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诗诂训传二十卷,(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陆德明释文,宋刻巾箱本。本书是现存完整的《诗经》注本,全书以解释字义为主,其章句训诂大抵取自先秦典籍,保存了许多古义。东汉时,郑玄为之作笺,唐代孔颖达进一步疏解《毛诗》《郑笺》,作《毛诗正义》,使《毛传》在经学研究领域的地位不断提高。陆德明博采汉魏六朝诸家训诂资料,成《经典释文》。约从南宋起,《经典释文》中的各部分被分别辑入各部经传的注疏中,今本《毛诗正义》中辑有陆德明的《音义》。此书钤 汪士钟 阆源真赏 铁琴铜剑楼 祁阳陈澄中藏书记 等印,今藏国家图书馆。
《国语》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典籍之一,也是我国*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以国分类,记言论事,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前后跨越约五百年。书中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史事,包罗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国语》常与《左传》并称,是研究先秦特别是春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重要文献。 此次出版选用的底本为宋刻宋元递修本,开本铺陈,行格舒朗,墨色莹洁,皮纸印造,堪称宋本之上乘。该本曾收入《中华再造善本》以线装刊行,此次将其列入《国学基本典籍丛刊》,正文用70克黄胶、保留真灰影印出版。数百年来底本流传的沧桑痕迹,印章、题跋等均真实可见,层次分明。本书为《国学基本典籍丛刊》之一种,定价低廉,使更多读者能够一睹善本风采。虽然是平装书,但仍然
《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一起合称《四书》,是儒家传道受业的基本教材。宋代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将这四部书编在一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孟子》乃至《四书》,在今日看来,除去研讨中国古代思想史等方面的参考价值外,对现代人的修身养性、促进社会和谐,也有其可取之处。此次影印所用底本,为国家图书馆珍藏原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嘉定十年当涂郡斋刻嘉熙四年淳祐八年十二年递修本。 本次重印,对开本和版心进行了优化,并锁线装订。
學,爲雜家之始祖,是研究周秦思想文化的寶藏。。《吕氏春秋》是吕不韦召集众宾客纂集而成,吕不韦是召集人,也是组织者。《吕氏春秋》成書後,漢代多人爲之作注,現存早的注本是漢代高誘《吕氏春秋訓解》,早的刻本是元代至正六年(一三四六)嘉興路儒學刻本,簡稱元刻本或元本。本书据上海图书馆藏元至正本影印出版,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为研究和阅读《吕氏春秋》提供了一套优秀的古籍。
《穀梁传》成书于汉代,自汉宣帝倡导迄于魏晋,注讲者仅有尹更始、唐固、麋信、孔衍、江熙、程阐、徐仙民、徐乾、刘兆、胡讷、段肃等十余家,范宁有感于其注讲皆肤浅末学,不经师匠,辞理典据既不可观,又引《左传》《公羊传》以解此经,文义违反,颇不利于后世,遂商略名例,敷陈疑滞,博采诸儒同异之说,又参与二三学士及诸子弟各记所识,并言其意,而成《春秋穀梁传集解》,是今存*早的《穀梁传》注解。唐太宗时,杨士勋辅助孔颖达等撰修《左传正义》,乃以一人之力为范注作义疏,分肌擘理,刊削繁复,文清义约,对《穀梁传》作了第二次系统整理与研究,终成《春秋穀梁传注疏》一书。范注与杨疏为穀梁学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穀梁学的学术发展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代表着中古以前《穀梁传》一经的研究水平。今据
