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中国家庭基本藏书·诸子百家卷》之一,旨在为普通读者提供一个通俗易懂的读本。全书以清代王行慎的《韩非子集解》为底本,个别地方参校其他版本。“集解”中的研究成果酌情采用,未作特别说明。《韩非子》全书二十卷五十五篇,因篇幅所限,本书择其精华加以注译。在取舍上,侧重于故事性强、可读性强的《说林》、《内储说》、《外储说》等,并依据原文设立小标题,以便于读者理解。本书注释国和求简洁,译文力求准确、通俗易懂,以直译为主,适当辅以意译。《韩非子》享有先秦散文“台柱”(《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之誉,气势磅礴,激情澎湃,尤其是其中的许多寓言故事,至今仍流传。为此,书末特附“《韩非子》名言警句”,并在正文中相应的句子用着重号标出,便于读者检索和查阅。《韩非子》自诞生以来
本书是刘沅在平生遍注群经,发明儒家义理的基础上,于晚年所著的对的《大学》(原载《礼记》,南宋从《礼记》中抽出,列入《四书》,几被后世理学家奉为儒家“”)一篇的注释著作,指点儒家入手工夫,最为亲切。
《古辞辨》是一部独具特色的古汉语语义词典。作者在本书的《凡例》和《后记》中反复阐述了写作的由来和命名的立意。通过对十三经、周秦诸子等常用典籍的梳理,作者筛选出4000多个常用字词,将它们按意义的共性类聚为1400余组;在意义组内,着重分析阐释字词间的内在区别。书名“古辞辨”,是《古代汉语近义辞辨析》的缩称,“就其实际来说,是一部扩大了收录范围的古代汉语常用词同义词词典”(引文见本书《后记》,下同)。作者超脱了现代词汇学的分类,将同义词、近义词、对义词、同类词、同源词等放在一起,以它们所指的对象为范畴,以它们的意义关联为纽带,把看似散沙式的字词构筑成了一个古汉语词义的本体框架。
自汉迄今。注道德经者。代不乏人。要以清初龙渊子宋常星真人所注为精窍。龙渊子清初太史。历官国史馆总裁。都察院御史。致仕还乡。潜心研究。注道德经讲义。阐发隐微。清圣祖仁皇帝。尊为天书。命以五龙铜板制印。王公鉅卿。有功德者。始得获赐一部。其为当时重视可知。民国初元。刊版一次。流传至今。存书不多。同人等诚恐年久湮灭。爰为发起重刊。使修道之人。得渡迷津。而登道岸。海内同志。定必乐观厥成也。
董其昌雖然在卷首標明『臨唐懷素千文气但是比較臺北故宫所藏懷素絹本《小字干文》及《群玉堂帖》第四卷宋拓《草書千文》孤本(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一一日,紐約佳士得拍賣李氏《群玉齋》藏書畫精口印選第十二號》,與曰疋卷尚有的距離。懷素宋拓本干文如驟雨旋風,飛動圆轉,多變化而饒法度;董其昌臨本則筆劃圆勁秀逸,平淡天真,氣韻瀟灑。在章法佈局上,宇裡行間,左顧右盼上下呼應,結構疏朗匀稱,一氣呵成。如世外高人,飄飄欲僧,不食人間煙火。又如身處倪高士的山水晝中,意境蕭散筒遠。王原祁等人更明確地說過這種『臨仿』不過是『以余之筆寫余之意。』師醉素逃禪之意而不師其蹟乃真臨摹。董氏此本較之懷素原本更適合後人臨習,相對來說較易掌握。但要達到董書平淡秀逸,不留行家習氣,則董氏以後無一人也。套句清初六大家之一恽
今虞琴社创始于民国二十五年三月。十月而有琴刊徽文之举。承各地琴人惠赐稿件。截至次年一月底。哀集已宏。遂以不从事编辑。原期于本社成立周年纪念日出版。
作者甄采了王先慎《韩非子集解》的精粹,又选录了二十余家中外学者的注解,加上自己的心得,对《韩非子》作了校勘注释。
《胡道静文集:新校正梦溪笔谈·梦溪笔谈补证稿》共收录胡道静的两部作品:《新校正梦溪笔谈》和《梦溪笔谈补证稿》。《新校正梦溪笔谈》是胡道静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其意义重大;而《梦溪笔谈补证稿》则是据胡道静先生遗留之《梦溪笔谈补证》稿及相关笔记、著述整理成编的,也具有重要价值。
《寒云藏书题跋辑释(套装共2册)》包括《寒云藏书题跋辑释(上卷)》《寒云藏书题跋辑释(下卷)》共2册。《寒云藏书题跋辑释(套装共2册)》以国家图书馆藏袁文旧藏善本题跋为主,附作者搜集的袁文所写题识提要等。正文先述该部善本的题名、卷数、版本、行款等,其次略述其递藏源流,很后以《寒云藏书题跋辑释(套装共2册)》中袁文的题跋为主线,阐释版本源流及相关内容。《寒云藏书题跋辑释(套装共2册)》以国家图书馆藏袁文旧藏善本题跋为主,附作者搜集的袁文所写题识提要等。正文先述该部善本的题名、卷数、版本、行款等,其次略述其递藏源流,很后以《寒云藏书题跋辑释(套装共2册)》中袁文的题跋为主线,阐释版本源流及相关内容。
楷书又叫正楷、正书、真书。产生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至今仍是通用的标准字体之一。楷书是从简省汉隶的过程中逐渐变化而来的,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结构严谨、字形定型。楷书在体势上多呈长方;章法上多取直行直势;点画布局上布白精密,结体紧凑,重心的安置、笔道的长短、正斜、交笔的角度十分规范,合体字中各部分的位置安排,更求合理得当;点画形态上也极其丰富。楷书是以点画结构为特点的汉字书体,笔法、字形非常的固定。而行楷书的字形是在楷书的点画基础上,略加变动而适于连笔书写的一种实用性很强的书体,是楷书的直接快写体。简而言之,就是使字的书写更加灵活,加快书写速度,节省书写时间。
济一子傅金铨是清嘉、道间内丹家。他著作丰富,徒裔众多,在巴、渝地区影响极大。本书围绕傅金铨生平、著作及其内丹思想展开论述,以傅金铨《道数十七种》及相关内丹双修派典籍为基础,从丹道理论、丹法结构、丹经隐语等各个方面揭示傅金铨双修丹法之奥秘,并和与之时代详尽的道教双修、房忠、清修等等炼养学说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对傅金铨乃至整个道教内丹体系获得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傅金铨《道书十七种》所倡言的“双修”丹法,由于其封建男权社会的历史背景而显得不无糟粕,但内丹双修派对于男女两性的生理、心理结构的探讨是道教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较之于清修派学说也多有独到之处。这也是此类研究意义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