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九年(645),玄奘法师在印度求法十七年后,携佛经657部回到长安。三年后,唐太宗李世民为玄奘所译经文撰写序文,即《大唐三藏圣教序》。时为太子的李治受命作《述三藏圣记》一篇。玄奘收到《序》、《记》后,分别给李世民、李治写了谢表和谢启,李世民、李治又各作了答谢启。这四篇文字,与玄奘所译《心经》,构成《集王羲之圣教序》的完整内容。 《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唐咸亨三年(672)十二月立于长安大慈恩寺,由僧人怀仁集王羲之书而成。怀仁从唐内府所藏王羲之书迹及民间王字遗墨中集《圣教序》,历时二十四年。前人评价此碑: 天衣无缝,胜于自运 , 逸少真迹,咸萃其中 。由于王羲之真迹不存,此碑是后人学习行书和王字的佳范本之一。本书所刊为宋拓本,现藏于日本东京三井纪念美术馆。
孙过庭工文辞,擅草书,师法二王,宋代米芾以为“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书谱》,孙过庭撰并书于垂拱三年(687),历来被誉为“词翰双绝”:既是唐代著名的书法理论著作,也是后人学习草书之*范本。本书所刊纸本墨迹,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本书以战国中山王篆书为范本,介绍中山王篆书的特点及创作,集写60幅楹联,作品字形结构细长疏朗,线条飘逸流畅,是一本集实用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实用图书。
《古今名人读书法》采集古今三百余位名人读书心得,列为八百余则,上自孔孟,下至蔡元培、胡适之,以时代为序,依次罗列,便于检索。书末附相关书目数十种,并介绍其作者、版本、存佚,乃至内容之优劣,尤便查考。 《古今名人读书法》早于1940年由本馆以繁体竖排形式出版,后又多次重印。本次改成简体横排形式出版,只做了少量必要的校订,内容并无增删。
圆体书法自18世纪被英国的书法大师发展以来,一直因其流畅和优美而广受推崇,是社交书信、请柬和其他优雅交流中*受欢迎的书写风格。本书作者,一位享有盛名的书法教师,将提供全面而又循序渐进的指导。在对圆体字短暂而又迷人的历史作一番介绍后,作者即开始深入地讲解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的书写。每个字母都拆成各个笔画进行演示,讲解清晰透彻。读者还将读到关于彩色书写、正确用纸以及学习如何修版、改正与剪裁的详细介绍。此外,作者还展示如何用圆体字来写简单的段落和简短的语录或诗歌,解释信封、名片和请柬等商业用途的圆体字书写。
俗话说 字如其人 ,一手好字能够加深别人对你的好感,提高印象分,一手好字也能让人心情愉悦,在生活和学习中更易占得先机。很多人从小练字,辛勤刻苦,却始终进步缓慢,难以写出一手好字。为何?不得其法也。 《好好练字 由道至术的硬笔练习攻略》这本书通过准确清晰的图例和详尽解说,从笔法到结构、章法层层深入,教会读者掌握每一个精细繁复的运笔动作、每一种把字形搭建得情致盎然的方法,能够让读者学懂一个字,就能透彻理解一系列的书写原理规律。 它不像别的练字指导书那样,单纯强调照猫画虎的临摹,而是深入挖掘运笔技法,通过科学而体系化的训练,使读者在手、眼、心三方面都得到有效锻炼,能让读者高效扎实地掌握书写技法,自然地实现离开字帖仍能写出一手好字的目标。相信这本书,会是你学习硬笔书法*实用的入门宝典!
