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集了19300多个上海话词汇,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习见、习用的词、短语、熟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等),分为26类,包括天文、地理、节令、交通、娱乐、体育、助词等,按照词义归类编排,全部采用汉语拼音拟音,注释简洁明了。词典里收录的词汇不论新老、无谓雅俗,都有囊括。 光盘内容包括《上海话900句》、《上海话拼音输入系统》(老派)、《上海话拼音输入系统》(新派)。
《广州话正音字典:广州话普通话读音对照》是一广州话正音字典。由粤港澳三地粤方言专家共同审订广州话标准音读,采用国际音标标注广州话语音,正文按部首笔顺编排,备有部首检字表。...
自1993年以来,客家方言学术研讨会差不多每隔两年召开一届,第十二届研讨会于12月3日、4日在广州中山大学中文堂举行。此次会议既继承历来客家方言学术研讨会求真务实的传统,又在客家方言比较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拓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会议在以往研究相对薄弱的客家方言语法、客家边界方言点、海内外客家方言文献、客家方言有声数据库建设等方面有所作为,丰富了客家方言研究的内涵,为新形势下客家方言的调查研究开辟了新路。本书选取了该次研讨会的40篇论文,内容涉及客家方言的田野调查研究成果,以及客家方言历史文献的整理研究成果,既有共时层面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研究,又有历时层面的客家方言发展演变规律的探讨,材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豫北晋语语音研究》是以豫北晋语的语音为研究对象,选取19个市县中的50个方言点进行田野调查,采用历史比较和绘制方言地图的研究方法,在整体介绍语音特点的基础上,进而专题描写异调分韵、儿变韵母、子变韵母等语音现象,并对子变韵的合音成分进行了分析。自李荣先生1985年将晋语从官话方言中分立出来, 山西省及其毗连地区有入声的方言 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相比而言,山西省的晋语研究热火朝天,而其 毗连地区 的晋语研究略显薄弱。本书以豫北晋语的语音为研究对象,选取19个市县中的50个方言点进行田野调查,采用历史比较和绘制方言地图的研究方法,在整体介绍语音特点的基础上,对部分语音演变进行探讨,进而专题描写异调分韵、儿变韵母、子变韵母等语音现象,并对子变韵的合音成分进行了分析。
《近代西北方言文献集成》分四编,*编为 近代西北方言文献提要 ,分方志方言文献提要、方言专著提要、方言论文提要三类;第二编为陕西近代方志方言文献,包括《陕西通志》、《同官县志》等29种;第三编为甘肃近代方志方言文献,包括《西和县新志》、《重修皋兰县志》等44种;第四编为宁夏、青海、新疆近代方志方言文献,包括《海城县志》、《贵德县志稿》、《新疆地理志》等10种;第五编为近代西北方言专著(4种),即张澍的《秦音》、慕寿祺的《甘宁青恒言录》、王海帆的《陇西方言志》、范紫东的《关西方言钩沉》;第六编为近代西北方言文献 论文部分(16种),包括刘文锦《秦中方言》、白涤洲《秦音琐谈》、李酝班《凉州方言序》、冯国瑞的《关西方言今释》、廖序东的《城固 重言 记》,等等。
本书主要对辽宁方言中的古语词进行考释,所选词条都是自古流传下来,至今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普遍使用的词语,这些词语有些是对其古义的沿用,有的在使用过程中已经改变意义,而后者也正是本书研究的重点。本书注重对词语在方言中的意义来源及发展过程的探索,即 史 的研究;其次,在对每一词语进行说解后,又对使用这一方言词的其它地区进行了列举,必要时进行比较;*后,在对词条意义进行探源的过程中,对于出现的每一种用法,尽可能找出书证加以证明,并对不同意义之间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行推测分析,以增强准确性和说服力。