《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本书为现存*早的刻本即元大德刻本,原书印刷优美,流传清晰,数易藏主,1965年在周恩来总理主持下从香港购回,现藏于国家图书馆。《梦溪笔谈》共分26卷,内容包括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反映了北宋时期的科技成就。
《紫钗记》系明代戏剧家汤显祖 临川四梦 之一,取材于唐代蒋防的《霍小玉传》。其主要情节为:才子李益元宵夜赏灯,遇才貌俱佳的霍小玉,两人一见倾心,随后以小玉误挂梅树梢上的紫钗为信物,喜结良缘。不久李益高中状元,但因得罪欲招其为婿的卢太尉,被派往玉门关外任参军。李益与小玉灞桥伤别。后卢太尉又改李益任孟门参军,更在还朝后将李益软禁在卢府。小玉不明就里,痛恨李益负心。黄衫客慷慨相助,使两人重逢。于是真相大白,连理重谐。该剧热情讴歌了爱情的真挚与执着,深刻揭露了强权的腐败与丑恶。此本为明万历时期刊本,其中木刻版画为明代版画的精品。
《三国画像》不分卷,清潘锦绘,秦祖永鉴定,冯廉校刻。清光绪七年(1881)桐荫馆刊本。是以小说为内容镌刻的木版画集。原书二册,所绘人物自汉献帝至孙翊之妻,包含董卓、吕布、貂蝉等耳熟能详的人物,凡一百一十九人。上册为汉人物图五十九幅,下册为魏、晋、吴人物图六十幅,其中魏人物图三十三幅,晋人物图四幅,吴人物图二十三幅。画像或立或站、执笔提写、骑马奔驰、仰天默念、拉弓射箭、拔剑起舞、遮面哭泣者栩栩如生,每图右上题该人物姓名,部分画像由二人组成,版面丰满灵动。潘锦在卷末题: 此稿自春历夏而秋,每人皆数易稿而成,如用之,须择好手镌刻,庶无遗憾。同治十年岁次辛未锡山潘锦昼堂摹。 可见此画像为精工细镌,晚清小说木刻版画中的精品之作。
《剪灯余话》是明初重要的文言传奇小说集,共四卷,二十篇。因《剪灯余话》是《剪灯新话》的续书,后世多关注《剪灯新话》,对《余话》不怎么重视,其实,与《剪灯新话》相较,此书不遑多让,对明代中后期传奇小说及通俗小说和戏剧创作乃至于清代《聊斋志异》的创作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远播海外。 《剪灯余话》一书仿瞿佑《剪灯新话》,取元末明初事实,以爱情故事为主,杂以幽冥灵异人物。卷一《长安夜行录》、卷二《鸾鸾传》、卷三《琼奴传》等,直写封建社会政治黑暗与礼教残酷的罪恶,并肯定青年男女追求婚姻爱情自由的民主精神。卷一《何思明游酆都录》、卷四《泰山御史传》以阴间地府各种丑恶现象,抨击现实官场,劝人弃恶从善。卷二《田洙遇薛涛联句记》、卷四《江庙泥神记》则写人与鬼神恋爱的故事。《剪灯余话》不论在
《寰宇读碑书系:海外所见善本碑帖录》收录了当代著名书画碑帖鉴定家马成名先生在海外二十多年间所见的善本碑帖五十种,其中善本皆为珍稀之品,且大多为私人秘藏之物,能汇集成册实属难得。每部善本碑帖中的题跋部分作者均全文标点整理,鉴藏印全部释读并按照年代排序,又精心考证每册的真伪、拓制年代以及递藏等相关信息。更难得的是,每册善本皆有明确的鉴定意见,为碑粘研究提供了珍稀的善本数据,为碑帖鉴定提供了宝贵的鉴定思路。
马成名的《海外所见善本碑帖录》收录了当代著名书画碑帖鉴定家马成名先生在海外二十多年间所见的善本碑帖五十种,其中善本皆为珍稀之品,且大多为私人秘藏之物,能汇集成册实属难得。每部善本碑帖中的题跋部分作者均全文标点整理,鉴藏印全部释读并按照年代排序,又精心考证每册的真伪、拓制年代以及递藏等相关信息。 难得的是,每册善本皆有明确的鉴定意见,为碑粘研究提供了珍稀的善本数据,为碑帖鉴定提供了宝贵的鉴定思路。
《马叙伦全集:石屋余渖 书屋续渖》收入两种著作,即《石屋余渖》和《石屋续渖》。两书为掌故类笔记,记载了马叙伦先生耳闻目睹的晚清民国掌故,颇具史料价值。两书收入民国丛书,后又有上海书店单行本。此次排印,根据上海书店单行本整理,并参校民国丛书本。
