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叙伦全集:石屋余渖 书屋续渖》收入两种著作,即《石屋余渖》和《石屋续渖》。两书为掌故类笔记,记载了马叙伦先生耳闻目睹的晚清民国掌故,颇具史料价值。两书收入民国丛书,后又有上海书店单行本。此次排印,根据上海书店单行本整理,并参校民国丛书本。
本书选录了自唐至清初的59家有名词人的代表作100调,每调一词。调式都较为通用,涵盖小令、中调、长调各类。同治、光绪年间谢朝徵对所选各词加以笺注,删去词调,成《白香词谱笺》四卷,从而使其同时成为一部简明词选。
诗文集 , 龚自闳撰, 卷首有戴锡章《序》, 后有勘误表 。包含 谥 册文、祭文、诰命文、碑文、传、论、跋、序、墓志铭、赋、图记、联等多种体裁。
《 筹洋刍议 》是反映薛福成洋务思想的代表作,也是反映整个洋务运动发展状况的重要著作。这部著作约二万字,分《约章》《边防》《邻交》《利器》《敌情》《藩邦》《商政》《船政》《矿政》《利权》和《变法》等十四篇(其中《利权》共 4篇)。《筹洋刍议》与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陈虬的《庸言》、郑观应的《盛世危言》等一起,被公认为十九世纪后半叶中国思想领域的重要成果。
唐文治撰,据一九三四年刊本影印。 《十三经提纲》 是唐文治为大型丛书 《十三经读本》 所作的提纲,位于《十三经读本》的首册。全书按《十三经》分为十三卷, 对《周易》 《尚书》 《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粱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等儒家十三经 分卷疏通各经义理,阐明重点思想与内容,授受源流,并指点文法,指导读经,启发后学。 民国间 曾 在无锡国学专科学校列为教材 ,是一部 提供给初学者的十三经入门读本 指南。
罗振玉撰集。据一九一六年上虞罗氏影印本影印。全书分三卷附补遗,卷首有罗振玉《古镜图录序》,卷末附《古镜图录补遗》。卷上上启 汉之元兴,下迄明之洪武,得三十余品,其无年月者可据此参证而得其时代与其变化之迹;中卷以后则选文字刻镂精好者。 共收铜镜拓片 百余幅, 所收铜镜亦不止罗氏一家,还有徐乃昌等收藏家的收藏。
清邵作舟撰。二卷。邵氏久寓北洋幕,熟悉洋务,留心时政。书凡二十余篇,首冠总论,次列三纲:学校、理财、用人,内容涉及经济、文化、政治、教育等方面,极言变法,指陈当道之窳败, 书中对君主专制制度、官僚制度之批判入木三分。
本书据一九一四年刊本影印,是民国时期中华师范心理学教科书,全书共四编,二十章。本书是作者根据日本大濑甚太郎所著心理学教科书并参考他书,融汇中西之学编写而成,从伦理学的定义、中西伦理学的差异、伦理学的研究方法、善恶的本源及行为标准论、义务论、德论等方面,将伦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在中国遭遇 三千年未有之变局、面临礼崩乐坏、道德滑坡 的紧要关头,对重建国民道德观念、对传统伦理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訄书》是章炳麟的*部自选的学术论文集,初刻本共收论文五十篇,曾多次重订,影响很大。《訄书》集中体现了章炳麟早年的政治社会思想。《訄书》公开从正面批评了孔子和孔学,进而对于封建中国的 天道 观、 天命 论做出了有力的批判, 熔铸新理 、 推迹古近 ,成为了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重要思想武器。
清末 傅云龙 编撰的 游历图经 系列中的一 本。据清光绪二十七年( 1901 )石印本影印。 光绪 十三年 ( 1887 ) , 傅云龙 奉命出游日本、美国、秘鲁、巴西、加拿大、古巴诸国。于途中诹事译文、历地摹图,归后整理成列国图经六部,是书即其中之一。 四卷。 由旅途所见从 天文、 地理、 国系、风俗、食货、考工、兵制、外交、政事、文学、叙例 等方面详细介绍了 秘鲁 国情况,并勘察绘制了 时差表、国图表、代系表、国系表、铁道表、领事表、分疆表、大事编年表等 表格 及地图 , 据以编 制 图经。 于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地理沿革等介绍颇全面。
陈三立著,据一九三一年商务印书馆刊本影印。一卷。 陈三立工于诗歌, 造辞精妙 ,多为与友人唱和之作。 为诗初学韩愈,后师山谷,好用僻字拗句,流于艰涩, 避俗避熟,力求生涩 以生硬晦涩的遣词造句表达诗意 ,诗歌流露出对现实无望的悲观情绪。
《日本杂事诗》是 黄遵宪 任驻日本使馆参赞期问的诗作,与他的日本史专著《日本国志》相辅相成,自注部分的文字亦极富价值。原本一百五十四首,诗稿冢即在日本友人大河内辉声家茔地,立有诗碑。自从刊印流行,深得海内外人士赞誉。 l890年重又改定,上卷删二首,增八首,下卷删七首,增四十七首,共有诗二百首,是为定本。
《乘槎笔记》是清朝斌椿著于 1866 年前后,本书为清光绪二十四年刊本。 1866 年春,请政府出于了解外国时政民意之目的,派出了时任山西襄陵县知县的斌椿出使欧洲,参观了欧洲十数国家的一些领先世界的产业和技术。斌春回国后,将所见著书,即为《乘搓笔记》;《出洋琐记》为蔡钧所作,全书详细记载了他先后在美国与西班牙担任外交官并环球旅行的记录,是有关 1882-1884 年间中国与西班牙关系几乎*的中文记载,而且可能也是整个晚清时期中国人有关西班牙*详细的见闻记录,对研究晚清中国与西班牙关系史及晚清中外关系史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周作人著。据一九三四年人文书店刊本影印。周作人应沈兼士之邀,于辅仁大学作了数次关于新文学问题的讲演,邓恭三做了详细记录,后经讲演者校阅,公开出版。本书共有五讲,附录二篇。*讲为文学诸问题,如什么是文学及其范围、研究对象、起源、作用等。第二讲为中国文学的变迁,追溯了明末的文学运动、公安派、竟陵派等文学主张。第三四讲为清代文学的反动。以八股文和桐城派古文为主,总体概述了清代文学的面貌。第五讲为文学革命的运动。清末政治的变动给予文学革命运动很大的助力。
晚清刘学询著,据清光绪二十五年 ( 1899)石印本影印,分上下两卷,前有《谕旨》,刘学询《自序》。1899年, 刘学询以二品衔道员身份赴日本考察,他大量考察了日本的金融、司法、军工、矿业等,是书收录了作者游历日本考查商务期间所写的日记。在其《自序》中也有说明: 今年四月,会同日本上海总领事小田切万寿之助往考商务,以六月一日由上海起程八月二日还抵上海,往返六十一日,谨将逐日闻见所及汇为日记,缮写正本呈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代为奏上,而以副草付之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