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式提问法并不直接为学生提供答案,而是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而且即便回答错了也不直接纠正,而是继续提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终靠自己找出答案。本书结合他的思想对当下的教育进行了探讨,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 构建鼓励提问的课堂文化 、 把学生的问题应用到教学中去 、 在真实世界中用探究的方法处理实际工作 和 用我们的行动变革我们的实践 ,作者集思广益,多方求证,从多个方面指出了当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介绍优秀教师的观点、典型案例、方案教案等多种方式,为我们的教育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向,引导教师通过提问,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有意义、有深度的教学,从而培养学生为未来的社会生活做好准备。书中不乏创新之处,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新思路,为打造趣味课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
本书聚焦于生物学概念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在深入探讨概念和概念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生物学概念的特点和育人价值,构建了中学生物学的概念体系;从生物学概念教学的目标确定、过程设计和教学策略等方面,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和丰富的教学案例,为推动生物学概念教学迈向 培根铸魂、启智增慧 的新境界,提供了理论基础、实践路径和行动方案。 本书可供中学生物学教师、教研员及师范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学习参考。
基于大概念的教学设计优化已成为课程创新与教学变革的重要着力点,有利于从知识学习走向素养发展。本书不仅从单元学习设计、课时教学设计、跨学科教学设计三个方面提供了基于大概念的教学设计优化实用策略与可复制方案,还提供了基于大概念的学习与思维工具,有助于学生学习的体系化、结构化,实现教师教的更少、学生学的更多,从而引领学生发展高阶思维,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培育核心素养。
本书综合运用文艺学、文章学、语言学、阅读学和教学论等理论来阐释阅读教学、解决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问题,并提出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四种类型,简称 四型解读 :本文直读,即不借助外在资源直接解读文本,仅以文本本身为解读对象,研摩文本的寓意、结构艺术和语言艺术;共情赏读,指读者与文本及作者达成思想情感的共振,在以心会心的阅读过程中品味文本的艺术妙趣;互文参读,是把文本置于一个文化网络中,让多种文本构成相互参照系统,借此互释互证,达成深广的阅读;审辨研读,是运用文艺批评、价值评判、审美鉴别、比较审查、批判反思等方法来阅读文本,既是批判性阅读,也是研究性阅读。 本书紧密结合中小学阅读教学实践,力避远离实践的高谈阔论。在阐明四型解读的基础上,把各种范型应用于教学实践,解读的文本全部选自中小
《大夏书系·文本解读与阅读教学讲谈》共五个部分,均由相应的“讲”和“谈”组成。“讲”是作者罗晓晖讲座录音的整理稿,而“谈”则是罗晓晖与合作者冯胜兰女士的讨论成果。“讲”的内容系罗晓晖为全国及成都市武侯区语文教师所作的文本解读与阅读教学系列讲座;“谈”的内容,则是罗晓晖与冯胜兰女士针对文本解读相关主题进行的一系列对谈。本书在汗牛充栋的文本解读图书中脱颖而出,贡献出真正有建设性的、有益于语文教学的看法和做法。
《英语阅读教学与思维发展》属于《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丛书》之一,研究英语作为外语的阅读教学和思维发展,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究学思结合的理据、方法与途径。全书凡十章,分三大部分。*部分一至四章,主要论述阅读对提高学习能力、提高语言能力、发展思维能力的积极作用;第二部分五至七章,重点探讨文学阅读的课程化、教学化与活动化途径;第三部分八至十章,重点展示阅读教学欣赏课、活动课、体验课的课堂结构、操作要领及真实课例。
物理学从哲学中脱胎而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后,并没有中断与哲学的联系,而是与哲学在相互激发中并肩前行,各自得到长足的发展。从中学物理教学的视角而论,缺少哲学因素的物理学知识是不深刻的,缺少哲学思维的物理教学是不完整的。本书编者耕耘于中学物理教坛,在教学之余揣摩物理、寻迹先贤、教有所思,把多年来对物理学和哲学的感悟与思考写成本书。 本书有两条交织的主线:其一,物理学与哲学密不可分,即从物理学的内容与形式,物理学家的思考与实践,物理学发展史上典型的事例论述科学与哲学;其二,哲学的洞见与中学物理教学实践密不可分,即在中学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还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甚至物理学的解题技巧,都可以提炼到哲学高度,从而使物理学的教学思想更丰富。 本书对中学物理教师的教学、
如何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牛献礼基于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教育反思,从“学为中心,点亮常态课堂”“素养导向,引发深度学习”“一题一课,放大教育价值”“创意教学,让学习更有趣”等四个维度,揭示了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策略与教学艺术。本书是他在教学实践中用心“做”出来的,既有方法引领,又有案例示范与剖析,对于广大一线数学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水平颇有借鉴价值。
