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空间信息的集成、尺度、不确定性等特质问题,着眼于空间信息融合及有效性机理,综述了多源空间数据套合的理论框架和计算方法、尺度建模与转换、多尺度数据联合空间预测等研究议题,致力于在这些方面提炼精华,为在这些共性和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提供背景资料和路标。本书的目标是构建空间信息一体化融合、尺度转换、不确定性建模及三者交互的理论框架,对于空间信息科学体系、尤其是空间信息(包括遥感信息)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本书可供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地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生和科技人员参考。
精准农业技术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技术,而以卫星导航为首的空间信息技术又是精准农业的核心技术,渗透应用到精准农业的各个生产环节。本书结合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应用案例,以及著者的实践,论述农业现代化、农业信息化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以及GNSS在农业中的具体应用,主要内容包括:概述、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模式、GNSS应用基础设施、农机管理调度技术与应用、变量作业控制技术与应用、农业高精度作业技术与应用和海洋渔业监控管理应用。本书突出典型性、新颖性、创新性、实用性,除了国内外典型案例外,其大部分内容均为著者的亲身实践和发表。
本书追根溯源介绍不同卫星导航系统的系统时间及其时间(计测)系统,通过它们与协调世界时UTC/国际原子时TAI相互关系与换算,为授时终端处理不同导航系统互操作打基础;从实际使用的角度出发,梳理授时终端应用的功能、性能技术参数和相关技术要求;从原理上阐明其将对授时信号(信息)三要素――时标脉冲有无、脉冲前沿宽度(抖动)和时间信息(TOD时刻/日期时间码)误码率的影响。本书介绍用于检验/检测终端的方法、测试仪器设备及其使用方法,并对测试结果置信度用评估软件进行评估。这是授时用户急需解决的问题。
《水质遥感理论方法及应用》(作者张渊智、陈楚群、段洪涛)主要介绍水质遥感的基本原理、数据处理方法及其应用实例,包括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研究现状,以及目前所面临的一些瓶颈问题。从光学遥感辐射的物理基础出发,首先描述了水质遥感的基本原理及其光学特性的物理意义,接着介绍水色遥感大气校正方法及其研究意义,然后重点论述水质遥感光学数据处理方法和应用实例,此外结合目前水质遥感研究的进展,增加了激光雷达和微波遥感数据的处理方法及应用,指出未来水质遥感的发展趋势及其研究重点。《水质遥感理论方法及应用》有机整合水体的光学特性和遥感数据处理方法,通过许多实例,不仅系统地介绍光学遥感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具体应用,而且给出了光学遥感数据与微波遥感数据复合的应用实例,还简单介绍了激光雷达和微波遥感的应用潜
本教材共分八章,以航测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以航测内、外业的作业技能为重点,较全面、系统地讲述了航空摄影测量作业的全过程。书中大量压缩了摄影测量中陈旧过时的内容,增加了数码航空摄影、数码调绘及数字摄影测量等方面的新技术。本教材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编写,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讲解深入浅出。可作为中等专业学校测绘类非摄影测量专业的教学用教材,亦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测绘专业或其他院校的规划、农林.环保.资源等专业以及测绘技术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测量技术基础(第3版)》共5篇18章,分别介绍测量学的任务与作用、地形图及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小地区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数字测图技术、GPS测量技术、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施工放样的基本工作、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测量、道路工程测量、水利工程测量、地籍测量与房产测量、测量实验与测量综合实习(实训)指导、常规测量仪器操作技能考核指导等内容。本书结构新颖、内容丰富、文字流畅、图文并茂,既介绍常规测量仪器与方法,又反映现代测绘新技术。全书理论联系实际,具有高职高专特色。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建设类非测绘专业通用教材,也可供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非测绘类专业使用。
《系列世界地图》于2002年4月在武汉编制完成,目前已被国家科考和国防科研所等领域所采用,原稿已被国家图书馆收藏。随着科学事业的进步和社会观念的发展,《系列世界地图》正逐步走向社会、走进万户千家,给人们带来崭新的科学理念。本书将近10年来有关《系列世界地图》已发表的论文编辑成册,为国家的知识和文化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明朝万历年间,西方传教士绘制的《山海舆地全图》及《坤舆万国全图》将地圆说带到了中国,促进了中国的科学进步。400多年后的今天,我国测绘工作者创编的《系列世界地图》突破了传统理念,以东、西、南、北四个视角,从经度、纬度两种方向,将世界地理关系准确和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误差处理与可靠性理论(第2版)》系统地讲述了以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的测量平差系统的误差理论、假设检验和可靠性理论,介绍了当代摄影测量平差在理论和技术发展中的新成就和主要动向。如GPS/IMU辅助空中三角测量,稳健计算机视觉,利用人工智能方法进行粗差的启发式搜索等。书中重点讨论了偶然误差的减少、系统误差的补偿、粗差的检测以及不同类型误差的区分等问题,既有较完整的理论阐述,又有较具体的应用实例。为了便于读者深入研究,每章后均列出主要参考文献。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误差处理与可靠性理论(第2版)》,在附录中补充了必要的矩阵代数和数理统计知识。
《钢铁冶金概论(第2版)》共分10章,以钢铁冶金工艺流程及与钢铁冶炼相关的专业知识为主线,系统介绍了采矿、选矿、铁矿粉造块、焦化、高炉炼铁、炼钢连铸、轧钢、钢铁产品及其质量检测、钢铁生产用耐火材料和钢铁生产节能与环保等专业知识。通过学习《钢铁冶金概论(第2版)》,读者可以对钢铁联合企业的生产过程有一个全面概括的了解,并初步掌握钢铁冶金的基本知识。 《钢铁冶金概论(第2版)》可作为高等学校冶金相关专业的工科、理科、经管、文法等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非冶金工程专业学生进行钢铁冶金及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