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古代山水画入手,将历代画论内容重新归类,再按照历史的演进予以纵向排列,全书系统全面介绍了中国古代山水画研究,并且予以简明的注释,这对于学习中国画论者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任伯年,清末画家。初名润,字次远,号小楼,后改名颐,字伯年,别号山上行者、寿道士等。任伯年是我国近代杰出画家,在“四任”(任伯年、任阜长、任渭长、任预)之中,成就最为突出,是“海上画派”中的佼佼者。任伯年的绘画发轫于民间艺术,他重视继承传统,融汇诸家之长,吸收了西画的速写、设色诸法,形成自己丰姿多采、新颖生动的独特画风,丰富了中国画的内涵。《任伯年花鸟画精品集》收录作品均为任伯年花鸟画中的精品之作,作品涉及各个年代,有的作品我们确实是难得一见。
中国古代人物画,从彩陶上寓意深刻的人物到战国、汉代帛画人物,以及汉画像石上兼有绘画和雕刻两种特点的人物,大都是一些不知名的画工所为。士代夫画家在魏晋南北朝开始出现如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或署名或著录,明确了绘画的作者。
陈东山擅长工笔花鸟,功力深厚,画风独特,观其作如临其境。作品中鹅鸭、雀鸽、蜂蝶、竹菊、荷莆、草石等,皆在其笔下生趣,相得益彰。“工笔画” 是相对于“写意画”而言,其重在“工”,“工”即“细致、精巧”之意,所以,一直以来,工笔画就是使用“尽其精微”的手段,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完成创作。在工笔画中,无论是人物画,还是花鸟画,都是力求于“形”似,“形”在工笔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技法书展示了荷花的作画方法,颜色的运用等,图文并茂,对于学画重彩荷花大有帮助。本书挑选的画作,色彩新颖不失典雅,一花一草一禽一鸟刻画得生动可爱,本书既有欣赏价值,又是学习临摹的好范本。本技法书的编辑出版能满足更多读者的需求,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加强图书的功能,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梅令人高,兰令人幽,竹令人韵,菊令人野。梅兰竹菊作为中国文人画的经典题材,传承不休。其笔墨技法历经各代画家千锤百炼,致使今人只能望其项背。梅兰竹菊画法是中国画入门的基本功,读高占国的这本《名家教你画梅兰竹菊》要着重领悟书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方法。“一世竹,半世兰”,在掌握中国画的基础笔墨技法的同时,还要锤炼自身的文学与艺术修养。 《名家教你画梅兰竹菊》特别设置的繁体诗句再次提醒你重视中国画题款的作用。
书画同源是历来中国传统书画理论中广受评述的一个观点,主要谈论了书法与绘画的同根性,不仅如此,书法与绘画在表现形式上,尤其是在笔墨运用上都有着相同的规律性,曾经成为文人画兴起的重要论据。任军伟编著的《书画同源(徐渭)》是“中国画研究丛书”之一。《中国画研究丛书:书画同源(徐渭)》关注的,正是徐渭悲剧人生下书画同源的艺术及其成就。
禅是何物?禅与国画又有何干系?《中国画文库:国画与禅》中国画文库中的一本,将告诉读者绘画,中国的绘画艺术不仅在审美上与参禅相通,而且在对待形式、方法、工具等很多问题上都与禅意相契相合。在对立的事物中,绘画也如参禅一样,从来不是偏执一边。
《当代工笔画唯美新势力:吴文莉工笔荷花精选》的作品印记作者的艺术探求的每一步历程,就得更多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世界,注重生活感悟,寻找和呵护好自己的本真。的用笔和绘画都应是若不经心,不刻意不强求的,至高的艺术是百炼钢成绕指柔。这样才能体现自然之美和本真之美。
中国画家都爱饮茶,偶尔也挥毫作画赞美茶。以茶入画自古有之,历代都有名家大作留传于世。但专门以茶为主题、劳心劳力几十年、创作108幅象征“茶寿”画作的画家还不多。林晓丹先生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早以画弘扬茶文化、创作茶画最多的国画大家之一。林晓丹先生早年就学于刘海粟大师任校长的上海美专,后长期致力于美术教学和创作,成就斐然。他在绘画上中西兼修,尤擅工笔国画,所作人物无不细腻传神,所绘山水颇富秀雅之气;自上世纪70年代涉足茶画之后,他不断深入生活,参与各种茶事活动,钻研茶的历史和文化,创作了一大批以茶为题材的国画作品。
