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世纪以来,中国向外输出的艺术品 从玉器、丝绸、青花瓷到近几十年来的电影 刺激了西方对东方异国情调的幻想,并成为西方源源不断的时尚灵感来源。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于2015年举办了 现象级 时尚展览 中国:镜花水月 (China: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这次展览聚焦于受到中国风影响的西方高级定制时装与成衣,并将它们与中国历史服装、中外艺术品和电影作品一起展出。本书作为该展览的图录,收录了著名摄影师普拉顿(Platon)为展品拍摄的近200幅优美大图,让读者得以品味中国的文化和裁剪符号与西方的时装元素和想象在时尚中的相互作用。本书亦呈现了此次展览艺术总监王家卫、策展人安德鲁 博尔顿等人从时尚、艺术、电影等角度撰写的精彩文章,以及有多件作品参展的著名设计师约翰 加利亚诺(John Galliano)的访谈实录。
《我是岛里人》以作者的成长以及家族的变迁为主线,写他的家族、亲朋、师长、故乡等一些人与事。在杨先让饱含热情的文字中,我们读出了浓浓的家国情怀,这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底色,更是那一代人锲而不舍的生命追问。杨先让是新中国*代的艺术家,他对家族的记录,就是对时代的记录,其中的人与物如同他的版画一般,以他情感浓厚的笔触展示给时代。 《三人行》是作者所写的文化艺术界的人与事,写了众多 为时代造型 的艺术家。其中有徐悲鸿、齐白石、李苦禅、古元、邹雅、王朝闻、黄永玉等,更有快要被历史遗忘的艺术家,比如郑锦、王青芳 而顾毓琇、周汝昌、郭兰英、郎毓秀、郭淑珍等或为其挚友,徐冰、陈文骥、韩书力等或从其学,流芳弥远,可谓一个人的中国百年美术史; 《梦底波涛》是杨先让先生对中国民间美术思考、梳理、总结的结
作为20 世纪杰出的美国雕塑家,大卫 史密斯(DAVID SMITH,1906—1965)是强有力的革新者。通过在艺术家工作室中引入工业生产中使用的焊接技术和诸如钢铁等材料,他彻底改变了媒介的可能性。因此,史密斯能够把金属处理成极富想象力和多样化的构图,确确实实地用金属“在空间中画画”。史密斯制作的分层平面和充分抛光或上漆的表面把抽象雕塑带到了新的高度,要知道雕塑在他之前还是一种具象的表现方法。史密斯深居简出,他把工作室和铸造间建在纽约州北部阿迪朗达克山脉的博尔顿渡口地区,周围的田野里满是他纪念碑式的建筑。尽管他主要被看做雕塑家,这本书还不可多得地介绍了史密斯丰富的素描、速写、文章和摄影照片。
艺术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为什么有些创作和作品会半途而废? 对创作失败的恐惧必然导致创作的失败吗? 导致创作者放弃创作的那些困难的本质是什么? 从麦尔维尔到纳博科夫,从维米尔到怀斯,从巴赫到斯特拉文斯基……这些问题困扰着历代需要跳出盒子思考的创作者。本书作者——两名摄影家——从创造性工作内部讲起,详述如何一步步突破前人成就,如何规避一个个思维和心理陷阱,如何独辟蹊径,开创属于自己的风格,以完成世上樶艰难的创意性活动——艺术创作。
澳大利亚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万年前,从蕞早的岩画到树皮画,直至当今的丙烯画作,澳大利亚土著一直在进行着艺术创作。在这背后,是澳大利亚土著人思想中毒有的“梦幻”概念。土著艺术是“梦幻”的创造性展现,也是土著人对个人和群体身份的表达。通过艺术,土著人保存了历史,并将其与当下相联系,以回应当下环境所提出的新问题。同时,澳大利亚的土著艺术也受到了欧洲殖民的影响,自1788年开始的殖民历程对土著人生活及艺术创作的影响也是本书的重要议题。 本书作者霍华德 墨菲,作为艺术人类学家和土著艺术研究领域的权wēi,在调查了大量土著艺术品后,揭示了土著艺术的内涵和它与土著社会之间的重要联系。他通过分析一个个具体的艺术创作,向读者说明了土著思想中蕞重要的“梦幻”概念及其对土著艺术创作的影响,探讨了澳大利亚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