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修辞、逻辑都是有益于写作的基本知识,这三者的结合是重多语言学家和逻辑学家都想实现的愿望。基于此,《逻辑 语法 修辞(第2版)》做了些尝试,把逻辑、语法和修辞结合起来研究。这样,从逻辑方面说,既可以把逻辑应用于语言来研究,也可以从语言概括出逻辑来研究;既可以用传统逻辑方法,也可以用现代逻辑方法来研究;还可以从不同学科中结合语言表达的实际,寻找结合点,进行规律性的探索。
形式语义学是逻辑与语言交叉研究的产物,是在逻辑框架内构建的关于自然语言的语义学。形式语义学根植于逻辑学、哲学、数学、语言学等好几个学科,其显著特征是运用逻辑和数学的形式化方法去研究自然语言的形成规律。高芸编著的《形式语义学研究》介绍了经典形式语义学理论的两个重要代表一一塔斯基真值语义理论和蒙太格语法,描述了动态语义学理论一一话语表现理论,着重探讨了分段式话语表现理论,对汉语复句、句群研究与分段式话语表现理论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它们之间存在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本书用分段式话语表现理论对汉语话语语义进行分析,为汉语形式化问题作了一些有益的思考,希望更多的汉语语义问题会得到更妥善的解决 显示部分信息
本书以常用3500个汉字为基础详细介绍了每个字的起源、发展与演变,介绍了每个字的形、音、义、结构、造字方法、笔画及所属部首,在字义下附有大量例词。 本书对所收的每个字头,按形、音、义进行分析。先分析字源、字素;对那些古代汉字与现代汉字在形体、造字法等方面差异较大的字,按形体演变的历史顺序,介绍其由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因隶书和楷书相似,故未列入)到简化字的演变过程;然后介绍每个字的部首、结构、部件、笔画数;说明它的读音、本义以及由本义派出来的一系列引申义;在每一义项下列举大量的例词、例句等,读者可从中了解该字的构词能力,丰富自已的词汇。 本书编撰努力做到知识性与科学性、趣味性相结合,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所以,很适合中小学生、师范生使用;对中小学、师范学校的教师,特别是语
语法研究的深化与拓展编委会编著的《语法研究的深化与拓展》是“庆祝张斌先生90华诞从教6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收录了沈家煊、戴庆厦、陆俭明、范晓、杉村博文、陆丙甫等国内外30多位学者的论文,内容主要涉及汉语句法研究、语义研究、语用研究等方面,还涉及第二语言教学、亲属语言、音韵学等语言学分支领域,内容丰富,可供语言学研究者、学习者参考。
转喻作为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机制,分布于语言结构的各个层面(包括音位、词义、语法、语篇、语用等),但语法中的转喻研究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其研究成果较为零散,未成体系。有鉴于此,吴淑琼编著的《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以认知语言学的概念转喻理论为基础,尝试把语法转喻视为概念转喻的一个分支,从理论构建和语言事实分析两个方面,对其加以系统探讨和阐发,旨在揭示隐匿于语法结构背后的认知机制,丰富和拓展概念转喻的理论研究和应用范围。《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主要关注三个问题:一是语法转喻的含义和本质特征;二是语法转喻的运作模式;三是语法转喻在汉语句法结构中的体现。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如下。 ,对语法转喻的定义、动因、本质特征、功能、始源的实现方式等进行了系统描
笔者李雅梅和乌国青年学者奥扎德先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编成这本《乌汉-汉乌熟语词条对照辑录》,是希望将汉语和乌兹别克语中的常见熟语介绍给两国人民,也可为中乌两国的友谊尽微薄之力。随着汉语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深度推广,掌握汉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本好的工具书将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帮助,而丰富多彩的熟语也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影响其学习态度,为汉语的深度传播搭桥铺路。同时,我国人民也可以通过此书了解乌兹别克民族的风土人情、宗教思想以及乌兹别克人独有的幽默与智慧。
这是一关于第二语言心理词汇研究的书。这本书的框架简洁明了:作者在界定基本概念、文献综述后,就详细阐释了这次研究的对象、方法,实验过程并终得出结论:随着语言知识的增加和语言水平的提高,二语心理词汇中的联系逐渐从语音向语义稳步发展,但由于遗忘,也有倒退现象存在。
本书收录了《关于汉语史研究的几个问题》、《打击义动词的词义分析》、《汉语词义和词汇系统的历史演变初探——以“投”为例》、《词汇、语法和认知的表达》、《汉语“天”的意义的演变》、《汉语颜色词的历史演变》、《五味之名及其引申义》、《从助动词“解”、“会”、“识”的形成看语义的演变》、《词义演变三例》、《音义关系析论》等文章。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语言如何与世界相关联的问题,是重要的哲学问题之一。“上帝”一词所指称的,显然与问题“上帝存在吗?”有关。上帝(或电子、独角兽)的存在与否,直接与名称所命名的内容和方式相关。 指称问题是语言学、认知科学和认识论的核心问题,但在这些领域大都尚未得到解决。《命名和指称》面对的正是名称的说明力和指称力所引发的难题,尤其是要说明词项(特别是专名和代词)的指称以及诸如“撒旦”和“轻子”之类的空名或虚构名称的指称。具体论题包括:如何解释充斥于科学和哲学中的空名或虚构名称的指称?如何解释诸如“他把玛丽当作简”或“如果他是乔治,为何一直叫约翰”中的意向指称? 本书从哲学的和批判的背景中来探究指称的历史,其范围涵盖了从洛克、布伦塔诺、皮尔士、弗雷格、罗素、斯特劳森、塔尔斯基、卡尔纳普和奎因,
本书是讨论儿童语言获得实验方法的名著,亦是国外儿童语言获得研究的经典教材,是将生成语法理论的假设与儿童语言实证研究紧密结合的典范。 书中展示了大量儿童句法、语义获得研究的实验,详细阐述了实验设计的理念、必须满足的合理性条件、具体实施的步骤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开展儿童语言的科学实验提供了很强的实用性指导。 作者重点推介的两种实验方法——真值判断任务和诱导产出任务在国外已广泛用于儿童语言获得研究。这些方法逻辑性强,可以有效地控制句子使用的语境,为实验数据的可靠性提供保证。
《 南村辍耕录 词汇研究》是语言研究学者徐朝晖博士对陶宗仪的著作——《南村辍耕录》词汇的综合性考察。作者除了对词汇本身做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还对陶宗仪的生平经历、创作著述、成就及特点做了详尽论述,对《南村辍耕录》的词频做了统计和分析,通过词汇反映元代的社会状况。因而本书具有深远的研究价值。为语言学、历史学研究提供一份资料。
唐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魅力永恒。千余年来,诸家选本繁多,各类专集充栋。这些选本与专集无疑从各方面展示了唐宋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为了让喜爱读词填词的朋友分享这些成果和乐趣,作者把多年来分词牌收录的名家名作加以整理,编辑成集。在编辑过程中,又进一步查阅了唐宋以来同一词牌名不同体的大量作品,通过分析比较,力求找出每一词牌的流变及其特点,并加以概括说明。注释力求做到典出有自,切近词意。本书收录古今常用词牌一百种,每一词牌下精选名作十首,全书共一千首,并辅以注释,故名《百谱千词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