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时已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画料,到唐代已完全成熟。山水画,是禀爱自然的精华,天地的秀气,所以阴阳、晦冥、晴雨、寒暑、朝昏、昼夜有无穷的妙趣。本书精选了戴进、吴伟、文徵明、董其昌、恽寿平等明清著名画家的经典山水画精品,并对画家及作品作了详细的介绍,是我们了解明清山水画技法的良师益友。 笔墨技法的成熟和完备、文人参与绘事的积极,使书法内涵和文学了意蕴,在山水和人物、花鸟画中,得到了充分的渗透。传为王维提出的“水墨为上”的观念,更主动加强了水和墨的相互能动作用。如果说,在熟性绢、纸上运作的南宋水墨交融、连勾带皴的方法丰富了五代、北宋时的湿笔浓墨法,那么,在纸本大行其道的元代,南宗山水的风行,除吴镇犹存北宋遗意外,黄、倪、王三家均擅以干笔皴擦的方法
本画谱为是黄宾虹先生为学生作范画,演示山水、木石等技法而作的[课徒画稿]。其中有些作品虽是寥寥数笔的小品,但笔精墨简,情趣盎然,韵味无穷。画稿大多无题目,为保持原画风格意境,不便妄加画题,故免排目录,以便读者自己从中真切地体味黄宾虹先生的创作思想与技法。
明治花鸟画在现代东方艺术的土地上,是一束珍贵的花朵。它除了提供我们理解现代日本艺术发展的历程,也能帮助我们在追寻自己民族艺术的创新征途中,发挥了借鉴的作用。《画好国画:明治花鸟画》选的画,多数是明治二十年(1887前)前后的各家代表作品,而这些被选进画册中的作品,都是日本天皇宫中的精藏,一直到最近才移交给东京国立博物馆代为保管,由此可知道这批花鸟画在日本艺坛的重要性。
本书由摄影家杨晓光等人组织书画艺术家根据他一次飞往新疆乌鲁木齐的航班上高空航拍的摄影作品进行国画创作,并将国画和对应的摄影作品集结出版。参与创作的画家,花俊生动活泼的艺术语言、佟飚依稀隐约的自然意境、张友宪诗意化的个性表达、张谷旻笔墨方言的特殊语境、徐龙森的水墨与静默、邢庆仁的简约与自在、罗一平合乎时代的审美意趣、李东伟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感觉、旷小津玄秘空灵的心性、黄骏忘我无形的追寻、马锋辉云性松骨的执着、沈岳自我突破的勇敢跨界……他们注定要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现代构建的忠实有效的践行者。
萧继石的《老武汉风情画展》于2008年初在武汉博物馆展出之后引起强烈反响,湖北省博物馆已收藏其中部分画作,近日《老武汉风情》画册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漫画泰斗方成老先生为画册题写书名并作序,他称赞说:“这是一部十分难得,令人欣赏,具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品,使我感到惊奇和钦佩。”反映老武汉民风民情的110幅水墨漫画是萧继石老师历时四年时间创作而成。新闻出身的萧继石对社会、对人生的关注与洞察有着职业的敏感。他的思维活跃、深沉而睿智。他的漫画构思奇妙、新颖、不落俗套,造型生动、有趣、耐人寻味。他笔下塑造的普通而又鲜活的人物,唤起人们对已逝时代的追忆。作品中,人们可以看到他对乡土的眷念及对普通百姓的一片深情。这组以老武汉为题材的汉味精品水墨漫画,不仅技法娴熟,而且具有浓烈的生活情调及乡土气
《学缘文丛·中国画学研究:形神与笔墨》共收录了33篇对中国画学的形神与笔墨作为研究主题的论文,其主要内容有浙派人物画,意笔线描人物画简论,度物取真形传神,略谈中国画笔墨理念,程式规范与造型结构,形象感知与形象塑造,论现代中国画的多元发展,山水画中笔墨的线、形意义及其当下性,画学通故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陈东山擅长工笔花鸟,功力深厚,画风独特,观其作如临其境。作品中鹅鸭、雀鸽、蜂蝶、竹菊、荷莆、草石等,皆在其笔下生趣,相得益彰。“工笔画” 是相对于“写意画”而言,其重在“工”,“工”即“细致、精巧”之意,所以,一直以来,工笔画就是使用“尽其精微”的手段,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完成创作。在工笔画中,无论是人物画,还是花鸟画,都是力求于“形”似,“形”在工笔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