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它是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其中保存了大量极为珍贵的先秦思想、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历史资料,战国时总称为《书》,直到西汉时期才改称为《尚书》。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傅斯年著的《性命古训辨证(精)》是作者论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的一部杰出著作,它将商周甲骨文、金文到先秦诸子典籍中的“性”“命”二字逐一统计并分析,以其来源与演变论述先秦诸子的思想,很后推断宋明理学为先秦
傅斯年著的《性命古训辨证(精)》是作者论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的一部杰出著作,它将商周甲骨文、金文到先秦诸子典籍中的“性”“命”二字逐一统计并分析,以其来源与演变论述先秦诸子的思想,很后推断宋明理学为先秦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代表人物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的语录和论学书信,集中反映了王阳明的心性之学及其辨证的授课方法,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传习录》分三卷,上卷阐述了知行合一、格物是诚意的功夫等观点,由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有书信八篇,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的主要内容是致良知,提出本体功夫合一、满街都是圣人等观点。鉴于《传习录》语言晦涩,难以理解,本书特附注解和译文,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理解,更能从中获得熏陶和启迪。
......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说孔子《春秋》而作,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间周朝及各诸侯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 春秋三传 ,是影响中国后世史学、儒学的一部重要史书。《左传》不仅写史实,还记人物,文字清晰朴实,也是我国古代散文作品的典范。
《容斋随笔》是南宋洪迈撰写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内容涉及为政通鉴、人物品评、稗史杂记、职官选举、典章制度、天文地理等二十类,共分十六卷,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其中对《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多有辨误,堪与《资治通鉴》完美互补,更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推为南宋笔记小说之首。与沈括的《梦溪笔谈》、王应麟的《困学纪闻》并称宋代三大最有学术价值的笔记。
稿件选入王思任散文25篇,选文以游记为主,加上两篇序文,通过注释、评品,补充资料,分析文章技巧、主旨,融学术性与普及性于一体。与我社近年出版的《袁宏道散文注评》《欧阳修散文注评》《陶庵梦忆注评》《西湖梦寻注评》等书组成系列化的古典文学普及读物。
《孟子》是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撰而成的,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该书和《论语》《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一起,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