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堂制度萌芽于上古社会的晚期,成熟于西周初年,消亡于明代末年,是我国古代社会礼制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制度之一。本书细致地解析并诠释了名堂制度的基本范畴和主要功能,扼要地勾勒出明堂制度发生、发展、消亡的历史脉络,并解释了其制度产生的主要动因,初步解答了诸如明堂的定义及功能、明堂礼的地位、大体上廓清了明堂制度与总体祭祀制度、郊祭制度、宗庙制度等其它礼制的关联,讨论了古代礼制史和礼制建筑史研究中与明堂礼有关的一部分重大问题,还简要探讨并描述了明堂性质的演变过程;指出明堂所表现的意义是君权神授,其本质则是维护人间与神界最为紧密的关系。
唐才常短暂的一生留下了大量著述。其著作版本,主要有1898年长沙刊本《觉颠冥斋内言》四卷(1902年夏重新铅字排印),1900年刊本《浏阳二杰遗文》(第二卷即唐才常遗文),1980年中华书局版《唐才常集》。上述三书均只收录了唐才常的部分著述,还有大量的作品散见于《湘学报》、《湘报》、《民权素》、《大陆》、《亚东时报》等清末民初的报刊,唐氏家属和一些图书馆也藏有唐才常的手稿。《唐才常集》以《觉颠冥斋内言》为主体。该书是唐才常生前刊行的专辑,由其弟子邹柽贤编辑而成。此次整理,即以长沙刊本为底本,加以校点。此外,我们还收集了唐氏散见于各报刊的论文、书信、诗赋等若干篇,大部分是对研究晚清历史尤其是唐才常维新思想有价值的文献。
唐才常短暂的一生留下了大量著述。其著作版本,主要有1898年长沙刊本《觉颠冥斋内言》四卷(1902年夏重新铅字排印),1900年刊本《浏阳二杰遗文》(第二卷即唐才常遗文),1980年中华书局版《唐才常集》。上述三书均只收录了唐才常的部分著述,还有大量的作品散见于《湘学报》、《湘报》、《民权素》、《大陆》、《亚东时报》等清末民初的报刊,唐氏家属和一些图书馆也藏有唐才常的手稿。《唐才常集》以《觉颠冥斋内言》为主体。该书是唐才常生前刊行的专辑,由其弟子邹柽贤编辑而成。此次整理,即以长沙刊本为底本,加以校点。此外,我们还收集了唐氏散见于各报刊的论文、书信、诗赋等若干篇,大部分是对研究晚清历史尤其是唐才常维新思想有价值的文献。
吴兢著《贞观政要》旨在歌颂"贞观之治",总结唐太宗时代的政治得失,希望后来君主以为借鉴。书中所记基本为贞观年间唐太宗与魏征等大臣的问答,以及皇帝的诏书、大臣的谏议奏疏等,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思想、生活等方方面面,尤以讨论君臣关系、君民关系、求谏纳谏、任贤使能、恭俭节用、居安思危为其重点。虽然书中在史实上有所失误,但由于叙事详赡,文字明畅,论述的又是统治之道,因此晚唐以后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甚至流传到日本和朝鲜半岛。
本书出自已近三十年,今兹三版,有校订机会。惟近年工作既忙,又不便增补太多,影响版面,故未能随心所欲,多所增补,主要只是校订脱误而已;但久已发现之脱伪得到更正,心甚慰。 此次出自,书名标目稍有改动。盖原撰续隋唐地方行政制度,与秦汉魏晋南北朝合为一书,故直颜曰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今因兴趣转移,县年事已迈,自度已无续撰隋唐之部之可能,故分秦汉与魏晋南北朝各自为书,但前面序文为全书而写,故总题仍旧,而以甲部乙部别之,将来如有同好,自可丙部丁部庚续为之也。 双此次改版,余远万香江,不及督印亲校,一切烦邢义田、廖伯源两位先生任之,仅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