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适应农村集市贸易和农民群众购销木材的需要,根据国标补充件的规定,本书重点米以内的原木材积数据4176个,同时还将国际中2-13米原木积数据介绍给广大读者。本书中计算公式:V=0.8L(D 0.5L)2÷1000。单根材积数字以0.8L(D 0.5L)2÷10000推算而得。为使材积数字更些,均保留四位小数。不满10根的原木材积数字,可直接从本表中查得。根数为10、20、30……的整十位数根数的材积数字,可先查出相应的1、2、3……根的材积数字,然后 将小数点向右移一位即得。10根以上且带有个位数根数的材积数字,可按上述说明查出整十位数根数的材积,加上个位数根数的材积而得。为了方便使用者的需要,特将国际2-13米长的原木材积表列为附录I,杉原条材积累计表列为附录II,以供查用。
《浙江余姚维管束植物种质资源》通过实地考察方法对余姚市维管束植物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掌握了余姚市的维管束植物种质资源的基本情况,并完成了资料整理与分析总结工作。 《浙江余姚维管束植物种质资源》主要分为4章。章对余姚市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第2章收录了浙江余姚市维管束植物名录,并对余姚市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整体性的分析和介绍;第3章从药用植物、珍稀濒危植物、古树名木资源三个层面,对余姚市的植物资源进行了专题介绍;第4章在全书分析介绍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余姚市植物资源综合开发的建议和对策。
坝系生态工程建设是黄土高原改善生态环境、保持水土、发展生产、控制入黄泥沙的一项重要措施。本书在总结坝系建设实践经验基础上,从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坝地和水面开发利用及效益分析等方面,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坝系建设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内容翔实,叙述简明扼要,文字力求简练,查阅方便,实用性强。可供从事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科研、管理人员使用、农业、林业 、水利上、环保等部门技术人员参阅,也可作为专业技术培训教材和相关大专院校师生的参考书。
全书共分为十章,系统地介绍了丛生竹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资源分布,丛生竹材用林、笋用林、笋材两用林、纸浆林、多用途林以及观赏丛生竹培育模式,并对丛生竹病虫害防治及综合效益进行了探讨。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可靠、重点明确,是迄今为止在丛生竹培育开发领域最为全面的科技著作,集中反映了丛生竹培育及开发利用领域的成果及发展方向。本书可以为林业、园林等领域有志于学习丛生竹培育与开发利用相关知识、推动丛生竹产业发展的科技工作者、教师及学生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
林木食叶害虫野外识别手册
《浙西南美丽林相树种推荐100种》是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浙西南山区美丽林相改造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实施的成果之一。项目组在对200余个候选树种讨论和打分的基础上,筛选出了《浙西南美丽林相树种推荐100种》编写的100个可供浙西南区域应用的特色景观树种。每个树种编写包含了学名、科属名称、形态特征、主要习性、景观应用、经济价值等内容,部分树种附有相似种予以简单区别,并辅以清晰细部特征和景观照片,以期读者对所编写的树种有全新的认识。 《浙西南美丽林相树种推荐100种》集科研、应用和科普于一体,可供林业工作者、园林设计人员和植物爱好者参考使用。
刘于鹤编著的《中国森林经营研究》分为调查与研究(上篇)和回顾与思考(下篇),上篇是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林业分会调研组的调研报告和在其基础上形成的建议;下篇是调研组成员有关森林经营的文章。书中还阐述了我国森林经营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如何做好森林经营工作的意见。
范定臣、刘艳萍主编的《皂荚良种培育与高效栽培技术》在介绍皂荚的利用价值及其开发利用前景,河南省皂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和措施的基础上,通过试验方法分析了皂荚生物学特性,对皂荚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皂荚良种选育过程和程序,建立了皂荚繁殖技术体系,介绍了皂荚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皂荚刺药用成分的测定及其采收和储存,以及低质低效野皂荚嫁接改良关键技术。本书可供从事皂荚种植与技术推广的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的编写,旨在为皂荚良种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为生态文明建设和脱贫攻坚做出贡献,更好地造福于人民。
本书分6册出版,册为裸子植物,其余5册均为被子植物。 您足不出户,便可看到生长在高山、丘陵、高原、平原、草原、湿地和荒漠地区树木的千姿百态,并了解它们与人类的紧密关系!
本书内容包括木材干燥基础知识,常规干燥设备与干燥工艺,干燥过程控制;此外还较详细地介绍了除湿干燥与太阳能干燥,简要介绍了大气干燥、真空干燥、高频与微波干燥以及干燥设备的选用与评价。本书的主要特点是着重介绍木材干燥的实用技术,简化高深的理论计算与分析,使其内容通俗易懂。书中包含了大量的应用实例和实物图片,并附有木材干燥常用的图表。 本书不仅可作为木材干燥领域从业人员的常备资料和技术工人的培训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及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参考。
《河南森林》各森林类型中的病虫害部分,由河南农学院高冠玉副教授、洛阳林业学校潘安贞副教授撰写。《河南森林》的写成除了编委以及作者外,同时苏金乐副教授对《河南森林》的动植物拉丁文学名、中拉学名对照作了编写工作,郭桂周副教授为《河南森林》插图作了部分绘制。因此,这部书的问世,是全省林业系统大协作的成果。 《河南森林》内容比较丰富,结构比较严谨,是一部科学性强的学术性著作,这部书的出版对于了解河南省自然、经济概况,森林资源的分布、结构、发生、演变和发展规律,以便保护天然林,合理利用本省森林资源,提高森林经营水平,以及改善生态环境,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制定林业方针政策、林业规划,发展林业生产、林业教育和林业科学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可作为林业领导干部,科技、生产人员以及有关院
作者在继承和运用前人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的同时,结合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系统、全面的介绍了园林栽培养护学的知识。 全书共分8章,内容涉及: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园林树木的栽植,园林树木的整形修剪,园林树木土、肥、水管理,园林树木的各种灾害的防治及树体保护,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管理,专类园中主栽树木的栽培养护,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前6章系统的分别介绍了树木栽植与养护的理论和技术,第7章安排了综合知识的运用,第8章为了给读者以全面的知识,重点地介绍了园林树木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本书文字精练,内容丰富,可读性强,有很强的教学适用性。在编排上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可供园林、景观、观赏园艺、林学等专业的学生及教
本书首次较为系统、详细、全面地整理和介绍了杨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进展。本书分为4章;章主要介绍杨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杨树基因克隆研究进展、转基因杨树的研究进展、转基因杨树生物安全性评价的研究现状等;第2章主要介绍杨树基因克隆的技术、方法和研究成果;第3章主要介绍转基因杨树新品种的培育技术、方法,包括抗旱、耐盐、耐涝、抗虫以及多基因共转化杨树新品种的培育历程等;第4章主要介绍转基因杨树生物安全性评价的技术、方法及评价结果等。 本书适合于从事植物遗传育种的科技工作者、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