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16幅大师人物油画,并附画作名称、原作尺寸及作者生平。耳熟能详的大师,和他们眼中*有魅力的人物印象。莫里索是*位加入印象画派的女画家,她本人也曾多次担任同时代大画家马奈的模特。卡萨特非常欣赏印象画派的技法,尤其喜欢德加的作品,后来经印象画派 莫奈 、 塞尚 等人的引见,与德加认识,长期被认为是德加的学生,甚至可以说是那个时代*重要的美国画家之一。两位女画家,在当时的男权社会中,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每一幅足够惊艳到你的感官,近距离感受大师的绝美人物印象。
宋代是中国美术史上群星闪耀的时代,在以文立国的政治环境中,书画艺术空前繁荣,朝野内外崇文尚艺之风盛行。宋代的绘画发展十分全面,人物、山水、花鸟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都有极大发展,绘画的形式也是种类繁多,其中小品画以存世量多、题材广泛,成为欣赏和研究宋代绘画的重要对象。本书从真伪优劣、作者生平、绘画技法、文化特色等多方面对宋代小品画加以解读,侧重画法与画理研究的结合。 宋画色彩典雅幽暗,层次极为丰富,需印刷精良方见其真。本书将临摹学习与画作品鉴合为一体,不同于普通画册明艳失真的色彩,专家反复的校色使得印刷颜色在*程度上反映了古画的原貌。书脊设计上采用的 裸背包布 装帧方式,让书的每一页都可以完全平摊展开,为读者的观看
陈川主编的《工笔新经典(人物画技法)》集结张见、王冠军、罗寒蕾、李传真、孙震生、徐华翎、沈宁、陈川8位年轻工笔人物画家与他们的新作,他们是当代活跃在画坛前沿的艺术家,他们在本书中作了技法剖析和创作思路,是*为鲜活的信息,从而给读者新的阅读经验,帮助初学的读者走正道,帮助探索新路中的朋友提供启发。
本丛书为安徽美术出版社精心打造的当代工笔画界一线实力派中青年名家技法画册。本套丛书定位专业,面向专业的读者、画者和广大的工笔画爱好者。丛书第1辑上市后,好评如潮。本书为画境丛书第2辑典雅系列中的一本,主要内容为范春晓历年工笔代表作及*力作的集中展示,包括其独具品位的绘画过程,随后是多幅完整作品,每幅作品附上3-4个高清的局部,以便读者研习其工笔画的精微之处。
宋代的团扇是宋代院体中发展出来的具有一定实用性、装饰性、雅俗共赏的小幅绘画作品。到了后期,已经不仅仅以实用为目的,而向更具有观赏性、艺术性的装饰品靠拢,为了满足帝王赏阅的需求,团扇经拆裱制成册页形式。实物今天尚能见到,尤其是宋代的绘画作品,保存至今的有相当一部分是画在团扇上的,且不乏出自名家之手。由于年代久远,这种团扇画多为绢本扇页的形式出现。扇面入字入画,使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欣赏扇面书画务须细细品味,慢慢咀嚼其中的艺术意蕴。宋代的团扇画对之后的元、明、清乃至近、现代都有深远的影响,它的意蕴、风格和技艺一直延续着其独特的魅力。时至今日,历经上千年,宋代团扇画也依然能够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诉求。 中国宋朝延续三百多年,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各自形成体系,彼此间
然而,这又何其不易也。我曾经慨叹过:中国画传统博大精深,欲窥其堂奥,继承一二,至难也!非大智力、大愿力、大毅力者,不能人。这些有感而发的话,也许说得过分了。但我的确相信,画家必经传统磨莹,才能蛟然益明。吴先生在时下纷纷漠视传统的气氛中,能洞彻阻碍,自尔超迈,我不禁不赞之为“体正”。所以,在谈他的艺术的第二个方面时,我首先要交待的是,他的作品不仅现代,而且古典,他能使戛戛独造与循循入矩如骖如靳,相辅以行,这体现了他多方面的才能。但这里,我只能就其作品,举凡摄要,试读三项,以论其“气长”。 一、以山水点笞之法增神采。《绘事微言》说:“画不点笞,山无生气。昔人谓:苔痕为美人簪花。”笞点虽小,却关乎全局。吴先生所画的作品,形象固不必尽美,其所以点笞者,为画添生气也。他的《新装》(
《剖析油画的奥秘:写实人像》的特点:整体与细节,在一幅精彩的写实油画面前,往往大多数人都会被画面中的精彩细节所吸引,对画家的刻画能力大加称赞。然而细节往往是表面的,对画家而言整体观念却更为重要。整体是细节的基础,是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是一种理性的分析,容易被忽视。基本功与技法,“练拳不练功,到头一场空”,借用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句话,用在绘画领域里,我的理解是相当于绘画基础能力和画家的审美素养。写生与临摹照片,在照相机普遍应用之前,画家完成一幅写实肖像作品是一个不小的工程,那个时代画家的写生和默画能力着实令现代人敬佩。
《红楼梦》,本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之一,更是我国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空前的文学巨著。《红楼梦》结构奇伟,内容丰富,艺术精绝,她以现实主义的思想内容深刻地反映了18世纪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和这个时期的人们的精神面貌。她通过(贾、史、王、薛)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这一时期广阔的生活视野,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她蕴藏了一个时代的历史内容,是中国封建末世的一部百科全书。 本书以《红楼梦》为蓝本,以《红楼梦》中的人物为主,用一页一画的形式展现《红楼梦》的精华。
