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途中,在北上和南下的战略抉择上,党中央与张国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当时党面临着分裂,甚至有可能发生前途未卜的内战,毛泽东晚年对埃德加?斯诺说,这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 本书权威、客观地解读了这段隐晦的历史,生动讲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细节。1935年6月懋功会师后,红一、四方面军在荒凉的松潘草地分道扬镳,党中央和红军一部走出草地,开赴抗日前线;张国焘则另立中央,他率领的部队接连遭遇了南下失利、三过草地、西路军失败等重大挫折,党和中国革命的事业也多次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毛泽东对当年与张国焘的斗争一直念念不忘,当时的冲突主要集中于红军的战略抉择:张国焘下令南下,毛泽东力主“北上”。后来的历史进程雄辩地证明了,只有“北上”才是正确的和富有远见的决断。
冯克力主编的《老照片( 23辑)》中记录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位新西兰摄影师约翰·特纳镜头里的中国,讲述了空军英烈龙震泽的英勇事迹,以及潘美顾医生在福建屏南棠口传教的经历与见闻。
《北鸢》是葛亮书写近现代历史、家国兴衰“中国三部曲”的第二部,历时七年,是继上一部《朱雀》之后的作品。 葛亮首次追溯祖辈身世,叙写家族故事。历史跨度由上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末 。绝美工笔,再现民国“清明上河图”。睽违已久的大时代,自由、智性、不拘一格。 小说以主人公的成长为起点,资本家家庭与走向没落的士绅家族的联姻为主线,勾勒民国最风起云涌的断代。跌宕的人生传奇喻于日常,入微而惊心动魄。切肤感受来自大时代的痛楚与体温;大时代的辽阔与丰盛;大时代人的微渺与心的旷达。那个时代的市井像貌、政客、军阀、文人、商人、伶人在他的笔下复活再现,生动的勾勒出一幅民国社会的生态图景,笔触起落之间无不映照大时代的风云翻涌。
《国际友人与抗日战争》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的态度,严格尊重史实,凭借事实说话,分《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九一八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八一三淞沪会战》《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日军细菌战》《中国空军抗战》《中国海军抗战》《中国抗日远征军》《抗日英烈民族魂》《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纪实》《国际友人与抗日战争》《华北抗日》《华东抗日》《华南抗日》《抗战中的延安》共19个分册,全方位多角度、系统客观地披露和介绍了抗日战争的爆发背景以及发动经过、侵华日军在战争中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中国军民抗击侵略者的著名战役、献身于抗战的民族英烈等。其中,一些材料和观点尚属首次公开发表。
《芷江日落2:金陵谍斗》简介:他们是勇士,在强大的对手面前,会拔剑而起,挺身而斗!他们是智者,面对重重迷雾和人鬼混杂的局面,能见微知著,剥茧抽丝!谨以此书向献身反法西斯战争的谍战英雄致敬! 海报:
《微历史5?一战&二战:1900-1945》才是本真正采用微博形式写成、还原历史现场的“微历史”;也是部微博体的“一战二战”史。《微历史5?一战&二战:1900-1945》选取“一战二战”史上名人的趣闻轶事,以及历史事件背后新奇的细节、历史内幕真相等等。同时配有大量历史图片。内容生动、好玩,一方面满足读者猎奇八卦的心理,另一方面又不失水准,再现了1900—1945那个翻天覆地的全球性变革时代。
《所有的乡愁》是一部具有史诗般气质的长篇小说,它从辛亥革命前后开始讲述,通过武昌郊外包家镇的豪门包氏和木匠金氏两个家族六七代人的命运,在每个人的爱、恨、漂泊和挣扎中,见证了历史的荒诞与诡谲,它书写了中国人的苦难与复兴,强国愿与自由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