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九思发展了墨竹画鼻祖文同的画法,主张以书入画、书画结合,自称 写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或用鲁公撇笔法,木石用折钗股、屋漏痕之遗意 。柯九思画竹一般竹节不作勾勒,而是先用淡墨晕染,再复以重墨晕染竹节的两端,然后以草法写成竹叶,善用浓淡墨色分竹叶的阴阳向背, 以浓墨为面, 淡墨为背, 层次分明。这种以书入画的画法,融入各种书法用笔,笔力浑厚、劲健,使得整体画面明净,布局清朗,形神兼备,在中国画竹史上独具一格,影响颇为深远。此书搜集整理柯九思的墨竹画谱和历代墨竹画的精品力作,并配上一些相关画论,使读者能完整欣赏到柯九思的墨竹绘画艺术,并可做学习临摹之用。
那位99岁老人的平凡日子,让大家分享到了朴实无华的人生智慧。倪萍在绘画中,也贯穿了浓得化不开的“姥姥情结”,画册直白地命名为《和姥姥一起画画》。 与《姥姥语录》一样,《和姥姥一起画画》同样抒发了对姥姥的怀念与感恩之情。她的画笔之下,大多是自然、淳朴的东西,如姥姥院子里的向日葵、月季,可爱的小鸡、游水的鸭子等等。倪萍说:“感谢姥姥一生用爱、用良善养育着我的心灵,没让我的眼睛饿着,让我始终能看到美。” 评论家认为,倪萍的画作个人风格鲜明,“笔笔有情”,取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品轻形式重意义表达,很多作品以图文并茂方式讲述了人生的过程和道理,充满了人生哲理。
成书于清代的《芥子园画谱》自出版三百多年来,经过不断地积淀传承、拓展出新,成为广大国画爱好者学习中国画的启蒙读物。在它的影响和熏陶之下,成就了无数中国画坛巨匠,诸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陆俨少等,都从《芥子园画谱》入门学习,从此迈出了他们画家生涯的*步。时至今日,《芥子园画谱》依然有它重要的借鉴意义,正如清代何镛所言,这本书 足以名世,足以寿世 。 《芥子园画谱》内容丰富,囊括山水、人物、花鸟三大科。其中《山水集》包括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摹诸家画谱四部分,囊括山水画题材、造型规律、构图章法、笔墨技巧、落款等要素,内容丰富,体例完备。并博采众长、通览各家,讲求画法传承,图例列举历代名家作品风貌,并附文字讲解;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积累了中国画的宝贵遗产,
成书于清代的《芥子园画谱》自出版三百多年来,经过不断地积淀传承、拓展出新,成为广大国画爱好者学习中国画的启蒙读物。在它的影响和熏陶之下,成就了无数中国画坛巨匠,诸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陆俨少等,都从《芥子园画谱》入门学习,从此迈出了他们画家生涯的*步。时至今日,《芥子园画谱》依然有它重要的借鉴意义,正如清代何镛所言,这本书 足以名世,足以寿世 。 《芥子园画谱》内容丰富,囊括山水、人物、花鸟三大科。其中《山水集》包括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摹诸家画谱四部分,囊括山水画题材、造型规律、构图章法、笔墨技巧、落款等要素,内容丰富,体例完备。并博采众长、通览各家,讲求画法传承,图例列举历代名家作品风貌,并附文字讲解;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积累了中国画的宝贵遗产,有学
本书是画家黄月对自己艺术生涯的反思,也是对国画发展演变的思考。黄月的花鸟彩墨画源于中国的绘画传统,在风格样式上保留了中国传统绘画样式(诗、书法、印章、留白等艺术特征),以他独特的绘画语言,注重色彩在宣纸上的情绪表现力,创造出了一种色彩层次丰富,独具视感魅力和个人风格鲜明的彩墨绘画,获得国际国内众多艺术机构的关注。本书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将传统绘画的创新进行了多角度的思考,探讨了色彩与传统民族文化的关系、色彩在宣纸上的艺术表现、色彩的时代精神、色彩在当代绘画上的重要性,以及绘画与人的精神关系等,探索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传统与当代绘画的继承与创新。
本书是中央关院中国画学院首届(也是中国首届)艺术硕士的水墨人物写生画集,它反映了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首届艺术硕士写意人物专业的写生教学实况,同时也是阶段性的小结。全书内容包括精心整理的部分珍贵教学资料和水墨人物写生作品,并将学术理论研究与课堂内外写生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文图结合,图文并茂,体现了“传统、生活、创造”的重要教学思想。它反映的不仅是对绘画造型意识、创造意识的培养,更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情与志的培养。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