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画廊:河西走廊出土壁画彩绘砖/华夏文明之源》是一部关于河西走廊出土魏晋十六国时期壁画与彩绘砖的研究专著。分为六章,对出土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嘉峪关等地的数百帧壁画、彩绘砖及其历史文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再现了古代河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俗生活。
《当代写意画唯美新势力:胡益通写意花鸟画精品集》是“当代工笔画唯美新势力”丛书系列中的一册,选取的是胡益通的写意花鸟画精品。
20世纪中国画艺术经历了艰辛的由衰及兴的过程,百年里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交织在一起,种种争议与岐义皆源于此,发展中既受益于此也受困于此,可谓道路曲折步履维艰。令人高兴的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批人才破土而出,经过20年风雨锻炼,如今已成中国画坛中坚,他们大多生于40至50年代,青少年时期多有生活困顿,经过“文革”风浪,体会过人生滋味,都有自我奋斗经历,天分素质很高,功力修养扎实,思想活跃而头脑冷静,审时度势而能处高望远,对民族文化既有爱心又有信心。在他们中间有望出现21世纪早期中国画坛大师级人物,在中国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时候,引领中国艺术以富有特色的亘古弥新的光彩形象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花鸟画家何水法20年来在大写意花鸟艺术方面以顽强的意志不懈的努力走向成熟,得到老一辈画家们的期许和当代画坛
古董可疑者之当辨,世人非议者。惟辨之须得人,非凡识“之’“无”收藏几件古物者皆可辨之也。盖辨之之道极难,必也具有古董整个领域内之常识,再辅之以广博之经验,特殊之阅历,深邃之研讨及超人之智力,方能胜任。作者只一平头百姓耳,岂能具此非常本领?今竟不度德,不量力,冒然出此,非仅世人不能同情,即本人亦自惭形秽,感觉十分惶愧也。故虽辨之,亦绝不能有令人满意之解答,亦绝不能有新奇之贡献,辨之亦终无益也。或曰:“既知其无益而又为之,斯诚何心哉?”曰:借此以促进国人对古董更深刻之研讨,使之成为有价值之学术耳。盖古董中之有可疑者,世人多不知之,而知者又多为道高德重之君子,平居以隐恶扬善为信念,辨之惟恐有侮前贤,开罪士林,故虽知之而不肯辨之。是不知者不能辨,而知之者又不肯辨。夫若是,则古董界之
《黄慎》是中国画名家经典画库之古代部分。主要收录了黄慎的经典作品。书中对每幅作品,都作了简洁的说明,使读者能了解作品的一些背景。从书中,读者可以欣赏到黄慎的创作手法、创作内容、创作风格及表现手段。为现代的绘画家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成为人们取之不尽的艺术资源。黄慎画的杰出之处在于,突破了传统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创作规范,打破了1000多年来文人画所形成的自身封闭。他企图唤起人类本性固有的最纯朴最天真的感情。他在许多作品中表达了一种纯真的爱,表达了人对自然的改造与和谐,而不是传统文化画中所表现的被动的寄托。黄慎的画以民间传说世俗人物入画,寻找通俗中的美,追求笔墨韵味中的神,反映自我心灵深处的爱。他使文人画通俗化,易于为广大平民阶层所欣赏。以他精湛的艺术造谐在文人画与民间画中搭起一座桥梁。黄
本画册收入了段忻然创作的代表作品,全面反映了段忻然的创作风貌,是美术院校师生及收藏爱好者理想的参考借鉴书籍。 动物画可能是一个需要较多考虑客观物象再现问题的画种。画家对于客观事物的再观的真实性属于艺术真实的范畴。所谓的艺术真实,其中包含三个层次;物像真实、艺术表现、受众理解。物象真实是客观存在的,无法改变,姑且不做讨论。艺术表现是画家可以自由掌握、尽情挥洒的,也属于可控范畴。而受众理解则属于完全不可控的范畴。首先受众是你无法选择的,其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是画家无法把握的。如何能够更好地使受众理解自己的技术作品,的办法是尽量多地传达给受众正确有效的信息。
值千年之尾,澳门继香港之后回归祖国母亲怀抱之际,一首《七子之歌》,直撞全世界炎黄子孙的心扉。谁没有自己的母亲?将祖国比作母亲,正是这种爱的一种升华。而对生身母亲那种本真的爱,则是人性中一种最天然又最深刻的情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情感是世界上一切真、善、美的基础。然而,世纪之交,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市场化转轨中,人们却惊讶地看到,“金钱”、“利欲”竟会腐蚀人们到如此地步:不止一起少年杀母案见诸报端,所用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令人心寒;与此同时,畸形的“应试教育”,又逼使一些父母在“望子成龙”的初衷下残害亲子。在一起起事件和普遍存在的人情淡薄的现实面前,大声讴歌母爱,呼唤亲情,就显得尤为必要。同心出版社推出的《中国文化名人忆母亲》丛书,就是在这种共识下产生的。它凝聚了担负教育责任的
《马寒松古代人物作品精选(彩墨世界)》收入了画家马寒松近年来写意人物精品50余幅,题材涉及仕女、高士、婴童等,有的题材是对于中国传统谚语的解读,有的题材来源于民间故事,有的题材则来源于古典名著,内容十分丰富,解读极具趣味性与欣赏性,笔墨酣畅淋漓、收放自如,其绘画水平之高,相信会满足市场需求。
本书收录了陕西北绥德县境内已发现的汉画像石的绝大部分精品,材料集中,内容十分丰富,有不少珍贵图像为首次刊载。为便利读者,丹成组的画像石均按原配置组合,恢复其完整形像;其余散石归类编排,同时随图附著录文字。本书文物考古、历史文化、艺术史研究者提供了一札有份量的图像资料,具有的收藏价值。
《画虎图典》用虎头部的画作替代文字来阐述作者思想理论,意在使读者以不同的视角解读出不同的理念。
本书对初唐欧阳询、虞世南、李世民等人的书法作品进行了评述,全书配有详尽的注释、准确、使用资料翔实,具有的理论价值或史料价值,对深入了解初唐的书法特色具有的帮助作用。 书法艺术的个性特征,在初唐欧阳询、虞世南等人身上即已得到充分体现,并为少数敏感的鉴赏家所察觉:古之学者皆有师法,今之学者但任胸怀,无自然之逸气,有师心之独任。到了张旭、颜真卿,怀素和五代的杨凝式,个性的真率表露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李嗣真的批评有求全责备的地方,关键在于他对书法艺术创作中法与变的辩证关系缺乏足够的认识。但是,整个初唐书论包括李嗣真的书论,对有唐一代及后世书法艺术创作和书论的影响,却是十分深远而不可忽略的。
本书的主要讲述了山水画的各种技法,它们分别是树法、石法、水法、云法、构图法、透视放、临摹法、写生法、创作法和四季山水画法。书中每节都有与内容相应的大量彩色山水画以作模板或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