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孔尚任创作的《桃花扇》传奇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通过侯方域和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表现南明覆亡的历史,是一部抒情韵味很浓的传奇剧,将悲壮的历史、凄惨感伤的爱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既令人动情不已又发人深思。《桃花扇》又具有一突出艺术特色,即在真人真事、有凭有据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虚构来进行历史剧创作。其中,《哄丁》《侦戏》《闹檞》《迎驾》《媚座》《骂筵》都是能展现作者腾挪运作才思的好戏。该剧人物刻画须眉毕现,形神兼备,亦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
《戏剧理论》采用文本分析,阐释艺术,接受美学等戏剧现象研究模式,系统地介绍了西方戏剧理论史,从古希腊时期开始,到古典主义时期、启蒙时期,最后到现代主义时期,涉及众多西方戏剧史上重要理论家、戏剧流派与思潮。该书着重西方戏剧理论发展演变的关联性与逻辑性,详细阐述发生背景、原因,核心理念及影响。附录有戏剧专业术语汇编、戏剧美学理论家及作品年表、作家姓名索引等实用工具。 该书在法国1998年首次出版,后经修订于2010、2016年出版第二版、第三版,第四版预计于2021年2月发行。自出版以来一直是戏剧、文学大学专业用书,及法国高级和中级教师资格考试相关专业参考用书,也是普通戏剧爱好者易读的戏剧理论书籍。
元代王实甫创作的《西厢记》杂剧,是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作品,历来受到文学爱好者关注。该剧共五本,分别为《张君瑞闹道场杂剧》《崔莺莺夜听琴杂剧》《张君瑞害相思杂剧》《草桥店梦莺莺杂剧》《张君瑞清团圞杂剧》。每本四折一楔子,显示出较为典型的元杂剧的结构特征。书中讲述了张生与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各种封建礼教的束缚和现实生活中艰难险阻,终成眷属的故事。同时,显示出很高的艺术成就。其文辞之华丽、故事之曲折、情绪是跌宕、文笔之细腻、人物之传神,都堪称绝唱。其出神入化的心理刻画和峰回路转的结构安排也是古代以爱情为主题的文艺作品中的佼佼者。
《京剧常识》是一本专门为青少年编撰的京剧知识普及读本,书中共分为八个部分,从京剧的源流、行当、代表人物、经典剧目、声韵与音乐、脸谱与行头、表演程式、演出等方面全面介绍京剧这一国粹的基本常识,并附录京剧进校园的剧目以及唱词讲解,既有理论介绍,也有文本细读,是一部专业又通俗的京剧入门读物。 作者张景山,是著名戏剧家翁偶虹先生入室弟子,专职戏曲评论,保证了本书的权威性。作者解玺璋是著名文艺评论家,对戏曲理论和京剧演出多有研究,新写的若干篇关于《锁麟囊》《将相和》《红灯记》的评论文章,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走近精彩纷呈的京剧世界。
西班牙著名诗人、剧作家费德里科 加西亚 洛尔迦的演讲集,收入了他人生中十次重要的演讲文稿,内容涉及精魂、诗歌、深歌、弗拉门戈、摇篮曲等洛尔迦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观念中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西班牙民族文学艺术不可绕过的母题。 洛尔迦的演讲文稿也和他的文学创作一样精彩、动人。这些演讲不是即兴的,洛尔迦不赞同即兴的演讲,他更喜欢事先写好演讲稿,精心修改,然后朗诵,力图让说出来的与写出来的拥有一致的姿态。他把朗诵当作战斗,不仅要传达观念,还要传递情感。