文徵明书法以小楷成就*高。明代王世贞称 待招(文徵明)以小楷名海内 ,清代朱和羹也认为 明楷以文衡山为** 。文徵明是继王羲之、赵孟頫之后第三座小楷高峰。其小楷早年取法智永、赵孟頫、欧阳询,后深入晋唐,专以钟繇、二王为法。文氏小楷清秀超逸,温纯精绝,深受各年龄阶段书法爱好者的青睐。 本书收录文徵明小楷作品如下: 《草堂十志》,册页,纵二十三点二厘米,横二十八点四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醉翁亭记》,纸本立轴,纵五十三点五厘米,横二十八点六厘米。 《盘谷叙》,纸本手卷,高十三点五厘米,横四十八点五厘米,今藏天津博物馆。 《归去来兮辞》,册页,高十三点七厘米,横十六点一厘米,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太上老君常清静经、老子列传》,册页,高二十九点九厘米,横十一厘米,今藏天津博物馆。 《太上老君
颜真卿(七○九 七八四),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邪(今山东临沂)。唐玄宗开元间举进士。曾任平原太守,世称 颜平原 。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平叛后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又称 颜鲁公 。其书师承褚遂良、张旭,正书开张雄伟,行书遒劲舒和,以圆转浑厚的笔致代替了方折劲巧的人笔法,以平稳厚重的结构代替欹侧秀美的二王书体,自成一家,称为 颜体 。颜真卿是继王羲之后对后世影响*的书法家。 《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唐大六年(七七一)四月刻立于江西抚州南城县,颜真卿撰并书。碑文摘录了《神仙传》中关于麻姑的传说,叙述了麻姑山仙坛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其他的神迹传闻以及麻姑山中修行者的道行。此碑据传毁于雷火,原碑拓本不存,然元、明时皆有翻刻。本书所刊为明翻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宋宗室,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官集贤直学士、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卒赠魏国公,谥文敏。元代书画大家。真、行、草、隶、篆无不精绝。 赵孟頫小楷书老子《道德经》全篇,纸本,纵24.5厘米,横618.6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该卷书于元延祐三年(1316年),赵孟頫时年六十三岁。该作字体工整秀丽,笔画精到,稳健中见姿媚,独具风格,是赵氏晚年小楷代表作。
《石门颂》,全称《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又称《杨孟文颂》。汉中太守王升撰文,颂扬原司隶校尉杨孟文复修栈道之事。隶书,二十二行,行三十、三十一字不等,汉建和二年(一四八)刻于陕西褒城东北褒斜谷石门崖壁,现藏汉中博物馆。 此碑历来为世人推崇,或言其 高浑 ,或言其 疏秀 ,或言 纵横劲拔 雄厚奔放 行笔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 ,总之很好地统一了雄浑肃穆与自然秀逸这两种对立的美感,甚为难得,是学习隶书的佳范本之一。
书圣王羲之真迹早已不存。流传至今的是王羲之真迹的古勾摹本和临写本。古勾摹本是依照原本墨迹双勾填墨,或双勾加写而成,形神兼备,可谓 下真迹一等 ,是后人学*书的法门和捷径。本书收录王羲之传本墨迹二十五件。《远宦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快雪时晴帖》《长风帖》《七月帖》《都下帖》《大道帖》,以上九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雨后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丧乱》《二谢》《得示》三帖,现藏日本东京宫内厅。《频有哀祸》《孔侍中》《忧悬》三帖,现藏日本东京前田育德会。《妹至帖》由日本私人收藏。《初月帖》《姨母帖》现藏辽宁省博物馆。《寒切帖》《干呕帖》,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上虞帖》现藏上海博物馆。《行穰帖》今存美国。《平安帖》现藏私人手中。《游目帖》据传已毁于战火。