在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创造了异常丰富而辉煌灿烂的文明,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美术作品,占有令人瞩目的地位,而其中又以绘画为大宗。中国绘画历史悠久,形式独特,名家辈出,流派纷呈。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都作了难以数计的作品,反映了那一时代的社会生活面貌和审美情趣,显示出画家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是一宗宝贵的文化遗产,对建设新时代的精神文明,作为创造新美术的借鉴,无疑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中国古代绘画有不少绘于殿堂、寺观、墙壁,由于历史的沧桑变化,随着建筑物的坍塌,其中绝大多数皆未能流传下来;绘于屏风、卷轴及扇册上的绘画则比较便于收藏,虽然经过历代的战争及自然灾害,流传至今的早期的作品也已是吉光片羽,好的摹本亦极难得,但宋元以后的卷轴绘画保存至今的仍然不少。这些艺术珍品以
《中国历代名画技法精讲系列·故宫画谱·人物卷:罗汉》旨在以故宫博物院古代绘画藏品资源及海内外各大博物馆的优秀古代绘画作品为基础,借鉴古代传统画谱的教习方法,组织国内知名美术院校或研究机构的中青年教师对这些古代杰作进行深度解读、画法示范,力图回溯中国画的教学传统,探寻中国画技法的本源,展现国画技法的传承体系。
本教材分八个章节,对装饰人物画设计基础理论和应用进行讲述,力求深入浅出。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装饰人物画的学习,即设计形式的规律与法则,实际应用实例插图进行讲述,感性的设计因素与理性的设计思维结合起来,是所有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学科,将所学转化成自己的设计风格和设计实际应用中。我们编写的这本教材,突出了高职高专技能教学的特点,具有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积极作用。
当代一线实力派工笔人物画家罗寒蕾从自己习画讲起,历数如何终走向专职创作的过程迄今,书中不谈枯燥理论,一切从作者创作实践得来,结合细腻的创作的感悟,极详尽地娓娓道来。一卷在手,犹同亲历。
顧愷之(約西元345-409年)東晉書家、詩人。家長康,小字虎頭,晉陵無錫(今江蘇)人。曾為桓溫及殷促堪參審,義熙初任通直散騎常侍。博學,有才氣,尤精綸書。時有『才絕、書絕、癡絕』之稱、 其書師法衞協而別開生面,敷染容貌,以濃色微加點綴,不求暈飾,筆跡周密,緊勁連綿。陸探微師法愷之,人稱『顧陸』,號為『密體』,以別于張僧繇、吳道子之『疏體』。輿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 顧愷之精通書論,有《論書》、《魏晉勝流書贊》、《書雲臺山記》三篇名文,對我國傳統繪書的發展很有影響。傳世作品有《婦史箴圖》、《洛神賦圖》等。見於著録的書跡不下七十件。 《女史箴圖》原為清內府所藏,1900年(庚)八國聯軍入北京,被英軍從頤和園中動掠取去。
戴敦邦,中国著名国画家,号民间艺人,擅中国人物画,工写兼长,多以古典题材及古装人物入画,所作气魄宏大,笔墨雄健豪放,形象生动传神,生活气息浓郁,画风雅俗共赏。戴敦邦先生是人物画巨匠,他所绘制的古典名著绣像、插图受到读者的热爱。《戴敦邦神缘造像谱》收入戴先生技艺成熟时期绘制的封神演义插图、神道造像谱等作品。
在李耕诞辰120周年之际,较为全面、系统地展示李耕国画艺术的画集《二十世纪中国古典人物画大师——李耕》终于与广大读者见面了。画集的出版,不仅为仙游厚重的历史文化增添了精彩的一页,也为百年以来中国画坛的古典人物画补上浓重的一笔! 李耕成为“当代中国古典人物画首屈一指的大师”决不是偶然的,其中地域文化的孕育是其艺术成就的重要因素。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同时代产生了李霞、李耕、黄羲等具有一定影响的古典人物画家,这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在他们的影响下,仙游向慕习学绘画者众多。如今,已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的美术创作队伍。他们继承传统、开拓创新,为绘画艺术的繁荣与发展,辛勤地耕耘着。其中,不乏李耕的传承弟子。
施大畏、唐勇力、冯远、赵奇、田黎明、(慧禅)史国良、申少君、刘进安、李洋、陈钰铭、周京新等都是50年代出生、在当今中国画坛人物画领域具有代表性和主导作用的画家。他们的作品在技术与风格上有自己鲜明的艺术特点和文化追求,建立了极具个性特征的语汇和成熟的个人画风,体现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物画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二十一世纪主流人物画家创作丛书》是一套以这些主流画家为阵容,集艺术评介、作品介绍、个案研究 、画家随笔、手稿、草图、照片于一体的大型画册。通过这些画家层面丰富而又语汇独特的作品,通过他们选择、扬弃、再选择、不断自我超越的求索之路,展示了当代人物画家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画家个案研究所面对的艺术观点、语言运用、形式探讨、人文背景、创作过程与画家精神面貌,反映了画家在当下文
本卷是中国陶瓷史上第①个艺术流派。陶瓷工艺与绘画完美结合的典范 珠山八友 的人物画精品结集。收入了20世纪20--60年代工艺美术大师王琦、王大凡、徐仲南、邓碧珊、汪野亭等的陶瓷人物画精品100余件,便于艺术院校师生及爱好者欣赏临摹。
《中国人物画通鉴6:走马勘箭》为第五册,集中介绍辽、金、西夏人物画的概状及与周边绘画的相互关系。它以史论交互、点面结合、图文应对的叙述方式,尽可能丰富系统并且深入浅出地呈现中国人物画史全貌。
本套书从广大国画爱好者的实际需要出发,全面阐述了写意画的主要特点、笔墨技法和常用技法,系统地阐述了写意画的基本概念,学习过程与方法,工具材料,循序渐进地阐述了写意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方法。内容丰富,文字简洁生动,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示教直观,读者阅读以后,可以加深对国画基础知识的理解,并在技法上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