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修辞、逻辑都是有益于写作的基本知识,这三者的结合是重多语言学家和逻辑学家都想实现的愿望。基于此,《逻辑 语法 修辞(第2版)》做了些尝试,把逻辑、语法和修辞结合起来研究。这样,从逻辑方面说,既可以把逻辑应用于语言来研究,也可以从语言概括出逻辑来研究;既可以用传统逻辑方法,也可以用现代逻辑方法来研究;还可以从不同学科中结合语言表达的实际,寻找结合点,进行规律性的探索。
本书在形式句法学研究范式下,提出一个名词性短语形式句法理论方案,系统考察黎语名词性短语句法结构,旨在挖掘和分析更为细致的语言事实,对黎语进行理论刻画。本书把黎语名词性短语分为两大类:内涵式名词性短语和外延式名词性短语。在内涵式名词性短语方面,本书主要讨论黎语形容词短语和关系短语,重点关注形容词和名词的句法关系,以及关系短语的句法生成。在外延式名词性短语方面,本书重点考察黎语指示代词短语、数量名短语、领有短语、量名短语、光杆名词短语、复数标记kun、双重量词短语等句法结构。本书把黎语纳入现代语言学前沿理论框架进行研究,给黎语研究注入新的生命力,也能让更多的学者关注黎语,了解黎语语言与文化,有利于保护和挖掘黎语语言与文化资源。
形式语义学是逻辑与语言交叉研究的产物,是在逻辑框架内构建的关于自然语言的语义学。形式语义学根植于逻辑学、哲学、数学、语言学等好几个学科,其显著特征是运用逻辑和数学的形式化方法去研究自然语言的形成规律。高芸编著的《形式语义学研究》介绍了经典形式语义学理论的两个重要代表一一塔斯基真值语义理论和蒙太格语法,描述了动态语义学理论一一话语表现理论,着重探讨了分段式话语表现理论,对汉语复句、句群研究与分段式话语表现理论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它们之间存在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本书用分段式话语表现理论对汉语话语语义进行分析,为汉语形式化问题作了一些有益的思考,希望更多的汉语语义问题会得到更妥善的解决 显示部分信息
苏鹰著的《语料库与日语复句习得研究(基于用法建构的语言习得理论)》从日语研究中常用的语料库入手,第一章整理了当今日语学界多种多样的日语语料库,包括数据来源、数据储存方式、数据检索方法等。第二章通过
本书介绍的和青年校长的这些谈话,曾发表于1965—1966年的《国民教育》杂志。这些材料引起了学校领导人的兴趣。作者在把杂志上的文章整理成书时,增加了关于学校道德教育问题的一章,对其余各章也补充了一些新材料。本书涉及的问题,包括对学校教育和教学过程施行领导的下列几个方面: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和教师的个人创造,课堂上的教育和教学过程,教师的教育学修养,怎样指导教学过程,怎样分析课,怎样做学年总结,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系,怎样教育难教的儿童等。之所以挑选这些最重要的问题来谈,首先因为本书的主旨就是要探讨与教学过程以及如何指导教学过程有关的各种问题。因此,对教师的创造性劳动的特点也将加以阐述。
近几年,有关汉语语法学史的专著出过好几本,可以说是各有千秋。然而,摆在我面前的这部《汉语语法学史稿》却别具一格、颇有特色。首先,《汉语语法学史稿(修订本)》确实是一部“史”,而不仅仅是一些按年代排列
《佩文诗韵》,清初编定,为当时士子科考作试帖诗的官方韵书,韵部即“平水韵”的106部,所用的数据是金、元以后作诗用韵的根据,至今仍为广大创作近体诗者所惯用。《词林正韵》三卷,清戈载著,根据《广韵》206部,共19个韵部。戈氏的分韵虽是归纳、审定,但其结论却多为后人所接受,奉为圭臬,成为填词者之韵书。《中原音韵》,宋末元初周德清所著,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以韵书形式,把曲词里常用作韵脚的5800余字,按读音分类,编成曲韵韵谱。韵谱分为19韵,每韵又分阴平、阳平、上、去四部,而入声全部派入平、上、去三声。每一类以“每空是一音”的体例分别列出同音字组,共计1586组。第二部分为《正语作词起例》,是关于韵谱编制体例、审音原则的说明,及北曲体制、音律、语言和曲词的创作方法的论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