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世纪以来,中国向外输出的艺术品 从玉器、丝绸、青花瓷到近几十年来的电影 刺激了西方对东方异国情调的幻想,并成为西方源源不断的时尚灵感来源。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于2015年举办了 现象级 时尚展览 中国:镜花水月 (China: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这次展览聚焦于受到中国风影响的西方高级定制时装与成衣,并将它们与中国历史服装、中外艺术品和电影作品一起展出。本书作为该展览的图录,收录了著名摄影师普拉顿(Platon)为展品拍摄的近200幅优美大图,让读者得以品味中国的文化和裁剪符号与西方的时装元素和想象在时尚中的相互作用。本书亦呈现了此次展览艺术总监王家卫、策展人安德鲁 博尔顿等人从时尚、艺术、电影等角度撰写的精彩文章,以及有多件作品参展的著名设计师约翰 加利亚诺(John Galliano)的访谈实录。
本书为美国最的艺术基础概论教材,自1985年版以来,不断再版,赢得过包括纽约图书展设计和制作奖项在内的多项大奖,深受艺术院校师生的欢迎。 ???全书主要分为两大部分。部分讨论了艺术的主题和目的,介绍了构成艺术品的艺术元素,进而分门别类地讲解了二维艺术形式(素描、绘画、版画、摄影机和计算机艺术、平面设计)和三维艺术形式(雕塑和装置、手工艺品、建筑);第二部分则按照年代顺序,简要生动地描述了世界艺术历史的发展,有力地表明了人类在走过的漫长岁月中艺术进取精神的连续性。这种史论结合的写法,综合了艺术理论与艺术史两种教材的优点,使读者在学习艺术理论时有丰富的例证具化抽象概念,反过来又能站在理论高度俯察艺术的历史进程,加深对人类艺术行为本身的理解。 ??? 全书配有从世界各个文化和历史时期精心挑选的艺术
《古典音乐大百科》是一本全面介绍古典乐发展史与当代古典乐变革的百科类图书,用近30万字及上千张精彩而珍贵的图片,全方位追溯了古典音乐近千年的发展历史,涵盖300多位古今中外为人所熟知的古典乐作曲家的生平故事与代表作品,深入浅出地逐一对经典代表作品进行评析并充分挖掘音乐家背后鲜为人知的掌故。同时,书中还系统介绍了各个历史时期古典音乐纷杂的流派、作曲风格、乐曲组构与器乐功能等知识,使读者在享受古典乐文化美感的同时掌握海量古典音乐知识,提升读者审美品位与鉴赏能力,引导读者以更科学严谨的视角品读经典乐曲,穿越优雅音符,体会伟人光环背后的深刻人生与丰富性灵,在焦躁的现代社会,觅得一方心灵净土。 这本集视听于一体的《古典音乐大百科》,既可以是古典音乐爱好者的便捷工具,也可以是古典音乐迷的系统乐
艺术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为什么有些创作和作品会半途而废? 对创作失败的恐惧必然导致创作的失败吗? 导致创作者放弃创作的那些困难的本质是什么? 从麦尔维尔到纳博科夫,从维米尔到怀斯,从巴赫到斯特拉文斯基……这些问题困扰着历代需要跳出盒子思考的创作者。本书作者——两名摄影家——从创造性工作内部讲起,详述如何一步步突破前人成就,如何规避一个个思维和心理陷阱,如何独辟蹊径,开创属于自己的风格,以完成世上樶艰难的创意性活动——艺术创作。
澳大利亚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万年前,从蕞早的岩画到树皮画,直至当今的丙烯画作,澳大利亚土著一直在进行着艺术创作。在这背后,是澳大利亚土著人思想中毒有的“梦幻”概念。土著艺术是“梦幻”的创造性展现,也是土著人对个人和群体身份的表达。通过艺术,土著人保存了历史,并将其与当下相联系,以回应当下环境所提出的新问题。同时,澳大利亚的土著艺术也受到了欧洲殖民的影响,自1788年开始的殖民历程对土著人生活及艺术创作的影响也是本书的重要议题。 本书作者霍华德 墨菲,作为艺术人类学家和土著艺术研究领域的权wēi,在调查了大量土著艺术品后,揭示了土著艺术的内涵和它与土著社会之间的重要联系。他通过分析一个个具体的艺术创作,向读者说明了土著思想中蕞重要的“梦幻”概念及其对土著艺术创作的影响,探讨了澳大利亚各地
作为希腊艺术史领域的入门读物,这部著作带领读者领略自青铜时代至罗马崛起之间希腊艺术的演变历史,着重强调两千年间地中海文明的多样性与靠前性。芝加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理查德·西奥多·尼尔以独到的眼光展现视
林风眠文集收录了林风眠的文字文献作品,并按艺术与人生两个主题分卷出版,即《林风眠谈艺录》和《林风眠长短录》。 《林风眠长短录》收录了林风眠关于那些年代、那些画作、那些画者的艺术讲义和书信札记,全方位地展现了林风眠的人生感悟。通过本书,世人可以看到中国美术发展的百年历程,看到林风眠为中西艺术之融合而做出的不懈努力,看到艺术本身应有的面貌、价值和使命,看到这位老人历经风雨的人生和返璞归真的感悟,从而领略林风眠作为现代画家的深厚国学功底,领略林风眠作为艺术教育家的深邃哲思。书中还收录了林风眠艺术年表及代表画作,为读者提供了一部鉴赏互动之难得的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