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概创作的《芥子园画谱》是一部中国画技法经典著作。它较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是初学国画临摹者入门的读本。此版《芥子园画谱》分三集,初集为“山水”,为清初王概以明李流芳的课徒稿增编而成;二集为“梅、兰、竹、菊”;三集为“翎毛、草虫”,皆由王蓍、王概、王臬三人合编而成。自问世以来,《芥子园画谱》便备受赞赏,流传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无可比拟。光绪十三年(1887),何镛在后序中写道:“一病经年,面对此谱,颇得卧游之乐。”并题联:“尽收城郭归檐下,全贮湖山在目中。”许多成名的艺术家,当初入门,也得惠于此书。
“烫”不同于描、画、刻一一效果不同,操作方法不同,创作者与欣赏者的体验感受亦不同。艺术是一种自由创作活动,包括心应的自由,想象与幻想的自由。把握一种不同寻常的王具,在看似难以作画的材料上作出动人的画面,也属于一种心应的创造。
陈宝如先生于1981年从师莆田籍有名画家许英三先生,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北京第二分校。2001年结业于中国美术家协会首期山水画不错研究班。本书收录陈宝如从艺数十年来创作的国画作品四十余幅,这些作品以巨幅山水为主,场面宏大,笔墨富有新意,描绘具体精细,另附部分花鸟、人物画作,造型生动,情趣黯然,可资读者参考。
本书是一本凝聚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美术教学理论教材,全书分三编。编美术教学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了美术教学的前提、理论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的演变及中国学校美术教学的历史;第二编美术教学方法,主要论述了美术教学设计、内容及方法、评价和研究;第三编美术教学研究,主要阐述了美术课程资源开发、教学研究及美术教师专业化成长等。 本书汇集了大量国内外美术教学理论及方法方面的素材,力求呈现美术教学的多元化面貌及发展趋势,给美术教师进行新的课程教学改革以很大的启示。 本书使用范围广泛,除作师范院校本、专科,美术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的教材外,亦可为爱好美术教育的广大社会读者选用。
色彩与想象铸造的图像诗:比火焰炽热,比刀锋明亮。奇诡画面诠释复仇美学,艳异笔触唤醒故事精魂,造梦师昔酒的一次浪漫致敬。
山东美术出版社邀请专家到莫斯科特列恰科夫国家画廊和圣彼得堡俄罗斯博物馆,从萨夫拉索夫、希什金、库因吉和列维坦四位风景大家的作品中,精挑细选,编成这部画集《19世纪俄罗斯风景画家》。本书的主旨,是介绍四位风景大家的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本书包括文章:19世纪俄罗斯风景画家,萨夫拉索夫—抒情风景画的指路星,希什金—“森林歌手”,库因吉—神奇的风景画家,列维坦—为金秋礼赞的画家;图版:收录了四位画家的作品。
无论渍画或水墨,技法中均包含制作与手感的问题。欧洲复兴时代的油画大都不见笔触,其表面的柔和细腻决不可能单靠画笔完成,往往用手指或别的工具辅助渲染,类似磨漆画。所以有的画家因手指长期涂摸颜料而中毒。浪漫派以后讲究笔触了,画面保留着笔触,也保留了作者创作时心脏跳跃的记录。中国的文人画重视笔墨,反对制作,甚至将“画”改称“写。其实,制作或挥写并不是对立的,都是为表现不同意境的手段。我们说匠气,主要指作品的品位低,而不因其采用了制作的手法。中国古代的绘画也往往落款××制,皇帝手笔亦称御制。因文人画表现力的局限,当代画家用水拓、揉纸、加盐等等手法扩展绘画的表现能量,均无可非议。作品效果才是惟一评价的标准。我说效果,是指其是否表达了真诚的感情。故弄花招哗众取宠决不是艺术,倒是艺术大敌。手
《浮世绘流派史》以18个篇章详尽介绍了日本浮世绘的源流与发展脉络,以21个风格流派兴起的时间顺序排列,同时在各流派内,按名家生年降序逐一介绍其师承关系以及各自的艺术风格,为我们勾画了一个庞大而又清晰的浮世绘谱系,修正了我们以往“浮世绘等同于锦绘”的片面认识。本书收录了东京国立博物馆、京都国立博物馆及各名家藏品,以340余幅浮世绘大家具有代表性的大幅手绘、木版画作品,生动展现了浮世绘由手绘本到木版画的过渡发展,由最初上流社会赏玩转向社会大众审美消费的过程,从而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体会到日本浮世绘独有的艺术魅力。
贺中主编的《西藏多派唐卡经典赏鉴(附附册)》辑录了关于西藏多派唐卡的重要文献及其代表作品若干,是西藏迄今一部唐卡流派专辑,是研究、临习、品鉴、收藏唐卡不可多得的好书。名家编赏名画,自是妙意天成。《西藏多派唐卡经典赏鉴(附附册)》编录新颖,体例独到,内容详实可靠,较为全面反映了多派唐卡的各个方面,其文献价值尤为突出,值得再三玩味。
林风眠是我国现代艺术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创建的杭州国立艺术院,以“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为方针,博采众长,广聚人才,培养了如赵无极、朱德群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著名画家。同时,他自己是一位杰出的开派宗师。那么林风眠在他人生路上经历了些什么?他心理想些什么?他的艺术观念又是什么?他又是如何付之实践的而获得成功的?不妨读一读他的文集,从中可略知一二,受之启发。
龚贤(1618—1689年),又名岂贤,字半千,又字野遗,、岂贤,号半亩,又号柴丈人,江苏昆山人,早年曾参加复社活动,明末战乱时外出漂泊流离,入清隐居不出,他与同时活跃于金陵地区的画家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等并称“金陵八家”。工诗文,善行草,源自米芾,又不拘古法,自成一体。著有《香草堂集》。 《龚贤小品山水画》选其山水画20幅供广大画友临习。
为了迎接中国美术学院建校80周年,我院了一系列学术展览。《沧桑入画——吴冠中艺术展》即为系列展中的一个。 这本图册是为配合吴冠中先生回母校中国美术学院展览而编印的。图册中的作品即为展览的展品。为使大家更好地欣赏画作,走近画家,我们从吴先生的文章中选摘若干相关文字,参差穿插于画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