跨学科课程的20个创意设计,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转化为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课程、实践性课程和发展性课程。每一个创意设计,都有自己清晰的理念、明确的要素、整体的架构、可行的实施与典型的案例构成。跨学科课程的20个创意设计,是课程,亦是学习方式。在这里,综合、体验、尝试、合作、行走、实践、探究、生成等都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而这样的学习方式正在融入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之中,促进师生“教与学”方式的深度变革,实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体建构的体系化与特色化。
面对当代汉字教学缺乏系统性的问题,本书提出运用汉字的 三维属性 理论,从汉字的形体、结构、职用三个维度,考察汉字的属性和系统,并以此为依据阐释汉字教学中的若干问题。除了从造字原理、构字方法、字体演变上对汉字进行深度分析,为汉字教与学提供理论参考,也分专题探讨了识字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简要分析了几种教学方法的优劣,浅谈汉字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等。 本书理论简明,内容通俗易懂。既可作为中小学语文教师汉字教学参考用书,也可作为社会上一般汉字爱好者掌握汉字基础用书。
怎样的教学才算好的教学?除了知识,还能给学生留下什么?课堂上没有差错,还有必要上课吗?“不圆”的作品,就该随手擦掉吗?从来如此,便对吗?华应龙从教三十余年,秉持着教育需要深耕的坚定信念,对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各种状况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思考,不断突破自我,将课堂引入新境界。本书从课前慎思、课中求索、课后反思、听课随想、评课心语、生活感悟六个方面,立体呈现了一位数学特级教师的教学智慧和人生感悟。
多年来,翻开小语教材,开篇第一单元便是汉语拼音,但统编教材呢?开篇第一单元却变成了识字单元,那么,统编教材为什么要这样编排?这样编排的意图是什么?改变之后教师应该怎么教?同样,“双线结构”“语文要素”“阅读策略单元”“习作单元”“快乐读书吧”等词语成为统编教材中的高频词,这些全新的词汇,又隐藏着什么样的密码?这些扑面而来的变化,都在冲击着我们,因此,破译教材密码,把握教材真正的编排思路和编排目的,就尤为重要。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进步,引发了关于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新思考。本书依据作者高中物理从教数十年的经验,重点探讨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探讨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一些热点问题,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和学科素养在实验中的表现及培养途径,探索了实验教材的系统化和优化。 2. 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论述了设计教学实验的基本原则和适合高中学生学习的误差、数据处理等相关知识,澄清了一些误区。 3. 分析不同类型的实验和教学模式的特点,提出了操作性较强的教学策略。 4. 介绍了一些新研发的实验,对实验中的深层次问题进行了思考。 书中详细分析了几十个典型的实验案例,还介绍了一些应用新技术的通用仪器,可供广大一线教师、教研员在教学中参考。
王崧舟老师自2004年提出“诗意语文”的主张后,在诗意语文的道路上孜孜矻矻、上下求索,留下了坚实的脚印和深远的影响。本书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十年诗意语文探索的精华集萃。全书分为六辑,包括第一辑谈“境界”,第二辑谈“诗意”,第三辑谈“儿童”,第四辑谈“语用”,第五辑谈“文化”,第六辑谈“知音”, 全面阐述了王崧舟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尤其是关于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 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语文的要义在于指向人的诗意生命。
语文与审美有着天然的联系,语文教学活动也是审美活动。语文美育学作为美育学与语文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语文教育领域内的审美教育活动及其规律。全书正文共七章。*章阐述了语文美育学的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和学科特点。第二、三章论述了语文美育的目的、任务和价值,语文审美主体的类型和美感。第四、五章介绍了语文美的基本形态和语文教学的审美化。第六、七章讨论了语文学习环境与审美的关系,以及语文教师提高自身审美修养的途径。 本书强调, 语文美育 是深深植根于 语文 土壤的 美育 。对语文美育学的研究,应立足于语文学科特性。本书在建构语文美育学理论的同时,探讨了语文美育实施的路径和方法,并提供了语文美育的案例,可供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阅读参考。
是立足于新时代 《道德与法治》教材全面普及对 德育课程的高度重视,为解除一线教师、教研员群体对如何上好新德育课的困惑与问题而进行的小学德育课堂教学研究。本书在全国小学《道德与法治》优质教学案例的基础上,总结提练出上好德育课的六项专题要素:深入地解读新教材、精准地设计教学目标、适切地选择教学内容、智慧地展开课堂教学活动、自觉地实现德育意义通达、充分地彰显教学过程伦理。以此六要素为本书的框架,结合新教材的德育理念与相关理论,详细分析优质教学案例对各要素处理的精当与不足,渴望为一线教师及教研员 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及教研工作提供切实的理论支持与实例参考。
