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简史:从诞生到消亡》是一本3.6米长卷版的恐龙大百科,由英国 古生物学家安杰拉?米尔纳博士精心撰写,中国青年古生物学家邢立达副教授倾情翻译。从2.5亿年前盘古大陆形成,到6500年前地球上 一群恐龙灭 ,这部简史聚焦了恐龙曾经称霸地球的1.6亿年历史。多维度介绍了百余种恐龙的特征和习性,他们的神秘档案将一一揭晓。另外,你还可以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恐龙的复原步骤,探秘挖掘现场,通晓世界各国的恐龙研究历史及先驱人物,还有世界各国的恐龙博物馆信息和网址……全方面满足恐龙爱好者的好奇心、开拓阅读视野、培养孩子的自主阅读能力。 鸟类的祖先真的是恐龙吗?你听过恐龙的叫声吗?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如何证实了大陆漂移说?植食性恐龙的牙齿和肉食性恐龙的牙齿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恐龙从来没有吃过草?想知道答案的话
从恐龙战斗到它们的死亡,再到体型跟大象一般的穴居地懒……本书带读者穿越时空,进行了一次“史前深度游”。 本书展示了迄今为止发现的50件令人惊讶的化石,每件化石的背后都有一段独特的故事,让读者可以瞥见史前动物的真实生活,如像鸟类一样坐在蛋上的恐龙和被寄生虫感染的霸王龙等。这些化石让我们联想到现存动物的一些典型行为,明晰了现存生物与它们远祖之间的进化链。化石,不是无生命的物体,它们能够唤起远古生物的生活故事,将那些激动人心的时刻带回到我们现在的生活中。
《科学史》第四卷,为一般读者和人士提供18世纪科学发展的详尽和全面的概述,探讨17世纪的“科学”以及主要的新增长点,尤其是实验科学的含意。这本书既是一本叙事性的书,也是一本解释性的书,还可以当成参考工具书来用。其主要关注的是西方科学,也谈到了一些传统文明中的科学和殖民地的科学。所包含的范围,既有对科学本身认知维度的分析,也有对其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意义的解释,两者兼顾。撰稿者大都是各自研究领域的世界领军人物,他们既叙述了有关问题当前的不同研究成果以及方法论上的争论,也给出了他们自己的观点。
混沌学已成为一场迅速发展的运动,这场运动。正在重构科学大厦的基础。人们认为:“20世纪载入科学史册的将只有三件事:相对论、量子力学和混沌学。”“混沌学已成为物理学在20世纪的第三次伟大革命。”《混沌学引论》系介绍混沌学的世界名著。《混沌学引论》的目的是以物理学家的观点为这一领域提供一本自成体系的入门书。《混沌学引论》的蓝本来自于著名科学家H.G.舒斯特(H.G. Schuster)在法兰克福大学的一系列讲座。像科尔莫哥洛夫熵、奇异吸引子等等新概念或者是像泛函的重正化群这些新技术都是在初级的水平上引入的。《混沌学引论》因而适宜于从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而又关心混沌学的广大读者阅读。
本书为我国著名科学家、新中国首任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先生应毛泽东主席之约而写的科学读本。全书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更展示了科学发展的曲折历程,学术之争,遗存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科学原理等,倡导坚持真理、独立思考、持续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本书适合地质学、古生物学、天文学及其他相关专业科研人员、高校师生阅读参考;也可供普通大众阅读学习,以提升科学素养。
本书为我国著名科学家、新中国首任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先生应主席之约而写的科学读本。全书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更展示了科学发展的曲折历程,学术之争,遗存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科学原理等,倡导坚持真理、独立思考、持续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本书适合地质学、古生物学、天文学及其他相关专业科研人员、高校师生阅读参考;也可供普通大众阅读学习,以提升科学素养。
本书是有关中国牡丹品种及品种资源的专著。全书分为9章,介绍了芍药科芍药属牡丹组植物的起源演化、资源现状及遗传多样性,阐述了牡丹品种起源、演化与分类问题的研究进展,以及牡丹产业发展中应注意的品种策略。首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西北、西南、江南牡丹品种群及延安亚群、鄂西亚群的历史沿革、品种构成、生态习性、栽培技术、发展前景及主要园艺品种430余种,同时介绍了寒地牡丹的现状与前景。 该书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学术观点新颖,资料翔实,图文并茂,实用性强,是著者又一部有关牡丹研究的具有创见与特色的力作。可供从事花卉生产经营管理人员、科技工作者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本丛书总结了50年来湖北省区域地质调查所取得的古生物资料,并搜集了前人对湖北省古生物研究的成果,是湖北省一部门类比较齐全、综合性的古生物图册。按新的分类原则:共描述了16个古生物门类,873属,2130种,其中新属1个,新种(新亚种)115个,并附有各主要门类的基本构造图表及其说明。尚有各时代地层对比简表。第五卷主要内容是半索、脊索动物。
本书以3年的野外调查数据和广泛的文献资料为基础,系统地介绍了新疆盐生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及其主要识别特征;论述了新疆盐生植被的主要类型、群落概貌及其分布和演替规律;根据大量的土壤调查数据和室内试验结果,揭示了主要盐生植物的生态生理适应性及其耐盐机制;从资源利用的角度将新疆盐生植物划分为八大类,并重点介绍了几种有开发潜力的盐生资源植物的资源特征、开发利用现状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本书共收录盐生植物305种15变种7亚种,涉及38科,124属;收录照片377幅,为人们认识和识别盐生植物,了解新疆的盐生植物概况提供了极大方便。本书适合农、林、畜牧、生态、环境等学科的科研和管理人员、大专院校的师生以及盐生植物爱好者参考。
本教材继承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古生物学”和“地史学”学科体系的思想精华,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精选和 新。全书以地质历史时期有机界、无机界的演化为主线,以大地构造单元论、阶段论、活动论的思想为指导,系统介绍了古生物学、地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在教学内容方面,加强了古生物学、地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与方法、基础知识的应用,提炼了门类古生物学、各断代地史学的教学内容。本教材可作为国内地质类专业的“古生物地史学”“地层古生物学”等课程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