社区报领域学术带头人JockLauterer(赵克)同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陈凯合作而成,其底本基于赵克所撰写的美国社区报权威教材《社区新闻:无以复加的当地化》,但在文本经过全新修订,专为中国读者定制,更加切近实用。全书包括社区报的基本定位和读者分析、新闻特写、重大事件报道、社区报社论、社区体育、采写技巧及设计摄影、社区报伦理、人事管理、经营思路等,并例举了全美优秀的社区报、社交媒体与社区报等内容。在中国传统报业把社区报当成出路和未来进行尝试与探索,并遇到前所未有的
古籍整理事业的发展,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是关键。中共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中也着重强调了古籍整理出版队伍领导班子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急迫性、必要性。本着培养古籍整理专业人才的目的,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01、2002、2003、2004年连续举办了全国古籍社编辑培训班、聘请全国各地古籍整理出版方面的专家授课,在古籍整理出版业务方面给予学员们以专业知识与技术的传授和指点。从目前来看,这一举措得到了良好的反响。今后,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把举办培训班作为一种制度,每年举办一次,争取为全国的古籍整理出版待业培养尽可能多的人才。前三期培训班专家的讲稿编为《古籍整理出版十讲》、《古籍编辑工作漫谈》、《古籍整理出版漫谈》,已分别交由岳麓书社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第四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五千年的岁月镌刻了无数兴衰成败。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国经历了从文字的产生到如今成熟、规范、统一的文字体系,从简单记录卜辞的甲骨文到造纸技术的日臻完善,从古代的官刻、私刻、坊刻到现代蓬勃发展的出版业市场的漫长而艰辛的探索、创新、发展的过程。如今,随着技术、信息的飞速发展和新闻出版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正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出版活动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而作为出版业主要产品的出版物具有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的特殊性,在出版物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出版物质量关系着整个出版事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出版社能否创品牌、求生存和谋发展的关键。因此,各出
老报人汤正华用他的一生诠释了奋进、坚韧、真挚、审美等美好人生词汇。特别是他对其所挚爱的晚报记者、编辑那份工作的热爱,对时代理想之追求,对社会非理性所带来的苦难之豁达态度,乃至对人性真善美之坚守,对当下浮躁、功利、脆弱的人们具有极大的正能量之激励作用。全书内容广博,品味高雅,阅历深厚,颇具审美情趣!且图文并茂,语言典雅,适合众多人群阅读。
质量活动规律的基础上撰成本教材。教材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主线,结合国内外质量管理的*成果,在论述出版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出版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与改进的方法,全面探讨了选题、组稿、审稿、编校装帧、成本、发行等图书出版诸多主要环节的质量管理问题。质量、编校装帧质量和内容质量三个层次,其中,内容质量主要指图书在文化选择和文化传播方面的质量,主要包括选题质量、学术质量和服务质量,是图书作为知识信息载体的深层的精神内容质量。 三个层次的质量要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构成了统一的质量实体,任何一个层次出现问题,都表现为整个图书的质量问题。因此,图书出版必须以读者为本,为社会提供合格优质产品,不断满足读者提高素质、享受阅读、审美愉悦等多重需求。全面探讨图书出版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