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夜航船》,灵魂才有趣!这是一部有趣、有料的文化常识小百科。 囊括天文地理、古玩奇器、珍禽异兽、诸子百家、宫廷秘闻、草木花卉、三教九流、鬼怪神异 包含20大类4248个文化常识,趣味性、知识性和故事性完美结合的不朽经典,问世300年一直秘本流传,仿佛漫天星光,在漆黑的夜空闪烁,璀璨而迷人。 如果只读一本书,就能让你变得博识有趣,非《夜航船》莫属。
《镜花缘》是一部著名的清代才子小说。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 唐敖 、 多九公 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 女儿国 、 君子国 、 无肠国 等国的经历。后半部描写 武则天 科举选才女,由 百花仙子 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此次校点,序、题词、绣像、正文及批语以道光十二年芥子园藏版《镜花缘绣像》为底本,以人民文学出版社校点本《镜花缘》、点石斋《绘图镜花缘》等为参校本,眉批纳入相应的正文作小字夹批,总评仍放在回后。 本书是《镜花缘》汇评绣像本的首次出版, 对《镜花缘》的研究有一定的价值。
唐宋时期散文名家名作迭出,呈现出极为繁荣的创作局面。本书以 唐宋八大家 为主,通过对诸多唐宋著名散文作家作品进行讲解与赏析,介绍该时期散文发展脉络、作家的创作情况,以及各流派之间的继承关系和独特风格。本书撰写秉持求真与务实两大原则,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吸收现有研究成果,以时代和人物为线索,分为十二讲,每讲下设若干小节。各讲之间互相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了合理的结构体系,既具有贴合专业特点的优势,又能够满足当下社会大众了解古代文学知识的需求。
本书是俞樾一生所做楹联录存,合计1292联。楹联大致分三类:一、为各地名胜、楼观、祠庙、私家藏书楼所做楹联,如 《岳庙联》《虎丘魁星阁联》《俞楼联》《春在堂联》《江南提督质堂李公祠联》;二、为友朋及应约所做贺联、喜联、寿联、挽联,此部分比重多。如《盛旭人侍郎贺联》《李少荃爵相寿联》《李少荃相七十寿联》《潘伟如中丞八十寿联》《陈鹿笙方伯八十寿联》《曾文正公挽联》。三、集字联。全面反映了俞樾作为文学家、经学家、朴学大师的学术功力和文字技巧,从中也可一览其广泛的朋友圈。
春在堂,是晚清著名大儒、学者俞樾的书斋名,曲园则为其苏州寓所名。《春在堂日记》,收录同治六年(1867)至光绪十八年(1892)期间的日记。《曲园日记》收录光绪 十八年部分日记。两种日记内容或日常琐事,或读书偶得,或友朋往来,或周游出行,或书院月课,皆为生活之日常。作为典型个案,从中可了解晚清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日常生活内容 和精神状态。俞樾后人俞平伯评价说: 窥观所记不外伦常日用之间,而学养性情往往流露,实抵得一部长篇的传记。盖情真则语亦真,语真则虽简易而动中肯要,中肯要则读其书想 见其为人。
《高枏日记》为 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 第九辑之一种,系晚清官员高枏于庚子年间所作日记。高枏(1852 1904),字澄兰,泸州城厢人。清光绪进士。曾任山西副考 官,浙江、福建、江西、山东御史,历任刑部、兵部、工部三科给事中。本书从在京中上层官僚的视角出发,详细记述了庚子事变前后义和团运动的情况,涉及八国联军、朝廷政局的 相关史料颇多,为后世了解庚子事变及当时的国人心态提供了一手史料信息。
本书为《国家图书馆藏未刊稿丛书》之《书札编》之一种,收录了晚清四位官员学者与友朋、族戚间的往还书札:王懿荣《王懿荣往还书札》、缪荃孙《艺风堂同人尺牍》、黄彭年《黄子寿先生遗札》、赵宗建《赵宗建友朋书札》。这些书札大都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展示了 他们的日常生活,又记述了那个时代的政治、人物、时事、学术(金石学、版本目录学、方志编纂、诗文等)、文化教育、风俗等情况,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1. 《佳茗似佳人》:闲闲的午后,有疏梅在侧,有新泉活火,把一盏香茗,随意 翻阅古人关于茶的那些叙述,那些咏叹。