关于苏东坡,关于 人文论 ,关于语文教改的第三浪潮,关于 语感 ,关于语文教学对话论,关于 语 文 课程教学论 王尚文先生 21岁投身语文教育,整整六十年,心无旁骛,从中学到大学,从实践到理论,从专著到教材,从少年到白头,从退休到今天,耕作不已,一脸阳光 。 本书由王尚文先生口述,由童志斌记录整理,是王尚文先生口述作品。全书内容以对话的形式呈现,犹如与读者促膝长谈。作为语文教育的长期实践者与教育理论的坚定探索者,对于生活,对于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王先生言谈间流露出希望、欣喜、庆幸、执着、感激,也有彷徨、无奈、遗憾、忧伤、愧悔 徐徐铺展开来,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本书堪称王尚文先生的生命之 书 ,我们相信:打开本书,您定能如沐春风,开卷有益。 当代中国语文教育家口述实录 为202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
很多老师能成为骨干教师,但很难成为卓越教师的关键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听了那么多课,依然上不好公开课?如何走出语文教学“套路太深”的误区?特级教师张祖庆从自身的专业成长经历出发,直面剖析自己的仿课史、磨课史、辩课史、败课史,用大量鲜活的教育实践、课例成败,为一线教师总结了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专业素养,从而成为卓越教师的实用建议。全书实践性、针对性强,是一本对一线教师富有借鉴和启迪意义的书。
章熊先生是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在中国当代语文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辛勤耕耘中,无论教学还是科研,章熊先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他痛感语文教学存在的弊病,实施 语言和思维的训练 ,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他开设 当代文艺讲座 ,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引向课外的新天地;他进行 小论文写作 实验,创造性地改革中学语文教学。此外,对中学语文的语法教学、阅读教学以及语文教材编写等,章先生亦有独到的见解。 本书以章熊先生口述内容为基础,以已有文献为佐证,由章熊先生的弟子张彬福先生整理,力求本真、理性、严谨地记录章熊先生的人生经历、家庭生活、教育思想及其形成过程、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成果以及兴趣爱好等,展现了章先生的学术成果和人格魅力,既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又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强烈
《改变,从写作开始(教育写作实用技巧30讲)》作者刘祥系统梳理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丰富教育写作经验和实战案例,分析了教育写作的误区和实用技巧,从教育叙事、教学叙事、教育案例分析、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学论文、教育论文、教育随笔等多个方面,分析了教育写作内容如何选取、应留心哪些注意事项、有哪些实用写作技巧及投稿诀窍等写作实用策略。给予一线老师们具体、有效的教育写作指导,让写作成为老师们的一种习惯和能力,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本书从数学课程内容的理解(数学知识和数学历史)、学生数学学习的规律(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数学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教学的策略与方法)三个方面,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关键问题,以及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普遍困惑的问题和误解进行了讨论和分析,书中展现了大量实用的、经典的数学教学案例及分析,体现了“真情境—小问题—高观点”的编写初衷。同时,关注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小学阶段的发展,探讨“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方式。旨在帮助教师轻松学理论,提升教学实践能力,提高数学教学素养,实现“变教为学”教学方式的转变。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数学课程内容的知识属性,数学知识的发现与发明,数学知识的历史性和人文性,数学知识的教育性,“估算”中的算法与想法,数学课程内容的关联性,算法的数学教学中的多样化,直
华应龙的数学课,有独特的色彩和光亮,富有激情,也富有创意与个性。本书收录了华应龙老师的12节数学课,每篇课例包括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专家点评等,全面展示了华应龙数学课堂的风采。通过研读这12节数学课,相信读者会获益良多。本书可供小学数学教师参考,也可作为教师培训用书。本书入选2010年中国教育报“影响教师的100本图书”!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由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方面构成,而对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在英语课堂上通过英语学习活动得到落实,因此优秀课例对此有极大借鉴价值。本书采取实践取向的视角,以课堂教学案例为载体,为教师如何在英语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提供了重要借鉴。同时,书中所选优秀课例具有典型性和可操作性,便于读者从中参透新课程改革下英语课堂应有的样子,并择其善者而从之,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更美语文课:王君群文教学课例品读》是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青春语文倡导者王君老师十多年对群文整合教学的思考、沉淀。本书精选王君老师古诗文群文教学、现代文群文教学等15个经典课例。每个课例以教学立意、课堂现场、课例点评展开,用教学沙龙的现场感立体呈现一堂堂好课的精彩之处。王君老师的“群文课”,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然后回溯语文教材,有新意、有智慧、有效率,是为学生量身定制的“最走心的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