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计20章,其中第1章为绪论,主要介绍组织学标本的制作,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第2-15章为组织学标本实习部分;第16-20章为胚胎学实习部分。全书包括组织学切片标本照片346幅、胚胎模型及标本照片116幅。在编排上图随文走,使学生在阅读文字内容的同时能够参考插图进行组织学标本的显微镜观察或胚胎学模型的观察,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彩色图谱(实习用书·2版)》是适用于本科生和专科生学习《组织学与胚胎学》的辅助教材。
本书涵盖了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的基本实验,这些基本实验技术有的也可用于遗传学实验的教学。全书分三部分,部分主要介绍了细胞培养和细胞与亚细胞器分离的基本技术;第二部分介绍蛋白质及某些糖、脂、维生素及其他代谢产物测定的基本方法,对酶活性及胰岛素这样的细胞信号分子的分析方法,也作了简单的介绍。这一部分中特别介绍了一些常用的核酸分析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基本技术,以适应目前对分子生物学知识的要求。此外,还介绍一些实用性的研究方法,第三部分介绍了免疫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指导》是与高等医药院校医学检验专业理论教材相配套的实验教材。全书共分18次50项实验,包括实验室基本技术,蛋白质、糖类等多种物质的测定,各种生化技术的应用,多种评价试验以及临床生化检验实验设计等,内容新、技术全、代表性好、实用性强。本教材改革了传统的以代谢物检测为主线的教学模式,采取以生化检验技术为主线的模式,开设了技能性、应用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内容力求与临床融合。 本教材可供高等医药院校医学检验专业本、专科学及成人教育本、专科学生使用,也可供从事临床检验工作的技术人员和从事医学研究的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是一部能指导和帮助医学工作者正确掌握和进行医学科研设计、论文写作,熟悉医学研究全过程的书。全书分十二章,包括文献综述写作、医学科研课题设计、临床研究中的伦理和协作问题、开题报告与科研设计的实施、实验资料的统计学分析、医学科研论文的撰写与发表、科研基金的申请、常用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复制与应用、实验室安全防护管理、专利申请、医学科研成果申报等。全书以科研全过程为主线,附有大量的实例。 读者对象:医学院校的研究生、本科生,青年医学工作者。
编者从临床应用的实际需要出发,打破原教材各自的结构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将局部解剖学和外科手术学重新整合为《手术局部解剖学》。 本教材共分10章。章为外科手术基本知识,阐明外科手术基本概念、外科无菌技术和手术基本操作;第二章为体表手术解剖,简要介绍全身皮纹、全身皮神经节段性分布、常用皮瓣选择和体表小手术;第三~第十章为局部解剖与常见手术,每个单元内容主要由局部解剖、手术步骤及手术中注意事项等构成。本教材在结构上将局部解剖学与外科手术学交叉、融合于一体,在内容上力求精简优化,强调“三基”,体现“五性”,突出重点,重在应用。全书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文字流畅,图文并茂,是一部在教学改革中诞生的新教材。 全书约50万字,插图279幅,供医学院校5、7年制各类临床医学专业使用,亦可作为临床
本书为中医院校实验课题程体系系列教材之一。全书共分8章,主要內容包括內科(急诊)临床技能、外科临床技能、妇产科临床技能、儿科临床技能、骨伤科临床技能、眼科临床技能、五官科临床技能、针灸推拿临床技能等。本书重点突出实践教学环节,集中介绍中西医临床常用实践技能,对提高医学生及临床医师的实际动手能力有很大帮助。可作为中医院校学生的实践技能教材,也可供临床医师、全科医师、护理人员及社区医务人员等学习参考。
《临床寄生虫学检验》是高等医药院校医学检验专业规划教材之一。全书分16章,讲述了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医学蠕虫、医学原虫、医学节肢动物的生活史、形态特征、致病机制及流行特点,并详细介绍了各种用于寄生虫病诊治的实验检测技术,包括病原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如PcR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等,还附有寄生虫学相关网址介绍和彩图。书中内容科学全面、重点突出,紧密联系临床、实用性强,且每章附有要点指导,宜教宜学。 本书主要供高等医学院校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和成人教育用作教材,也可作为其他相关医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选用,并为参加继续教育和职称考试的临床检验工作者提供参考用书。
本教材自1988年版及1997年第二版出版以来,为我国医学检验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段历史可予以佐证。如今二版教材已使用6年,尤其在此期间人类又跨越新的世纪,针对医学本科教育在21世纪的新要求,在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和卫生部教材办的领导下,医学检验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和全体编者共同努力下,新一版的检验专业系列教材即将与广大师生见面。 第三版教材的变动较大,首先是书名的变化。为突出检验专业特点,缩短与临床医学的距离,决定将原书名“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更名为“临床微生物学与微生物检验”。另外根据医学本科教育改革的总体变动,坚持“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原则,不论是临床医学中的什么专业方向,前三年都要上同样的基础课程,后两年才突出专业特点。按此要求,在前四年已学过《医学微生物学》。
