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感觉》与姊妹篇《修辞认识》在日本影响巨大,都是佐藤信夫的代表作。《修辞感觉》初版于1978年,1992年被收入日本讲谈社学术文库,至2022年重印达48次。 《修辞感觉》梳理了修辞学的发展简史,作者认为,修辞学自亚里士多德集大成以来,便不断摇摆于辩论术和诗学之间,这种两面性历经迂回曲折,一直保持到近代欧洲。但其中存在一个重大遗漏,那就是忽视了修辞的“发现性认识的造型功能”,它是修辞学的“第三功能”,也是非常根本的功能。作者以此为出发点,对修辞学的七种修辞格做了深刻而独到的界定和阐释。
尚书核诂这部书,是二十世纪尚书研究重要的成果之一。王国维先生特焉撰序,以之与历史上的孔传、蔡传相比,认为其书“博采诸家,文约义尽,亦时出己见,不愧作者。其于近三百年之说,亦如汉魏诸家之有孔传,宋人之有蔡传。其优于蔡传,亦犹蔡传之优于孔传。”这无疑是非常高的学术评价。 核诂的作者杨筠如先生,湖南常德人,一九二五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为研究院届学生,王国维是当时的导师。他听王国维讲授尚书,于是选取核诂为研究题目。在那屈同学中,以经学为题目的只有他和杜钢百(原名百炼),杜氏治经学史,致力经注的惟杨筠如先生一人。 如核诂自序所述,他在清华期间草成了核诂四卷的初稿。毕业后到南方福建。 一九二七年将书的修订稿寄回清华,王国维加批作序。这里应该说明,尚书核诂序大约是王国维一篇著作,文
西方汉学界的唐诗研究成果很早就得到了靠前学界的关注,近几年,随着一股令人瞩目的“宇文所安热潮”,对美国汉学界唐诗研究成果的得失、优劣、洞见与误读也引发了更多的思考。作者莫丽芸选择白居易这个文学命题在英美汉学界的研究成果来进行研究与探索,对英美汉学界的白居易诗译介和研究成果所做的详尽介绍,为唐诗研究中此类中心命题在西方汉学界的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探讨做一个尝试,从而为我们自己的唐诗研究提供参考、借鉴和反思。
本书收录论文十八篇,主要探讨有关寒山诗、苏轼诗、《五灯会元》等的种种问题,目录如下:《〈敦煌歌辞总编〉佛教歌辞匡补举例》、《王梵志诗中的他人作品》、《令章大师李稍云》、《敦煌变文新校》、《〈庐山远公话〉新校》、《寒山诗籀读札记》、《流浪者的悲歌——寒山“弟兄同五郡”诗诠解》、《寒山拾得佚诗考》、《卢仝诗论》、《游侠诗人刘叉》、《读〈纪评苏诗〉》、《说东坡柯丘海棠诗》、《苏轼诗中的行业语》、《〈文心雕龙札记〉的审美倾向》、《读〈管锥编〉札记》、《〈老子化胡经 玄歌〉考校》、《〈五灯会元〉点校献疑三百例》、《〈五灯会元〉点校献疑续补一百例》。
本书由长期从事流行病学和临床实践的学者翻译,并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共同合作出版。笔者非常兴有机会向从事基础医学研究、临床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同行及医学生这本书,因为在众多的流行病学教科书中,本书的编写具有实用、简洁、易懂、易用的特点。在现代医学中,流行病学的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疾病的全面认识和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已成为一种需要。本书出版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有关流行病学的概念和基本原则,并试图展示以人群为基础的科研与临床研究之间的互补关系,包括以下主题:疾病发生频率的测量、疾病发生谱的描述、疾病暴发的调查、诊断性试验的评估、诊治效果的评价、确定发病原因、疾病结局的监测、诊疗策略中的决策方法、有关临床问题的总结性证据等。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神经系统疾病平衡功能评估与管理策略。至四章介绍了平衡功能障碍、神经系统疾病平衡功能障碍表现、平衡康复模式的演变以及平衡管理的价值,内容层次递进,条理分明,能使读者在理论上更加系统地了解平衡相关内容。第五至七章基于功能解剖学和生理学探讨平衡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为后续管理夯实基础。第八至十七章详细讲述了平衡相关的身体结构、功能检查和评估、环境评估等,对临床治疗计划的制订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第十八至二十三章作为本书重点章节,着重介绍了在平衡功能障碍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几种平衡专项治疗技术。第二十四至二十九章着重介绍了六种代表性神经系统疾病的平衡康复指导措施,为不同疾病平衡功能康复和管理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