清戴鸿慈撰,十二卷,采用日记体例, 清光绪三十二年( 1906)刊本。前有清廷发布的五大臣出洋考察的《谕旨》,钦差出使各国考察政治大臣礼部尚书戴鸿慈《序 》,《例言》,《各国考察政治大事略表》。光绪三十一年( 1905)清廷命载泽、戴鸿慈、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各国政治,是书即此行日记。起是年六月十四日接谕旨,迄次年六月二十三日召对,详言立宪利国利民,于列国政治、风俗、学术、工艺等记载颇详。
陶孟和著,据一九二五年上海亚东图书馆刊本影印,文存收集了作者 1915 1924 年的文章共 33 篇,这些文章曾在《新青年》《新教育》等多种期刊上发表过。全书分三卷,*卷主要关于社会学内容的文章;第二卷是关于政治学内容的文章;第三卷是关于教育学内容的文章。
梁启超著。据一九一六年商务印书馆刊本影印,前有徐勤《徐序》、梁启超《自序》、《凡例》。 梁氏于戊戌变法失败后亡命美国时所作,为促进北美 中国维新会 (即保皇会)的建设,赴北美旅行,归日后写下了这部游记,是一部介绍十九世纪美国社会、政治、文化情况的重要著作。
虚受堂 为室名,意为 朝夕读书游憩之所 。据清宣统二年上海国学书社刊本影印,是书十六卷,前有陈毅《序》,苏与《序》。《虚受堂文集》由时论、序跋、传记、行状、道碑、墓志铭、墓表等构成,所涉内容颇为丰富,是研究王先谦思想、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思想的重要史料。
清 左宗棠 著,杨书霖编。据清光绪十八年( 1892 )刊本影印,包含文集五卷、诗集一卷、联语一卷、说贴一卷,卷末有杨书霖《跋》。内容包含说、序;跋后、题额跋尾;传、碑、墓表、墓志铭;记、书事;铭、祭文、哀诔。
薛福成纂辑,根据清光绪十三年刊本影印,四卷。卷首有黎庶昌《序》、薛福成《序》及《凡例》。卷一分上下编,上编为禀牍文,下编为禀牍详文。卷二为书牍。卷三为咨、移、札、照会、告示。卷四为电报。《凡例》云,各类文 各以岁月之先后为次第 编排。所录各文, 一篇有一篇之用,或尚恐原文义蕴未宣,则附识数语,以畅其言。又有一二要端,关系*钜,而禀咨等九类中无可见者,亦详记于附识之中以备将来防海程式。
《海藏楼诗》收录郑孝胥诗共九卷。在中国现代史上,郑孝胥充当伪满洲国的总理大臣,因玷污民族气节而为世人所不齿;而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他却是一个享有盛誉的诗人,是晚清同光体闽派的领军人物。作为一个能在近代诗史独树一帜的重要诗人,他的创作实践,于其诗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他艺术上的成功,既得益其善于总结继承前人的成功经验,更取决于他特立独行的个性,不甘堕古人窠臼的创新精神。此外,由于郑孝胥一生诗体屡变,使其诗的形式、风格,也呈现多样性和不一致性。
刘心源著。据清光绪十七年嘉鱼刘氏龙江楼刊本影印。全书共八卷, 附卷首一卷 。前有《自叙》《发明四则》《例言六则》。卷首: 征引器刻 ; 卷一卷二:鼎文 ;卷三:尊文;卷四: 櫑卣爵文 ;卷五: 彝文 ; 卷六卷七:敦文 ; 卷八:簠簋豆鬲甗盘镈文 。
清末 傅云龙 在游历各国的过程中,又写了详细的游记,称为《游历图经余记》。十五卷,包含 游历日本图经余记 游历美利加图经余记 游历英属地加拿大图经余记 游历古巴图经余记 游历秘鲁图经余记 游历巴西图经余记 游历日本图经余记 等。 《图经》以所游之国为范围,而《余记》则就一日之见闻,不囿一地之甄录也。 遵旨游历之国六,合之假道之国凡十有一 ,《余记》中皆有记录。
清黄遵宪撰, 因其居室名 人境庐 故名,系作者黄遵宪晚年手定本。 十一卷。卷首有梁启超撰 《嘉应黄先生墓志铭》,卷末有黄遵宪弟黄遵楷《跋》。是书 收录作者同治三年( 1864)至光绪三十年(1904)所作古今体诗六百余首,按年编排。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新颖,包括当时国内外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国内外的名胜古迹、怀人篇什和酬唱之作等,体现了 未有之物,未辟之境 的诗歌创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