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花鸟绘画技法》对于水墨画技法做了充分的讲解,题材以花鸟画及其相关类型为主,书中配以大量伊藤昌水墨画原作,集学习与鉴赏于一体,实为学习水墨画的一本学习手册。 本书主要分为三个章节,靠前章“花鸟画的基础”从水墨画基础知识开始介绍,对绘画工具、调墨、运笔等环节做了详细的阐述,配合大量步骤图解,十分方便学习和练习;第二章“画法诀窍”中,囊括了作者在多年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条理清晰地总结了一些实用的技法,如构图法、破墨法、胶结法等,还对纸的选择运用等做了有针对性的分析,简明易懂且十分受用;第三章“画法的实际操作”则对多幅作品做了实际操作演示,更清晰明了,也更直接,作者还专门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针对不同季节、气候的特点和适宜的题材分别进行讲解,使技巧能够得到更全面的发挥
中国画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本书介绍的是中国山水画树法的简单技法,内容包含郑伯劲山水画作品,供大家了解树石、云水的表现方法及技法,详尽介绍了松树、柏树、梧桐树、柳树、椿树、各种杂树、泉水、风、雨、雪、雾、及四季景色的描绘方法。对每一幅作品的勾、皴擦点、染墨、设色分步骤作了具体的演示与分析。此次书中收录了郑伯劲老师的山水画,是以树、石的结构组合、色墨层面的融合等角度,规范的教学笔记,传统 的图例范本,从 基本的运笔、用墨、赋色入手,由浅入深、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地带领研习者进入中国山水画的堂奥。
仇英本《清明上河图》,纵三十点五厘米,横三百八十七厘米,绢本设色,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卷末署“仇英实父制”款,描绘苏州都市繁华和江南风俗。仇英本保留了宋本的大体结构,从郊外开笔,沿运河两岸、虹桥、城门,绘至城内大街。相较宋本,卷末增加西湖(金明池)殿宇、龙舟画舫等场面。卷中还表现了更多娱乐文化消费场所,如戏班子、琴店、画店、书坊、古玩店、瓷器店、肖像馆、扇铺、盆景店等。
传统的中国绘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记录了中华民族每一个历史时代的面貌,反映和凝聚了我们民族的审美意志和传统思想。她以东方艺术特色立于世界艺林,汇为全世界人文宝库的财富。我们当代人得以继随享用这样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有幸并足以引为自豪的。面对这样一笔巨大的财富,把其中优秀的部分继随下来{古为今
《中国油画家》是一套季刊型的专业型油画系列画册, 艺术的绘画性和传承性,自2010年首辑推出,已陆续出版了21辑。编辑内容专业,信息量新且大,受到业界人士的喜爱,在油画界具有了一定的认知度。 本书为第21辑,栏目包括:名仕风范、当代映象、守望经典、心象万千、新锐视窗、学院之光、盛展留痕、佳作画廊等。
无
壁画是直接画在墙上的画。中国古代的壁画作品精彩纷呈,无论是包罗万象的墓室壁画,还是流光溢彩的石窟壁画,以及浑厚肃穆的寺观壁画,都展现出富有中团特色的古典艺术之美。《中国红:古代壁画(名胜古迹篇)》介绍了中国壁画的发展历程、艺术风格、题材,以及的壁画作品等知识,希望能够读者更深层次地品鉴这门古老的艺术。
......
观周裕国的画,自然之气扑面而来,恍若置身于自然山水之间,身心为之所动。多年来,他以四川西部风光为题材,创作了许多广受大众喜爱的作品,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法,尤其是雪山和云水的画法独树一帜。以传统技法画雪山,多经留白为主,有时加以简单的皴擦,在画面中也多为陪衬而已。而周裕国画雪山,则通过山石的块面划分,褶皱的聚散和背景的映衬,将雪山既纯净又巍峨的气势表现得极其饱满、壮丽和神圣。周裕国画云水吸取了传统的烘染技法,利用宣纸浸润的特点,将云与水的质感十分完美的表达出来,山石得云水而活,云水得山石而动,画而氤氲灵动,生气勃勃。这是周裕国的作品广受称道之处,同时也是颇受争议之处。然而他既不惶惑于这种争议,也不拒绝这种争议,而是把这种争议作为自己、完善自己的一种参照。
由于照相机的普及,一时以拍摄照片替代速写收集素材之风很盛,久之,机器替代了手工,速写本便被冷落了。同时,又因艺术之观念与形式的发展,有时也会产生搞创作不一定要有直接的生活体验的误解,以为其灵感与创作的素材只需从前人或他人的作品与资料中去汲取,尤其是一些意象或抽象的创作,更以为无需有生活的感受,似乎画速写和以速写的手段去观察生活,以及收集生活素材等方式已过时等等,这应该说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