遥想长林浮云、雨窗晴帘的优雅生活。 2. 《花间一壶酒》:对酒当歌,醉一回人生几何。在世事喧嚣中,读酒文,品酒味、观酒人、话酒事,伴着一杯陈年佳酿,遥想古人那一抹任情散漫的诗酒风流。 3. 《雅人有深致》闻,一炉香的氤氲;看,一瓶花的姿态;听,一尾琴上的琤琮;赏,一块石的风骨 俱是水流云在,妙处难与君说。品味鉴赏之趣,领略器物之美。 4. 《绝代有佳人》所谓佳人,或神情散朗,故有林下之风,或音辞清辩,自是闺房之秀,不惟金玉其质,亦且冰雪为心。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佳人难再得。 5.《芳菲已满襟》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活虽然充满劳绩,但是,还要诗意地栖居。赏读
《昨非庵日纂》由王立东著,共三集,每集20卷,共60卷。《昨非庵日纂注疏 一集(套装上下册)》为*集。该书内容广泛驳杂,涵盖儒、释、道及民间信仰等方面,分宦泽、冰操、种德、敦本、诒谋、坦游、颐真、静观、惜福、汪度、广慈、口德、内省、守雌、解纷、悔过、方便、径地、韬颖、冥果二十门类,每类各有卷首题记。《昨非庵日纂注疏 一集(套装上下册)》的整理者以《续修四库全书》本《昨非庵日纂》为底本,进行校勘、标点、注释、翻译,并对每条内容予以题名,以期大程度地为读者提供方便。
本丛书计划从现存的近三千种的历代津人著述中,选取三百种左右社会影响深远、学术价值较高、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大的稿本、刻本、钞本等,加以标点、校注、辑佚等,并分辑出版。一、以著者为单位,各自成集。传世有两种及以上别集者,均按一种成书,归于该著者名下。书名统一为著者姓名加 集 字组成,如《徐世昌集》。二、尊重底本,基本依据底本顺序编排。不同底本,诗文分开者,则由整理者依据文体顺序重新编排。三、选取错讹少、收录较全的善本、足本为底本,以不同源流的他本为校本。凡改动处,均出校记。底本之古今字、通假字,一般不做改动;异体字、俗体字、简化字视具体情况或改为规范的繁体字,或依从底本;笔画误刻,或明显手民误植者,径改而不出校记;因避讳的缺笔字,由整理者补足。五、全书采用繁体竖排,依据《中华人民共
本书是由国家古籍出版基金资助出版的项目。 本书是我国*本适合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者和爱好者阅读的优秀读物。 本书从元明笔记名作中,精选叙事写人、状物言理、考正辨难等一类思想性、文学性和学术性较强的短文,加以注解,依时代顺序分册编著。选材注重多样性。篇目取舍坚持传承文明、陶冶情操的原则,同时还注意作品思想性与可读性统一。本书*亮点是在 选 和 注 上作了进一步扩展和深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所选笔记题材广泛。凡涉及古代政治、历史、经济、文学、科学、社会生活等领域,具有较高文化价值或较大历史影响的作品,皆在选录之列。 (2)选文取舍标准明确。依李肇《国史补自序》例,凡 纪事实,探物理,辨疑惑,示劝戒,采风俗,助谈笑 则取之; 言报应,叙鬼神,征梦卜,近帷箔 则去之。旨在芟其芜杂,扬其菁华。
宋曹所著《会秋堂集》,生前曾梓行,但早已佚亡。道光二十二年,里人陶性坚在所辑《射州文存》中说: 射陵之《会秋堂稿》流传海内,而板已无存,稿亦罕见。 光绪年间,宋 曹裔孙宋惟新藏有残本,但仅有纪灾诗五十九首,惟新又苦心搜辑十数年,得诗至一百十余首,将谋受梓而遽卒。现存宋曹诗文散见于王豫《江苏诗征》、卓尔堪《明末四百家遗民 诗》、邓汉仪《诗观初集》、冒襄《同人集》、张潮《虞初新志》、陶性坚《射州文存》以及《盐城县志》等史料中。又有周梦庄、赵嶰山二先生抄本,存数较多。另外,其传世书法 作品中亦有不少自作诗文。本书重新辑佚校对存世宋曹诗文,尽最大可能恢复宋曹《会秋堂集》原貌,为研究宋曹其人其事提供基本史料。
本书由老庄哲学领域的新生代学者秦复观毕20余年之功全新校注解析。 全本:正本清源。以帛书版为底本全新勘校。 全译:随文白话文直译,生僻字随文注音,与传世版本异文的对比,以及由此引发的不同解读。 全解:多维度逐句解析文意,及其内在逻辑,保证普通人完全读懂《道德经》。 作者整理定稿的帛书版,与传世版重大差异有140处之多,这影响了我们对老子思想的正确理解,而基于正本的解读,也让以往道德经中多个自相矛盾之处在逻辑上形成了完美自洽。 这不仅是一部原貌道德经,也是一部可以轻松读懂的道德经。
