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简要地阐述海洋导航与定位的定义以及发展历史和现状;然后介绍地球形状及导航要素、导航坐标系及其相互转换、地图投影、地球上的时间和日期、运动载体的状态参数和导航常用的参数量纲等导航定位基础知识;再介绍导航定位的基本原理、导航定位技术及其特点、导航定位精度以及航迹规划;为实现导航状态参数的*估计,本书还介绍线性系统及各种估计和滤波方法。重点介绍了适用于海洋导航与定位的惯性导航、卫星导航与定位、水下声学导航与定位、水下重力/磁力/地形/地貌匹配导航与定位,以及几种比较经典的组合导航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数据处理理论和方法,对部分导航与定位技术还附加了应用实例。
本书是作者关于广义人工生命的科研及教学工作的阶段性总结,系统地论述了广义人工生命的学科体系。内容包括:绪论、广义人工生命的基本概念、学科架构、科技基础、广义模型、人工脑、人工感官、人工脏器、人工肢体、人工人、软件人、经络人、人工动物、人工鱼、人工植物、人工社会、人工生态系统、人工生命的应用、人工生命的科学伦理和展望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计算机、自动化等相关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对人工生命有兴趣的广大教师和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信号集中监测信息分析指南》采用案例形式,以2010版信号集中监测和电务综合预警平台提供的道岔、轨道电路、信号机、站内电码化、电缆全程对地绝缘、电源对地漏流、集中监测报警等信息为主要分析对象,撷取典型的案例,对设备正常曲线及异常曲线进行直观的比对分析,并结合设备电路原理、监测信息采集原理扼要地分析和说明,力求深入浅出。 《信号集中监测信息分析指南》有助于提高信号集中监测信息分析人员的工作效率,充分利用信号集中监测信息及时、准确地发现设备隐患,从而科学指导日常维修和故障处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信号集中监测信息分析指南》可作为铁路信号维护人员学习和培训用书,也可供信号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参考。
本书系统论述了实用电子表面组装技术,全书分为4篇:基础篇(概论、元器件和工艺材料、印制电路板、插装技术和电子整机制造工艺),设计篇(SMT总体设计和工艺设计、印制电路板设计、SMT可制造性和可测试设计、SMT设计制造常用软件),制造篇(丝网印刷和点胶技术、贴片技术、焊接技术、SMT检测技术、清洗和返修技术),高级篇(无铅制程、微组装技术、管理与标准化)。各章末均附有思考与习题。 本书可作为SMT专业技术人员与电子产品设计制造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SMT工程师教育培训和资格证培训的教材,也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电类专业的教材。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础知识,其中前10章讲述了确定性数字信号处理的知识,包括离散时间信号及系统的介绍、z变换、傅里叶变换、频率分析以及滤波器设计等。后4章则介绍了数字信号处理的知识,主要学习多速率数字信号处理、线性预测、自适应滤波以及功率谱估计。本书内容全面丰富、系统性强、概念清晰。叙述深入浅出,为了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书中列举了大量的精选例题,同时还给出了许多基于MATLAB的仿真实验。另外,在各章的最后还附有习题,以帮助读者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移动通信(第2版)(翻译版)》是移动通信领域的导论,主要讨论数字数据传输。《移动通信(第2版)(翻译版)》主要适用于选修计算机网络或通信课程的电气工程或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从事固定网络相关工作并且想要了解网络技术未来发展趋势的工程师以及想要对移动通信有全面了解的管理人员。要求读者对通信知识有基本了解并且掌握有关因特网或者网络的一般性知识。虽然已经存在专注于特定技术的各种资源,但是《移动通信(第2版)(翻译版)》试图从计算机科学的视角去涵盖移动通信的各个方面。此外,《移动通信(第2版)(翻译版)》还指出了不同技术解决方案的共同属性,并阐明众所周知的从固定网络到网络支持终端系统移动性和无线接入网络的各种业务和应用的集成。如果读者对某个主题的细节信息感兴趣,他/她能够从中找到许多有
制作无线电遥模型设备是无线电爱好者喜爱的活动之一,本书比较详尽地介绍了频分制设备和时分制遥设备各部分电路(发射电路、接收电路和其它单元电路)及执行机构的工作原理、元器件选择和组装调试方法,并给出了便于爱好者仿制的一些整机电路及应用实例,图文并茂,通俗实用。 本书可供广大无线电爱好者阅读,也可供少年宫等单位作为培训教材。
本书以市场上流行的VCD/DVD机为例,采用数码照片、实体解剖以及电路图解的形式,全面系统地介绍了VCD/DVD机的基本原理、电路结构、信号流程和故障检修方法,特别是对流行的VCD/DVD机各种单元电路的结构、故障检修流程及检测方法进行了剖析。为了使初学者了解数字技术和数字电路的特点,本书还专门对VCD/DVD机的数字技术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 为了便于学习,本书采用图解的形式,简洁明了,易懂易学。本书适合从事影碟机生产、调试和维修的技术人员,业余爱好者和各专业技术院校的师生阅读,也可以作为再就业培训教材。
本书的新内容体现在增强的演示应用程序,它展示了如何实现浏览器之间直接发送实时文本的数据通道功能。此外,还涉及浏览器媒体协商过程中的完整描述(Firefox和Chrome的SDP会话描述),如何使用Wireshark来监控WebRTC协议的注意事项以及例子捕捉。另外,支持NAT和防火墙穿透的TURN服务器也是本版新加入的内容。
通信防雷主要采用“避”和“抗”两种方法,避就是尽量避开雷击,抗主要是提高设施和设备的抗雷击能力。本书是作者的实战经验总结,作者认为防雷技术还是基于电磁场和电工理论,因此本书也着重于防雷基础理论知识,并基于此阐述了通信系统的防雷技术,包括直击雷的防护、感应雷的防护、接地技术、线路的防雷、通信中心(局)的防雷、无线基站的防雷等。
本书以移动通信为主要对象,系统地介绍数字通信中的信号分析与处理。全书共15章,除章为概论外,其它各章分成两部分:“通信信号与信道”(第二至第八章)部分依次讲述通信信号的表示及特征、无线信道、移动通信和调制技术、分集接收与接收机、扩频信号、多址通信技术、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而“通信信号处理”(第九至第十五章)部分则分别介绍信道辨识与均衡、自适应均衡、阵列信号处理、通信中的自适应阵列处理、多用户检测、空时二维处理、CDMA系统的信号处理。 本书取材广泛、内容新颖、系统性强、充分反映了国际上近年来先进的通信信号处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应用。本书也是作者在现代信号处理、雷达信号处理和通信信号处理领域多年教学与研究工作的积累和总结。
IP电话终端是IP电话系统的基础设备。本书全面介绍了IP电话终端设备,内容包括其发展历史、基本原理、关键技术、标准协议、终端类型、电路原理、整机电路分析、安装和使用及一般的故障诊断和检修方法等,旨在从电路设计和工程实际应用的角度帮助读者了解IP电话终端的技术特点、标准协议应用、系统设计方法、硬件开发等。 本书是为通信、电子等领域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编写的,可供从事IP电话产品开发设计、工程设计、工程安装和技术支持人员阅读参考,同时也可作为通信技术专业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选修课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