本书为《尤内斯库戏剧全集》第三卷,共收录八部剧作:《犀牛》《学走路》《怒气》《煮鸡蛋》《学会煮鸡蛋》《二人妄想症》《空中行人》《饥与渴》,写作于1959至1964年。其中《犀牛》是 贝朗热系列 的第二部,讲述了普通人小人物贝朗瑞和朋友在咖啡座聊天时,看到一头犀牛出现在城市的大街上横冲直撞,随后他们身边的人陆续变成了犀牛 《犀牛》代表着荒诞剧的一次转折,向更成熟阶段的一次转折。《空中行人》是 贝朗热系列 里的第三部,讲述贝朗热来到英国乡间度假,不料德国轰炸机扔下了炸弹,贝朗热奇妙地登上了天,在空中行走、滑行、骑自行车 但他从空中降落后,描述自己在天上看到的可怖景象,犹如地狱一般(尤内斯库称之为 反世界 )。其余几部剧作也都反映了尤内斯库在这一时期日臻成熟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莎士比亚全集 英汉双语本 系列书由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合作推出,根据皇家版《莎士比亚全集》翻译而成,英汉对照。《暴风雨》讲述了统治米兰公国的普洛斯彼罗的经历,他是一位没有国土的帝王,一位大魔术家,以想象为指挥随身的侍从精灵,能点化沉舟,能奴使敌人,能任意捏合情人;他的无所不能,所有的力量的来源,都是在于他温柔仁厚,慈善博大的心胸。
《秃头歌女》是罗马尼亚裔法国戏剧家、荒诞戏剧的代表、先锋戏剧的象征欧仁 尤内斯库戏剧全集的第一卷,是尤内斯库早期的剧作合集,以1950年5月首演并引起轰动的成名作《秃头歌女》为首,收录他在1950年至1953年创作的十四部剧作,其中《秃头歌女》《上课》《问候》《雅克或顺从》《未来在蛋中》《头儿》《车展》《职责的牺牲品》《待嫁姑娘》等九部在此期间写作并于五六十年代陆续演出、出版,《梦呓性感冒或药店小姐》《您认识他们吗?》《大热天》《侄女-妻子》《子爵》等五部也写作于这段时期,但到九十年代以后才依据作者的手稿整理出版。这些剧作,以夸张、跳跃的喜剧情境对庸常、权威、等级、从众等观念提出质疑,对传统戏剧是一次大步的革新,创造出一种 反戏剧 。
《写好剧本:编剧是聪明人下笨功夫的活儿》是编剧大师写给影视编剧及创意写作群体的成长心法。知名编剧史建全以凝练、朴拙的 大白话 ,将数十年行之有效或行之有误的经验尽书其中,知无不言。 本书主体部分围绕剧本写作的技术与艺术娓娓道来,语言风趣又不失严谨,引导读者领会创作要义,将编剧这份须 下笨功夫的活儿 做得得心应手而充满趣味。此外,特别收录 对话大家 ,作者邀请黄丹、邹静之、曲士飞、汪海林、全勇先5位大家,围绕17个焦点、热点问题,为青年编剧答疑解惑。
莎士比亚全集 英汉双语本 系列书由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合作推出,根据皇家版《莎士比亚全集》翻译而成,英汉对照。《皆大欢喜》的故事场景主要发生在远离尘世的阿登森林中,描述被流放的公爵的女儿罗瑟琳到森林寻父和她的爱情故事。
本书以我社《汪曾祺全集》中的 戏剧卷 为底本,分上下两卷,共收入包括《范进中举》《沙家浜》在内的,自1957年至1995年汪曾祺独立创作或参与集体编剧主创的京剧、昆曲、戏曲歌舞剧、喜剧小品、电影文学等各类剧本19部,是目前收剧本全的汪曾祺戏剧创作的总汇本;其中每个剧本有题注,介绍该剧本发表时间、原载、剧种、改编底本、合作者等基本信息。本书是继《汪曾祺小说全编》《汪曾祺散文全编》《汪曾祺诗歌全编》《汪曾祺书信全编》出版之后的又一个新品种,满足戏剧爱好者的阅读需求。
本书萃取了一代戏剧大师梅耶荷德艺术生涯*后五年思想与艺术观念的精华。从演员修养到舞台调度,梅耶荷德在实践中总结出 假定性本质 戏剧的电影化 有机造型术 构成主义 等创新理论,毅然打破 第四堵墙 。戏剧之外,梅耶荷德对文学、电影、音乐、绘画、杂技等艺术形式均有独到见解。书中还从不同侧面呈现了其令人惊叹的艺术交往 朋友圈 :俄国文学大师列夫 托尔斯泰、契诃夫、马雅可夫斯基,戏剧同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瓦赫坦戈夫、丹钦科,艺术知音卓别林、梅兰芳、毕加索等,梅耶荷德甚至预言 未来戏剧艺术 的方向之一便是西欧戏剧艺术和中国戏剧艺术的某种联姻 。经由对话、回忆、寄语,梅耶荷德真诚地告诉所有热爱戏剧的人,艺术没有时空和国界,生命存在于对艺术真理的求索之中。
这是一部探讨莎士比亚在欧洲经典化形成与文化史研究的学术著作。 向来,中国有 道不尽的红楼梦 ,西方有 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对莎士比亚的研究早已成为一门显学。中国对莎士比亚研究的相关著述较多,但该书并非对莎士比亚著作的文本解读或进行文学批评的研究,而是依据大量文献史料,对莎士比亚于17 18世纪的两百年间如何一步步成为西方文化符号做了有力的论证,这样的早期莎士比亚文化史的学术著作不多。 全书对考察莎士比亚如何成为 莎士比亚 的研究,不仅涉及17 18世纪戏剧舞台史和演出史、编辑史、新闻史、审查制度史等传统史学考证,还涉及两百年间欧洲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其他人文领域,这些终造就了 莎翁 的诞生。
