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关于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口述历史读物。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传承、发展情况越来越受关注。本书是在调查采访北京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基础上,编辑整理而成,主要涉及古琴艺术,代表人物杨青;北京点翠代表人物肖广春;京式旗袍传统制作技艺,代表人物李侃;北京仿古瓷,代表人物白莉;绒布唐工艺,代表人物唐玉婕。全书共研究了上述五项非遗项目,为后人传承、研究、宣传、利用非遗留下宝贵资料,使非遗在面向公众的传播普及中得以保护和发展。
本书稿是一本具有非遗特色的有关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文化传承和旅游发展的图文集。本书稿由北京文化艺术传承发展中心组织编写,并由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院长王卫华团队进行田野调查后撰写。 全书上下两册,共分为十章。作者首先从整体上概括了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对于北京历史文化发展的影响,之后将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分为山水、水利、庙宇、古村落、古道、红色文化、非遗民俗、新时代的发展、三山五园九个版块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书稿从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文化遗产中,摘取了近百种进行了重点撰写,详细介绍了他们的缘起、变迁与现状,并将它们与现有的旅游资源加以结合,是一本鉴古通今的文化随笔。书稿另附图片200余张,图文并茂,排版设计精美。
全书上下两册,共分为八章。章从整体上概括了大运河对于北京历史文化发展的影响;其余七章,将大运河的文化资源分为河道、闸桥、沿线庙宇、码头、粮仓、公园与博物馆、乡情民俗七个版块分别进行了介绍。本书稿从大运河沿线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摘取了四十余种进行了重点撰写,详细介绍了他们的缘起、变迁与现状,并将它们与现有的旅游资源加以结合,是一本鉴古通今的文化随笔。书稿另附图片200余张,图文并茂,排版设计精美。
世界遗产是根据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的《世界遗产保护公约》而设立的,中国目前已经成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之一。本书囊括了中国代表性的世界遗产项目。本书采用的图片超过500幅,出自最的摄影家之手,摄影作品地再现了中国世界遗产的风貌。本书的文字详实,对于每个世界遗产项目都有详细的介绍。本书适合对我国世界文化遗产感兴趣的读者和旅行摄影爱好者阅读。
布艺是中国民间工艺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它是以布、绸、绢、缎等为主要原料,以民间百姓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容为题材,用变形、夸张的手法,同时融合、吸收民间美术中多种品类的制作技艺,通过剪、缝、绣、贴、挑、拔(扎)、拼、缠、纳、叠、镶等技法来制作的一种布质工艺品。布艺作品造型多样,风格多变,色调淳朴,轻巧实用,呈现出清新朴拙的民俗风情。 中国古代的民间布艺涉及服装、鞋帽、床帐、挎包、背包、枕头、玩具和其他小件装饰(如头巾、香袋、扇袋、荷包、手帕等)。这些日常生活用品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增强了布料的强度和耐磨力,极具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布艺涉及的工艺技法多样,应用范围广泛,成为一种既传统又新颖的民间工艺。本书主要收集流行于山东、山西、陕西地区的当代民间布艺300余幅,汇印成册,以抛砖引玉
本书是一本介绍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临清潭腿的图书。本书介绍了临清潭腿的历史与发展,临清潭腿的基本内容,临清潭腿的基本功和基础拳,正宗临清潭腿的练法与示意,临清潭腿的概要和势法,以及潭门三十六天罡连环腿。本书是对临清潭腿这一项重要民俗活动的发掘和整理,极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