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集了对中国山水画经典理论与创作问题的诸多思考。结合画家及观者的感知经验,从士人的审美思想脉络中阐发传统山水画中的 光影 气韵 卧游 师造化 和 远 等重要范畴,以此揭示山水画的视觉特点、空间表达与士人的精神性理想。并在具体作品案例的分析中,重新审视宋元山水画的笔墨语言及其象征性等问题。本书还融入了作者真实的创作经历与实践体悟,在考察 临摹 与 写生 之内在关系的同时,探索当代山水画的创作路径,引发 山水精神 之时代反思。 林泉之思,皆在画忆。 本书旨在从经典理解与读画思考中唤起大众共鸣,从山水画的品读中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以此获得心灵的沉淀。
西方艺术史中的中国山水画
本书立足于实际,介绍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和鉴赏方法,并配备了大量历朝历代各大山水画名家的作品。本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希望能在程度上提高读者的鉴赏能力。 本系列书可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艺术巨匠的绘画风格,让你拥有不曾体会到的绘画新感受!若在欣赏的同时进行临摹练习,你会惊叹于自己绘画水平进步的神速!
青绿山水画的发展由唐宋时期的极盛到以后的逐渐衰落,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可分为以下几点: 、从宋代“文人画”的兴起到元代发展壮大,使文人大夫执掌了以后的山水画坛,也就是“水墨渲染”、“逸笔草草”的风格成了山水画坛的主流和品评艺术标准的规范。 第二、是青绿山水画的制作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对传统绘画要有深刻的理解,还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一丝不苟的精神。 第三、是青绿山水画所需的颜色,在制作上比较复杂,与之比较,水墨画所需的材料要简单得多。 第四、文人大夫在绘画理论上的深入探讨和水墨材质的淋漓尽致的发展,传统的文人情趣及人格理想,使“雅逸”一派水墨山水在内容和形式上达到了的统一。
本套名家课徒稿临本系列,荟萃了近现代中国有名的国画大师名家如黄宾虹、陆俨少、贺天健等的课徒稿,量大质精,技法纯正,是引导国画学习者入门的高水准范本。《溥心畲山水画谱》荟萃了现代山水画大家溥心畲大量的山水课徒画稿,搜集了他的精品画作,配上他的画论,分门别类,汇编成册,以供读者学习借鉴之用。
陆俨少所著的《陆俨少山水画刍议》讲笔墨技法、讲境界、讲传统、讲创新,大处着眼,小处着笔,小中见大,深人浅出,《陆俨少山水画刍议》是一本高水准的艺术教材和山水技法读本。
在二十世纪这百年中,中国山水画经历了一个特殊的阶段。二十世纪的中国发生了的社会整体变动,在西方文化的被动输入和主动引进下,传统的艺术和文化受到了最为强烈的异质性挑战,美术革命的思潮针对的是传统中国画和中国画的传统。本文以李可染和陆俨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人的艺术主张及其实践作深入具体的比较分析,在层面上反映出世纪中国山水画在传统与变异之间的现实张力。李可染曾毕业于上海关专,后进入国立艺专就读研究生,在新式美术学校学习西画,此时较为深刻地受到了林风眠的影响,这是他习惯性地以西画的眼光和思维方式来对待中国山水画的缘由。他主观上努力地认识和把握中国画传统,求教于齐白石和黄宾虹,以笔墨的把握为根据,与中国画传统保持了内在的紧密联系,但是他对传统笔墨的理解和现实的把握是有所缺陷的,他
《故宫画谱·山水卷·山石》立足于中国山水画五代、宋、元名家作品,精选其中的山石画法选编成册。以读画的形式,通过较为详细的技法解析与步骤图来帮助读者学习山石的笔墨技法,同时,亦将画理贯穿于具体的技法讲解中,希望能帮助学习者通“理”明“法”。从山石的形态来看,有石块、石壁、石崖、峰峦等;从山石的构造来分,有土质山石和石质山石之分,又有土山戴石,石山戴土种种。本书编写不是从山石分类出发,主要是围绕画山石的基本技法“勾、皴、擦、染、点”而展开阐述的。
以水墨为主,瓷意泼洒如飞如动,淋漓酣畅称之为泼墨山水画。本书中所讲泼墨山水技法,涵义广泛,不仅包括泼墨技法,而且还包含破墨技法、积墨技法、擂墨技法、渍墨技法、渴墨技法、种墨技法、焦墨技汉,同时包括水墨的各种染法,这里水和墨同等重要,交织成“浓、重、谈、清、焦”五色俱。有时追求墨混泌,实为经验之说。 泼墨山水之技法有它的特殊性在于偶然、、放意、抒情,所以在创作和制作中意在笔先,大胆落墨,细心收拾,因势利导,逐渐生发。
《传统山水技法全解》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天津画院画家郭金标编绘的。其作品笔墨深厚凝练、气势跌宕奔放,富于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奖,不少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收藏。你可以在本书中欣赏和感受到。
《关于中国画的用笔》、《临摹范宽(溪山行旅图)的体会》两篇,是作者过去写的文章,作者认为可以补充这本书的内容。其中关于用笔,是用了很多的时间出来的,是作者自己比较满意的一篇。另外三篇“临摹提要”,是1998年应北京故宫博物院之邀写的,其中对临摹的方法、步骤等写得比较详细。《关于山水写生课教学的几点思考》是作者对山水写生这门课程几十年来的利弊得失,从宏观上的一些看法。以上几篇文章,包含了作者的教学想法和思路,也是作者讲课的重要内容,也可以称做“教案”吧,因此一并编入了本书。 山水画的临摹和写生如同山水画的两个翅膀,要飞得高,必须两个翅膀都要硬,这就是作者对未来的画家们想要说的。