赵孟頫(一二五四 一三二二),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宋宗室,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官集贤直学士、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卒赠魏国公,谥文敏。元代书画大家。真、行、草、隶、篆无不精绝,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元代虞集认为: 赵松雪书,笔既流利,学亦渊深,可谓书之兼学力天资,精奥神化而不可及矣。 《行书千字文》,绢本,纵二十六点五厘米,横三十七点四厘米。藏于故宫博物院。此卷为赵孟頫晚年得意之作,笔力苍劲、圆润、潇洒,笔法精熟,但韵致不失。明代书家莫是龙评曰: 昔人谓方圆一万里,上下数百年,无承旨书法,观此本信然。
本册《王铎书法墨迹》乃王铎45岁后所作,古律诗稿116首,手札尺牍6通,行书为主,兼真、草,笔力雄健,结字茂密,气势跌宕超逸,率意天真,节奏变化显著,既得险峻之致,又能复归平正,比其他的作品更加淋漓尽致,发挥个性。 此件墨迹内容之博,字数之多,较现存的王铎传世作品而言,堪称王铎一生之煌煌巨著。 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又字觉之。号十樵,又号嵩樵、痴樵 ,又号痴仙道人,孟津(今河南孟津)人。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累擢部尚书。福王南京称制等待为东阁大学士。入清官至大学士,擢礼部尚书。铎博学好古,工诗文。画山水宗荆、并、丘壑峻伟,皴擦不多,以晕染作气,傅以淡色,沉沉丰蕴,意趣自别。山水花木竹石,皆用书中关纽。间作兰、竹、梅、石,洒然有物外趣。尤擅书法,行草宗二王,正书师钟繇,亦多自出胸臆
本书依托颜真卿著名楷书代表作《勤礼碑》,将其碑拓字反转成墨迹字,集成锦言书法读物,融锦言书法临摹与创作于一体。全书共遴选荟萃1 8字的锦言108条,涉及大众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涵盖新时代脍炙人口的时尚经典锦言和民间题赠实用的传统经典锦言。 临摹范字 放大呈现,编排有同步简繁异三体并陈的释文,方便读者认读、辨识和临写;其中的一些非原碑范字,系根据原碑法度、优选原碑笔画部件,严谨地组拼而成,体现原碑风韵。 集字临创 精心营造七种常用书法幅式,提供通用的形制常识和临创细节提示;临创提示既注重临写提醒、避免误区,又注重初创指导、提供实操性示范,二者有机融合。另外,为了满足目标读者的新诉求,本书还特别配置有随书二维码视频,内容包括《勤礼碑》笔画书写和作品创作,前者供读者临写时速查,后者为
昊熙载(一七九九-一八七〇),原名廷扬,字熙载,后避清穆宗同治皇帝载醇讳,改字让之,号让翁、晚学居士、方竹丈人等。仪徵(今江苏扬州)人,清代书法家、篆刻家。昊熙载为包世臣之入室弟子,以篆、隶知名,取法邓石如但又不为其所囤,在邓氏风格基础上勇于出新,得舒展秀润之韵味。其于印亦是如此,昊昌硕赞其 守而不泥其迩,能自放而不逾其矩 ,后来刻印学邓者,多从昊处取法。 《与朱元思书》为南朝梁文学家昊均所作的山水小品,全文用一百四十余字生动地描绘出富春江沿岸的美好景致,表现出作者倾慕自然、隐逸山林的高洁志向。昊熙载以篆书录之,通篇结体疏朗俊秀,点画飘逸生动,行笔流畅稳健,一改乾、嘉诸人拘谨整齐之面目,将活泼灵动之势熔铸于字形体势当中,上紧下松,肉密外琉,方圆互参,深具妩媚秀雅之趣,在
钟明善教授所著《中国书法简史》是新中国成立后*部用现代汉语写成的书法史著作。1983年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后增加历代书论研究,成为《中国书法史》,再版3次,印刷11次。本书被日本书学泰斗今井凌雪和他的学生中村伸夫翻译,于1984 1989年在日本《书道研究》杂志连载5年,被评为 *受欢迎连载 之一。2015年《中国书法史》由日本筑波大学中村伸夫教授重译,日本美术新闻社分7卷出版,作为日本大中学生和书法爱好者学习中国书法的教材发行。 此次出版的增订本《中国书法史》在原书的基础上增加图例300多种,对近年新出土的古代书法作品进行了研究补充,全书20余万字,280页,随文附图500余张。 本书把中国书法置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背景下展开研究,以 意象 思维贯领全书;写作中始终坚持人民的立场和史学中的忧患意识;大量使用
历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编选的《宋拓集王羲之圣教序碑》共计2400余字,西安博物馆藏。此碑内容括唐太宗为玄奘法师翻译佛经而作的序文、太子李治作的序文以及玄奘写的谢表及心经,通称《三藏圣教序碑》。京师弘福寺僧怀仁集皇室所藏王羲之行书真迹成文,后镌刻成碑。此碑由于直接从唐代所存王羲之直一迹中摹出,保留了其书原貌,因而被历代书法家视为临书楷模。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是我国古代重要的行书范本之一,此拓本为西安碑林博物馆所藏北宋拓本,原为明内府所藏。
《白蕉给你讲书法》收录了近代帖学大家、学王杰出代表白蕉为书法初学者所编写的书论精华,涵盖选帖、执笔、工具、运笔等方面,全面系统地讲解了书法学习的理论、方法和应当注意的问题,对书法入门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