泰国的西南官话主要分布在泰缅边境的高山地区,使用的主体人群是20世纪50年代从云南撤退的国民党军人眷属及后裔,目前已近15万之众。在这半个多世纪里,由于处于异常孤立和不被认可的生存环境下,泰国的西南官话经历了活跃的内部接触和融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言格局和语言特色。本书对泰国的西南官话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首次详细批露了泰国西南官话的面貌:一方面,对泰国云南籍华人华侨的移民历史、地理和文化,及西南官话的语言使用情况等进行初步的调查和总结;另一方面,对泰国西南官话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做了详细调查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
本书是一本学术性与通俗性兼顾的宁波方言读本,分方言词、短语、谚语、歇后语、谜语、绕口令、歌谣、附录八部分,共收录词语4831条、短语422条、谚语2328条、歇后语73条、谜语101条、绕口令14条、歌谣129首。对方言词语按词义类别排列,分名物类、动作行为类、性质状态类、虚词类四大类,绕口令和歇后语按字数和笔画多少排列,谚语分故乡、家庭、生活、社交、行业等10类,歌谣分乡情、乡俗、岁时等六类。附录“宁波话简述”对宁波话的语法、音韵等特点作了简要说明。本书是同名老书的修订版。原书出版于1991年,由宁波大学朱彰年、薛恭穆、周志锋、汪维辉四位学者编著,实是当年为联络海内外宁波帮情感的乡情载体,出版后受到读者的欢迎,后未再印,目前市场上一书难求。本次修订由周志锋和汪维辉两位教授完成,吸收二十多年来宁波话研究的成果
本书收集了19300多个上海话词汇,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习见、习用的词、短语、熟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等),分为26类,包括天文、地理、节令、交通、娱乐、体育、助词等,按照词义归类编排,全部采用汉语拼音拟音,注释简洁明了。词典里收录的词汇不论新老、无谓雅俗,都有囊括。光盘内容包括《上海话900句》、《上海话拼音输入系统》(老派)、《上海话拼音输入系统》(新派)。
温州方言独特,所以温州方言历来深受国内和国际学界的重视。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B.Karlgren)在所著《汉语方言词汇》中吴语只收上海话、温州话;北京大学《汉语方言字汇》和《汉语方言词汇》中吴语只收苏州话、温州话,即此可见国内外语言学家都认为温州方言在汉语方言中具有重要地位。有关温州方言的研究,在汉语方言研究、汉语历史研究领域都具有重要地位。 由于温州历史文化蕴积丰厚,经济发展模式独特,在国内外都很出名,加之来温外来务工者及在外温籍侨胞众多,国人及世界都希望能了解温州,了解温州方言。要和温州人打交道,更是不能不了解温州话。但是,正由于温州话在语音、语法等各方面都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温州话成为一种特别难懂的方言。就是沪、苏、杭、甬等同属吴语区的人也听不懂温州话,更何况非吴语区的人。难怪北
东北话是产生于黑土地的,广泛使用与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广大地区的独立的方言体系。本词典收集采撷了一万余词条,包括曾经流行使用过,现在较少使用的词语、一直流行至今的词语和少量近年流行的新词语。
本书为*本研究宁化客家方言语法的著作,配有大量的录音,不但全面地罗列了宁化方言的语法事实,也展示了宁化方言的语音面貌和重要的词汇特征。该研究对宁化客家方言的语法进行了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的研究。从纵向来看,作者努力追溯宁化客家方言语法中的古汉语源流,探究宁化方言中的古汉语遗存;从横向来看,作者分析宁化客家方言与普通话、赣方言和粤语的关系,对国内的语言学研究具有一定贡献。可以成为研究客家方言和客家历史的有益参考。
本书收集了19300多个上海话词汇,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习见、习用的词、短语、熟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等),分为26类,包括天文、地理、节令、交通、娱乐、体育、助词等,按照词义归类编排,全部采用汉语拼音拟音,注释简洁明了。词典里收录的词汇不论新老、无谓雅俗,都有囊括。 光盘内容包括《上海话900句》、《上海话拼音输入系统》(老派)、《上海话拼音输入系统》(新派)。
《承泽堂方言论丛:王福堂教授八秩寿庆论文集》方言学论文集以偿心愿,遂于元宵节发出倡议,即刻得到热烈响应,年底收齐文稿。29篇文章来自天南海北,异国他乡,分为通论、音韵、词汇、语法、方言分区、方言文化六组.这部急就章即告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