1.《山水有清音》:一生太短,一世太长。奔波于尘世的我们,渴望偶尔走出喧哗,面朝大海,看春暖花开,在自然天地间中寻找迷失的自己。或许你正在旅途,那么,带上这本《山水有清音》,且走且吟,那文字间流淌的清韵是否美丽了你的风景?或许你无法出行,只能在斗室中忙碌,那么,在倦意来袭的某一刻,翻翻这本《山水有清音》,领略一番纸上山水,你是否在阅读中发现了自己? 2.《浮生半日闲》:或许是一种心境,或许是一点感怀,或许是一股牢骚,或许是一丝幽情。人情百态,世间万象,嬉笑怒骂,闲情逸致。如夏日豆棚闲谈,如冬夜围炉絮语。闲闲地翻阅,你是否有了 半日闲 的悠然与超脱? 3.《锦书云中来》:曾几何时,云淡风轻,写信寄信是我们美丽的约定;曾几何时,月朗星稀,收信读信是我们浪漫的守候。现在,书信渐行
秦观,字太虚,改字少游,自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者称淮海先生,排行第七,人称 秦七 ,因生有满口胡须,又被称为 髯秦 。先世本江南武将,后迁高邮武宁乡。因秦始皇曾在今高邮筑高台、设邮亭,所以秦观的家乡又称 秦邮 。祖父佚名,或因曾官承议郎,遂被尊称为 承议公 ,尝官于南康(今属江西),秦观生于祖父携家人赴官途*的九江。父元化,曾从名儒胡瑗为*,又因仰慕太**海陵人王观(堂弟王觌) 高才力* ,遂名其子为 观 、 觌 。秦观之父早卒,母戚氏寿高逾古稀。叔父秦定,进士及第,初为*稽尉,历官至端明殿*士。秦观十九岁,娶时为潭州宁乡主簿的同乡徐成甫长女文美为妻。弟觏(字少章)、觌(字少仪)。子秦湛(字处度)。二女,一嫁范祖禹子范温(字元实);一嫁举子葛张仲(进士及第)。秦家由显赫至*落,徙高邮后虽是聚族而居的
全书共十五卷,所记载的时间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此柯劭忞先生遗书*种本,大致于民国二十四年由国立北京大学刊。 《春秋》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 722 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 481 年)的历史。 《穀梁传》是一部对《春秋》的注解, 以 语录体 和对话文体为主 。作者根据 刘向、郑康成 对谷梁传的论述 , 引 用公羊 传 徐疏,宋君春秋注, 总结所谓 九旨 , 作为 谷梁 传的 义例 。书中纠正前人的谬误 , 整理前人与后世对事件的不同解读 , 释此事而证以彼事,因此事通释彼事之例 。参证疏通, 所作十五卷加以论述 。 在当时列强侵华、社会动荡的政治背景下,此书 借古喻今 、 以注经史 , 发人深省。
本书是由国家古籍出版基金资助出版的项目。 本书是我国*本适合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者和爱好者阅读的优秀读物。 本书从元明笔记名作中,精选叙事写人、状物言理、考正辨难等一类思想性、文学性和学术性较强的短文,加以注解,依时代顺序分册编著。选材注重多样性。篇目取舍坚持传承文明、陶冶情操的原则,同时还注意作品思想性与可读性统一。本书*亮点是在 选 和 注 上作了进一步扩展和深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所选笔记题材广泛。凡涉及古代政治、历史、经济、文学、科学、社会生活等领域,具有较高文化价值或较大历史影响的作品,皆在选录之列。 (2)选文取舍标准明确。依李肇《国史补自序》例,凡 纪事实,探物理,辨疑惑,示劝戒,采风俗,助谈笑 则取之; 言报应,叙鬼神,征梦卜,近帷箔 则去之。旨在芟其芜杂,扬其菁华。
《周勋初自选集》是原江苏社科名家文库中的一卷。该书是文史学家周勋初先生传记,他的学术研究涵盖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古典文献学和中国古代思想史诸多领 域,研究时限上起先秦下迄近代,体现了文史结合、博通与专精结合、宏大与细致结合的治学特点。本书分为三大块:1. 学术小传:我与传统的文史之学。在进入高等学府深造、 不断推出研究成果、力求在学术上有所创辟、部分成果综述、教书育人和对外文化交流等几方面叙述中,展开作者一生学术生涯的总结。2.代表性学术成果。分列六个专栏,文史研 究、序、叙录、访谈录、前言后记、教学讲演,分别介绍了有影响力的学术文章25篇。3.学术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