走进普鲁斯特的音乐世界 追寻 美好时代 的似水年华 为纪念法国小说家、《追寻逝去的时光》的作者普鲁斯特一百五十周年诞辰,本书集结多位法国著名音乐家、学者、哲学家、文学家、演员等,用文字展现普鲁斯特的 音乐人生 :普鲁斯特的音乐趣味和他作品中出现的作曲家与音乐作品、他生活中的音乐爱好者与作曲家、他所处时代的音乐形式与人们赏乐的方式、围绕音乐展开的各种论辩和普鲁斯特的立场,以及他作品的重要主题 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书中的文章,构成了普鲁斯特时代音乐文化的一幅多彩的镶嵌画。翻开本书,浮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法国 美好时代 栩栩如生的音乐世界。
莎士比亚全集 英汉双语本 系列书由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合作推出,根据皇家版《莎士比亚全集》翻译而成,英汉对照。《驯悍记》讲述一个聪明的男子,运用巧妙的计策,成功改造了脾气暴躁的富家女,使之成为温柔贤惠的妻子。
本书旨在以美术史为线索的画家与绘画史料;以佛典为线索的禅宗画史、画赞与相关经律;以传世作品为线索的画风、款印、题材、布局等画面信息;以考古为线索的相关雕塑、壁画、版画、碑刻、铜镜等文物遗存。本文将综合考量以上线索相关的材料,梳理出以南宋禅画题材、风格、思想、渊源为轴心的研究脉络。尝试从多角度全面客观地梳理南宋禅宗绘画的相关问题。试图对一些独特的绘画风格、论画观点加以命名;对一些典型图式尽量详细地举证;将背景资料制以图表,为有兴趣了解与研究禅宗绘画的读者提供参考与方便。
《驶下摩根山》(又名《特殊病房》)是一部探索人性、批判现实的婚姻家庭剧,是米勒90年代戏剧作品的部。主人公莱曼 菲尔特野心勃勃,精力充沛,坐拥一切:蒸蒸日上的保险事业,诗人的名声,敬爱他的孩子和妻子。一个暴风雪之夜,莱曼在前往埃尔米拉途中的摩根山路上遭遇车祸,重伤昏迷,被送往当地医院的特殊病房。她的妻子莱奥正在病房外焦急等待,此时,另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子匆匆赶来,也自称是莱曼太太。莱曼躺在病床上,半梦半醒间,他与两个女人的回忆不断浮现在眼前。故事在过往回忆与现实时空间不断交错,在两个女人充满震惊、疑惑、敌意和痛苦的接触中,莱曼重婚的可怕事实慢慢浮出水面,而莱曼本人也陷入了自身情感的挣扎和心灵的困境。 该剧1991年10月由布莱克莫尔指导首演于伦敦,2000年4月在纽约百老汇大使剧院首演,共演
欧仁 尤内斯库,罗马尼亚裔法国戏剧大师,以《秃头歌女》掀开了荒诞派戏剧的页,引起了戏剧技巧中的一场革命。 《尤内斯库戏剧全集》汇集戏剧家1949至1980年间发表的39部剧作,共分五卷。 《国王正在死去》收录尤内斯库登上才华之巅的代表剧作《国王正在死去》,以及舞台剧本《空白》《美国大学生法语语音与会话练习》《屠杀游戏》,电视影像脚本《淤泥》《该娶妻的青年》。《国王正在死去》是一部莎士比亚式的悲喜剧,被《法兰西晚报》誉为 世纪之作 。尤内斯库一度否认 荒诞派 的说法,他强调自己的戏剧不是荒诞剧,除非这个概念包括莎士比亚的戏剧才会接受。
《美国时钟》是米勒以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为背景写出的一个社会剧。据他本人说,他是受美国作家斯特兹 特克尔《艰难的日子:一部关于大萧条时期的口述历史》一书的启发,经过多年酝酿才写成这出戏。特克尔通过他所访问的众多普通美国人的口述,以新闻体裁生动地反映了三十年代那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给美国人民精神和生活带来的灾难,而米勒则把这一惊心动魄的悲惨景象更为真实地再现于舞台。全剧人物多达四十余个,几乎囊括了美国社会各阶层人士。有的美国剧评家由此而认为剧作家没有着重刻画三两个主人公的面貌,是此剧的一项缺陷,殊不知米勒的意图正在于说明那场危机 几乎触及了所有的人,不管他住在什么地方,也不管他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地位 ,他用戏剧形式在观众面前展现了一幅文献性壁画,侧重灾难的全貌,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