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索阿是二十世纪葡萄牙伟大的诗人、作家,他生前默默无闻,用近百个异名写作,创造出一个庞大、神秘、交错的文学宇宙,对现代诗歌影响深远。 鲜有人知的是,佩索阿是双语诗人,除葡萄牙语诗歌外,佩索阿也创作了大量英文诗,早年还想以英语诗人的身份进入文坛并编定诗集《疯狂的小提琴手》,英文诗亦是其写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译者从佩索阿英语诗歌中精选145首,包括以亚历山大 瑟奇为异名创作的诗歌、诗集《疯狂的小提琴手》、长诗、十四行诗、组诗等,囊括了佩索阿重要的英文诗作。这些诗歌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游走于世俗与精神之间,诗人站在自我意识的宇宙中,重建了人性和存在的意义。
美国当代著名诗人赫斯菲尔德的一部诗学散文集,也是其代表作之一。从诗的创作源泉 心灵开始,讲心流,讲心灵的专注,由此探讨一种如何充分表达自我,同时又开放包容、让自我融入万物、融入世界乃至入 一 的诗艺。随后,阐释了独创性、翻译、语言策略、口头记忆、写作与生命阈限等八个不同侧面,共同构成通往诗歌殿堂的九重门,进而进入诗歌的心灵世界。
《浮士德 部》共计4612诗行,散文60行。整本初版于1808年,成文过程长达近40年。本书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其一为学者剧,其二为格雷琴剧。学者剧不仅集学者、学院讽刺之大成,而且预示了现代自然科学的走向和问题。格雷琴剧上演了浮士德在小世界的情感经历,具体说,是此时作为贵族青年的浮士德与平民少女格雷琴的 爱情悲剧 :浮士德的诱惑导致无辜少女格雷琴犯罪,遭受 灭门 之灾。 译文添加注释,以知识性解说为主,分边注与脚注;每场前置简要 说明 ,是为题解,及对成文史、情节、诗歌戏剧形式的简要说明;必要处置 简评 ,摘要该处所涉问题,追加评述。
长篇史诗《神曲》(约1307 1313)是世界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伟大作品,通过作者与地狱、炼狱及天国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给中古文化领域以艺术性的总结,也隐约可见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
本书包含《早起者》(1950)和《群岛上的谈话》(1962)两部诗集,代表了夏尔成熟期写作成就,这也是两部诗集首次有完整的中文译文出版。译者树才为此书撰写了长文序言,梳理了夏尔的生平、诗歌观念、 二战 期间投身抵抗运动的实践,以及他和艺术界之间密切的互动关系。这些诗具有浓烈的超现实主义色彩和戏剧性、哲理性,是抵抗运动在精神上的延续,展现了夏尔对诗歌本体的思考和诗学主张。
根据研究者统计,佩索阿一生共创造了72个不同的异名。这72个异名承担着不同的职责,活跃程度不尽相同, 主要的异名有三个:阿尔伯特 卡埃罗,阿尔瓦罗 德 冈波斯与里卡多 雷耶斯,他们与本名的费尔南多 佩索阿共同构成了一个书写的 家族 。《阿尔伯特 卡埃罗》所收作品即是佩索阿以这个异名写作的诗歌和散文。 《阿尔伯特 卡埃罗》中部分呈现了阿尔伯特 卡埃罗的组诗《守羊人》,这是一部具有奠基性质的作品。组诗共有49首,但实际上可以看成是一首诗,或者一句话:世界是部分,而非整体。以基督一神论为信仰基础的理性精神要求现代人把 自然 作为整体来认识,而不是石头、河流与树木无休无止的相加。而佩索阿认为这种理性阻碍人们正确认识自然。因此,为了重建异教,或者建立新异教,首先要通过消灭理性与拒绝形而上学重现异教的本质。 《恋
华兹华斯在英国诗歌史上地位崇高,但因他曾被称为 消极浪漫主义者 ,所以国内对其作品的较大规模翻译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才进行的。在他数量众多且版本复杂的作品中,尚有很多未翻译引进,包括多篇叙事诗。本书集中翻译他有关乡村生活与人物的叙事诗,其中有三分之二的篇幅尚未有中文版,包括《索尔兹伯里平原》《废毁的农舍》《彼得 贝尔》《兄弟》《家在格拉斯米尔》等。主要内容是华兹华斯以乡村生活和人物为题材的前期作品,许多作品书写乡村人如何面对苦难和死亡。本书译诗6000多行,均采取原诗韵脚格式,力图让读者得以窥见原诗样貌。华兹华斯的诗朴素动人,译诗亦力求此效果。
本书是由艾米莉 狄金森的诗歌和书信组成,其中精选了代表诗作124首,涵盖 生活 自然 爱情 灵魂 时间与永恒 五个主题,以俾读者对诗人作品的风格及建树有更理性的了解。而书信部分则是从诗人一生所写的1045封信件中遴选而成,按时间线编排,串联诗人独特的人生历程,揭示其个人隐秘的情感。这些书信有助于读者认知狄金森诗歌创作背后的逻辑和底色,对阅读和研究狄金森均有重要价值。