全书共14章,内容包括水代谢的平衡与紊乱,钠离子、钾离子、级离子、镁离子,以及钙、磷代谢平衡与紊乱,酸碱平衡与紊乱,电解质紊乱与酸碱紊乱的关系,利尿剂与水、电解质紊乱,老年人、心功能不全患者、创伤后以及与机械通气相关的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注重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结合,强调实用性。对临床上容易忽视或争论较大的问趣进行了更合理的分析和评价。
《临床科研设计》一书是为全国医、护专业专科升本科学生编写的教材,由有丰富授课和科研实践经验和教师参加撰写。全书共11章,27万字,包括绪论、确立研究问题、文献查阅、科研设计、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及论文撰写等章节内容,较全面地反映临床科研工作的全过程。由于医、护专业的专升本学生多来自临床,为适应这些学生的特点,本书险注意与医、护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保持一致外,更着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实用性。如多增加临床实例,在文献查阅一章增加计算机查阅文献方法和Inter网上医学信息查阅方法的介绍及增加如何书写一份课题申请书等章节。文字力求简明易懂,内容实用。 本书为医、护专业专升本学生的教学用书,同时可供其他层次的教学参考。
本书涵盖了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的基本实验,这些基本实验技术有的也可用于遗传学实验的教学。全书分三部分,部分主要介绍了细胞培养和细胞与亚细胞器分离的基本技术;第二部分介绍蛋白质及某些糖、脂、维生素及其他代谢产物测定的基本方法,对酶活性及胰岛素这样的细胞信号分子的分析方法,也作了简单的介绍。这一部分中特别介绍了一些常用的核酸分析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基本技术,以适应目前对分子生物学知识的要求。此外,还介绍一些实用性的研究方法,第三部分介绍了免疫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
流行病学是一门从群体水平研究疾病和健康的科学。随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流行病学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医学的各个领域,为医学科学研究开辟—个独特的方法学领域,逐渐成为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同时,流行病学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它不仅在传染病的防治策略和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病因不明的慢性病,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的病因研究与防治起着独特的作用。 本书共十九章,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介绍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各论主要介绍流行病学在疾病防制中的应用,主要涉及当前对人群健康危害较大的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例如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传染病、消化系统传染病、性传播疾病和等。 本书可作为卫生管理专业本科生教材,
本书以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和教学大纲为基础,由长年从事一线中医教学工作且具有丰富教学及命题经验的教师编写而成。书中将本学科考试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总结,并附大量精选习题,每题均附有正确答案、易错答案提示及答案分析,将本学科知识点及易错之处加以解析,对学生重点掌握理论知识及应试技巧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书末附有3套模拟试卷及解析,方便读者自测。本书适合中医学专业或相关专业学生在校学习、备考使用,也可作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复习用书。
药理学研究的新思路与新靶点 ,陈晓光 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新华正版书籍】 作者 陈晓光 编 原价 ¥45.00 出版社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09-01
本教材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科中医学专业主要课程教材编写工作原则与基本要求,在内容上力求体现专科特色和中医特色,在方向上坚持基础为临床服务。教材分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共五篇,分别介绍疾病学概论、病原学、免疫学、病理学和药理学的一般规律,基本保留原学科的系统性,但在内容上进行了精选,突出了面向临床的重点内容;各论部分介绍各系统代表性常见病及常见传染病、寄生虫病的主要地方病,内容上有机地把病生发病规律与防治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由于本教材为全国规划教材,为了适应各地区的需要,教材对常见寄生虫病、传染病及主要地方病作了较全面介绍,各院校在讲授时可根据本地区发病情况选择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