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长大之后,总会忘了自己曾经也是孩子, 并用对待成人的标准,去教育自己的小孩,让孩子常被爱的名义伤害。 儿童和成人是不同的, 他们的 理和行为自有 套规律,需要我们去发现,这就是童年的秘密。 了解了童年的秘密,我们才能成为合格的父母,陪伴孩子好好长大。
本书精选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华,对现代教育者和为人父母者都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导意义。陶行知是一位集大众诗人、大众教育家和社会学家于一身的行动理论家。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躬亲实践,终生不渝,创立了适合中国国情又顺应世界现代化潮流的生活教育理论。
每一轮科技革命都会引发一次工作革命,中西方专家学者普遍预计未来十到二十年全球将因人工智能面临空前严重的失业危机——今天的大部分工作岗位将会消失。这轮工作革命需要什么样的新型劳动力,则要从人工智能的优缺点推导出来。 本书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开发多元智能,提升AIQ(人工智能商数),培养创造力、沟通力与学习力是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本书参考古今中外教育思想,提出了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十大教育纲领,让今天的孩子在未来的职业生涯 中更有竞争力,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关于教育的思想汇编,涉及了教育的本质、类型、任务、方式、可能性与边界,特别是大学教育的理念和任务等等。本书中充盈着雅氏关于教育的洞见,如真正的教育不是知识的堆集和智识的训练,而是
教师专业发展对教师科研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已从写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学论文进入到课题研究的阶段。《教师如何做课题》一书从课题研究的价值、如何选择课题、如何进行课题设计、如何成功申报课题、如何做好开题论证、如何实施课题研究、如何面对中期检查、如何撰写结题报告、如何推广课题成果等方面入手,条分缕析地做出实战指导与疑难解析。力图帮助因为教学工作繁忙,面对课题不知入手的教师理清思路,顺利走上课题研究之路。
作者从19岁就开始教书,到如今已经在教育领域走过41个年头。自学生时代喜欢数学,到从教后喜欢数学课堂、数学教育,延伸至喜欢教育,40多年来,作者一直倾心于自己热爱的数学与教育事业。 这本数学教育文选基本上展现了作者学习、教学和研究数学教育的历程,经过精心的整理和挑选,作者将其按内容分为数学教育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解题研究、数学奥林匹克、数学背景研究和数学问题探索六个部分及附录。
余文森教授提出,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指标。与此对应,有效教学有三大策略:为提高学习效率,要让学生学得多、学得快;为增进学习效果,要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为提升学习体验,要让学生爱学、乐学。全书深入一线教学实际,沿引典型案例,分析透彻,可操作性强。
这是一本兼具思想性、可读性和经典价值的教师入门和提升专业素养的智慧读本。书中汇集了朱永新、高万祥、朱小蔓、邵统亮等12位誉满全国的著名学者和基础教育一线从事教育和研究的佼佼者们对教师成长所需的专业素养和成长途径的思考和建议,包括阅读教育大师、心理学知识、教科研、写作、口才、人际交往等,内容丰富,案例精彩,思想深刻,对处于生无所息的职业倦怠与现时代精神危机背景下的教师,更好地守望道德,拓宽视野,研究、探索、设计教育理想及职业生涯,达到在教育教学上左右逢源的自由之境,书写个人的生命传奇富有帮助。
《表现学习研究》力图在现有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本土的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际,进一步梳理和整合、提炼现有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对表现学习的有关教学范式、表现学习理论的价值取向、表现学习的基本要义、表现学习的结构框架等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同时开展表现学习的行动研究,并评估表现学习行动研究的成效。
本书共六章,内容包括:“教-学-评一致性”在教育研究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小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教-学-评一致性”现状分析:本士调研;基于《标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目标界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