本书收录了阿特伍德1995年至2007年间的诗歌创作。通过这些作品,她力图探索诗歌的本质、时间的段落,以及我们共同的道德意识。这是一部勇敢的、充满激情的诗集,对人类生活的立足点进行了反思和质询,再次确立了阿特伍德是我们这个时代重要的英语诗人之一的地位。阿特伍德擅长无韵的自由诗体,多年来在诗歌的形式和创作手法上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探索。她的诗作克制、冷静,着力于文字的节奏和意象的铺陈,也擅用拼贴及文字游戏等丰富的创作手法。相较于她早年的作品,这些进入创作成熟期后的诗作呈现出更为质朴、明晰与锋利的趋向,以冷峻甚或尖锐的语言传递出诗人强大的精神底蕴,以及她对社会和时代的审视。
本书分为11章,包括但丁的生平、作品、对《神曲》的解读,以及但丁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全书的重点是对《神曲》的解读。作者从母狼、芙兰切丝卡、尤利西斯、贝阿特丽采等具体形象入手,对地狱、炼狱和天堂进行解读。利诺教授对《神曲》的解读,深入、到位,旁征博引,对很多典故信手拈来,是典型的 把书读厚 的过程。本书的最后一章(第11章),为 但丁在中国 ,介绍了从19世纪后半叶直至今天,但丁以及《神曲》在中国的译介、传播、接受与研究的状况。书后附有《神曲》各个中译本的出版信息,以及长长的中外文参考书目,可供感兴趣者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参考。
本书收录海涅从1816年至1855年所作的诗歌共两百多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早年的抒情诗阶段,这一时期富代表性的作品为《罗累莱》、《北方有一棵松树》、《你好像一朵鲜花》和《宣告》等;诗歌创作成熟阶段,海涅创作了不少政治时事诗,其中不乏雄浑豪放之作,写成了《颂歌》《教义》《倾向》《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以及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富于战斗精神的诗篇,其中的《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1844),更被誉为 德国工人阶级的马赛曲 ;低沉悲壮的晚期,主要诗作包括《现在往哪里去》《决死的哨兵》和《遗嘱》等。
埃及是一个超七千年历史的古老文明,伴随着阿拉伯人征服埃及的过程,这个古老地域与伊斯兰文明逐步融合,成为阿拉伯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阿拉伯文学殿堂,埃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迄今为止仅有的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就出自埃及。 《埃及诗选》选取了埃及近现代的四十五位诗人创作的五十首诗作。所选诗作风格各异、色彩纷呈,既有蜚声文坛的大诗人、脍炙人口的名作品,亦有活跃的年轻一代,为诗歌欣赏者和研究者全面展示了百年间埃及诗歌的面貌。 《埃及诗选》由阿拉伯语翻译界名家精心选编,翻译精准、朗朗上口,尽可能还原 诗歌的民族 所创造的内容之美以及韵律之美。
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罗维奇 勃洛克,是二十世纪初伟大的俄国诗人。是俄国贵族的大艺术家,是享誉世界的抒情大师。他的创作是俄国诗歌辉煌的现象之一。他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普希金时代以来俄国诗歌传统的基础上,构筑了一座宏伟的象征主义的艺术殿堂。本诗集选取了勃洛克的诸多重要作品,包括早期代表作品《美妇人集》,转折时期作品《白雪假面》、《城市》、《可怕的世界》、《报应》、《抑扬格》、《竖琴与小提琴》及著名的代表作长诗《十二个》。勃洛克的创作道路是复杂的,但同时又是完整的。这一完整性是由勃洛克创作中的许多根本性和实质性问题、题材和主题的共同性决定的。它们在诗人的不同创作阶段得到不同的处理,既与诗人新的生活和创作经验相对应,又在某些方面保持始终如一。通过这本诗集,可以分别看到作者在不