这幅作品的特色在于运用单纯的墨色,出色地描绘了山间大气和阳光,展现在人们眼前的虽然是冬天枯寒之景,树木尚未发芽,但大地已经开始复苏,枯瘦的树影间,浮动着濛濛雾气,而且在山谷间升腾弥漫。 画面描绘的是早春来临的山中景象:以全景式高远、平远、深远相结合之构图,表现初春时北方高山大壑的雄伟气势。远处山峰耸拔,气势雄伟;近处圆岗层叠,山石突兀;桥路楼观掩映于山崖丛树间。在水边、山间活动的人们为此画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山石间 描绘有林木,姿态各异。树干用笔灵活,树多虬枝,枝条上多有像鹰爪、蟹爪之类的小枝。画中山石以抑扬顿挫、粗细有变的墨笔勾勒,挥洒恣意,具有干湿浓淡的效果;整幅画用笔劲健、精练,笔法生动多变,令人觉得既深且远。 此图是郭熙的代表作,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画左署款“早春,
《传统山水技法全解》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天津画院画家郭金标编绘的。其作品笔墨深厚凝练、气势跌宕奔放,富于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奖,不少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收藏。你可以在本书中欣赏和感受到。
朱常棣的作品,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现实生活气息,但他的作品又绝不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与照搬,而是一种感悟、提取、凝练与升华的结果。他以一种具象的抽象意味,一种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使他的作品不仅获得新的形式结构与笔墨语言的鲜活性与独特性,也使他的作品获得了由个人真切体验和感受而带来的浪漫诗性,呈现出宏阔壮丽、明朗清新、激越悠扬的风格特色,明显地回荡着时代精神所谱写的旋律。
《双喜图》树干上暗藏玄机?徐悲鸿说米友仁才是世界印象主义“开创者”《清明上河图》的朋友圈都隐藏着哪些秘密?知道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却没见过虢国夫人的美貌?熟念莫奈的干草堆系列却从没感受过马远水的千波浩渺?看遍欧美各大博物馆,还记不记得那些年流浪国外的中国名画?Come on!走近我国大好河山文人墨客,和马姑娘一起聊聊画画! 一本了解中国古典水墨绘画的之书。《山山水水聊聊画画》以朝代为划分,选取魏晋南北朝、唐、五代十国及两宋时期的水墨代表画家与画作,如顾恺之、吴道子、李唐等。以通俗活泼、浅白有趣的文风,通过讲述画作与人物的故事,指出阅读中国水墨画的重点与方法,是帮助一般读者欣赏中国水墨的入门佳作。
本书是“国画名师指导”系列中的一本,由画家与教育学者姜寿民编写。全书共3章,包含了山石、水、云、树、点景及创作与欣赏等绘画教学内容。书中汇集了写意山水画的范本,并以详细的图例和文字对其中的技法和技巧进行了讲解。《国画名师指导·写意山水——姜寿民写意山水画技法》还附赠DV D教学光盘,包含了典型案例的教学录像、典型素材和范例效果欣赏文件。《国画名师指导·写意山水——姜寿民写意山水画技法》图例丰富,讲解细致,步骤清晰,对于正在准备提高国画写意山水绘画修养和技法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错的教程和临摹范本。
三峡是长江华彩的一段乐章,三峡不仅风光壮丽,也是悠久中华文明史的见证。《三峡史诗》巨幅通景山水画的创作活动,是我国著名山水画家亚明先生生前倡导,由上海《文汇报》、江苏新科电子集团、中国美协《美术》杂志社共同主办的。以江苏画家秦剑铭为发起人的长江沿岸六省市的九位画家,认真思考了亚明先生的意见后,认为当代画家有责任直面生活,创作出无愧于新时代的宏篇力作,寄托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用作品证明中国画的传统在新形势下能够承继与发扬。此次创作活动邀请亚明先生任艺术总监。《美术》杂志负责人王仲先生任学术主持,江苏版画院院长李树勤先生任艺术创作执行总监。经亚明先生提议,由秦剑铭、施江城、徐建明等为主创画家。 不幸的是亚明先生在此次创作活动启动之前去世,他临终寄语画家“……我等画人有缘把以往的万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教学范本-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圖》是元朝畫家黃公望的作品,創作於1347年至1350年,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全圖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乾濕並用,極富於變化,是黃公望的代表作。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圖傳到收藏家吳洪裕手中,他極為喜愛此畫,甚至在臨死前下令將此畫焚燒殉葬,險在吳洪裕的侄子從火中搶救出,但此時畫已被燒成一大一小兩段,前段較小,經過修補後稱「剩山圖」;後段畫幅較長,稱「無用師卷」。乾隆年間,一幅仿製的富春山居圖被徵入宮,乾隆皇帝愛不釋手,並且在畫卷空白處題寫評語五十五處。1746年,富春山居圖真品進入清宮,得以倖免。前者稱「子明卷」是後人偽造;後者是「無用師卷」,這才是黃公望的真跡。但乾隆皇帝認定「子明卷」為真,並在假畫上加蓋玉璽,並和大臣在留白處賦
学习中国山水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进行不断地临摹、写生、创作,其中理论知识的积累也是必不可少的。临摹中国传统山水画是学习山水画的基础,学习古人的笔墨、构图、气韵等。掌握了的技法和理论知识后,要走进真山真水感受大自然并进行写生,通过自己的感受来表达与别人不同的艺术语言。《名家画工笔山水》作者杜士祥是一位对山水画法有独到见解的画家,根据自己多年的画画经验和体会,为读者解读山水画的画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