《记逝录》是美国当代诗人张明皚(Victoria Chang)的代表作。本书出版于2020年,曾获《洛杉矶时报》图书奖、美国笔会福尔克诗歌奖,入围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短名单和美国国家图书奖长名单。 母亲离世,诗人拒绝写挽歌,而是在悲痛又焦灼的两个星期里为她在这个世界上所失去的一切写起了讣告。悲伤在讣告中升华。在这本获得诸多奖项和提名的诗集里,诗人写道: 人死后,记忆醒来,迈开了双腿。 诗人以报纸讣告的形式命名已经逝去的事物(如礼节、语言、未来、母亲的蓝裙子)以及死亡对生者的影响。这本诗集勇敢而温暖,直面悲痛,为生者立了一份饱含情感的遗嘱。
《泰戈尔英汉双语诗集(套装版)》包括了:《采果集》、《吉檀迦利》、《流萤集》、《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内容中英对照,均为名家译笔,语言优美,清新隽永。书中还配有中英文朗读的mp3光盘,为读者奉献优美听读的双重体验。 《园丁集》是一部 生命之歌 ,它更多地融入了诗人青春时代的体验,细腻地描叙了爱情的幸福、烦恼与忧伤,可以视为一部青春恋歌。阅读这些诗篇,如同漫步在暴风雨过后的初夏里,一切都是那样的纯净、美好,使人与不知不觉中体味爱与青春的味道。 《流萤集》源于泰戈尔的日本、中国之行,人们常常要求作者把自己的思想写在扇子和绢素上。该诗集短小隽永,使人读后心灵变得纯净,有一种精神寻得一片休憩的家园的感觉。 《吉檀迦利》对20世纪世界文坛产生过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诗人是
普希金被誉为 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他开启了俄罗斯文学的大门。他在诗歌中充分体现了自己的追求、情感、品格和风格。他的诗激情澎湃,始终为自由而追求不懈,梦想有朝一日能挣脱沙皇专制制度的羁绊,纵情翱翔在无拘无束的蓝天底下。他的作品中海油大量的爱情是,诗人在其中抒发了万千热烈的真挚情怀,讴歌了他所倾慕的女性,极富真情实感,脍炙人口,沁人心脾。本书收入普希金一生所创作的*重要的抒情诗,由著名翻译家,曾独立翻译十卷本《普希金文集》的译者冯春翻译。
在苏联所遗留下来的文化丰碑中, 安娜 阿赫玛托娃无疑是其中最醒目的一座。她已成为整个20世纪苦难缪斯的象征。她在苦难的一生中, 张扬人的尊严、精神独立和个性自由。她的诗, 是人性的哀歌, 也是 伟大的俄罗斯的象征 , 正如洛津斯基所言: 只要俄语存在, 阿赫玛托娃的诗就不会泯灭 。汉译文学名著《幽禁的玫瑰:阿赫玛托娃诗选》甄选收录了俄罗斯著名诗人安娜 阿赫玛托娃从1904年到1965年创作的诗歌。女诗人在自己跌宕坎坷的一生中,始终坚持诗歌创作。她的诗歌大多短小精悍、情感充沛、富有情节性和戏剧性,蕴含着对个人、国家、民族的思考。阿赫玛托娃的爱情诗成就最高并独具魅力。她以女性的身份赋予了爱情 女性发言权 ,除了爱情诗中抒情主人公角色的转换,还有对女性心理广泛而丰富的描写。在阿赫玛托娃的诗中,有对爱情的憧憬期盼,有处于爱
本书为复旦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主办的学术园地,主要收集关于中国现当代著名文学家生平、作品的研究,并适当收入中国古典文学和世界文学经典名著的分析解读,并对当代文学创作和发展趋势,以及中外文学的互相交流进行点评。 本书收入论文十数篇,分为 评论 谈艺录 对话 著述 水平与回应 等板块。全书重点关注欧美诗歌与动物伦理的相关话题,试图沟通文学、伦理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同时,本书还收入了解读莎士比亚、普鲁斯特、维特根斯坦等经典作家作品的研究论文。全书内容较为充实,是水平较高的世界文学论文集。
印度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璀璨文明的古国,印度的诗歌与其文明一样源远流长,被印度人奉为圣典的吠陀即是先民的诗歌,还有举世闻名的两大史诗、优美婉转的抒情诗,可谓异彩纷呈,更因鲜明的哲学特色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 《古印度诗选》是一部能够完整体现古代印度诗歌全貌的珍贵选本,所收录的诗歌绵延近三千年,囊括各个阶段、各类诗歌中的代表性作品:《梨俱吠陀》的经典诗篇,《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的精彩选段,最能体现原始佛教思想的巴利语佛典,马鸣的《美难陀传》、圣勇的《本生鬘》、迦梨陀娑的《鸠摩罗出世》《罗怙世系》《六季杂咏》、戒日王的《妙容传》《璎珞传》和胜天的《牧童歌》等古典梵语诗歌代表作节选。 本书有幸取得了金克木先生、季羡林先生、黄宝生先生等前辈的版权,兼之学界最新的译作和研究成果,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