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考察了20世纪上半叶现代舞的发展历程。从*代现代舞者玛莎 格雷厄姆到50年代的阿尔文 艾利,作者清晰地展示了现代舞是如何诞生、发展以及确立其在现代艺术中的地位的。现代舞发端于20世纪初,*初的参与主体是白人女性(大部分为犹太人)、男同性恋者和非洲裔美国人,他们是20世纪初美国社会的边缘人群。正是这一因素决定了:从诞生之初,现代舞的艺术诉求和表达方式就与社会和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代舞者用身体发表着对于性别歧视、种族歧视以及各种社会偏见的强烈抗议 从 艺术为谁服务?艺术的社会功能是什么? 到 怎样通过舞蹈来表现美国和美国人?身为一名美国人意味着什么? 二战 之后,随着美国社会的繁荣发展,现代舞的政治诉求逐渐让位于纯粹的美学原则,并放下对抗性的姿态,与百老汇舞蹈和芭蕾舞等艺术类型进行了融合。
本书是我国有关大型晚会的专业用书。作者吕艺生凭借丰富的实践积累和同行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对大型晚会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总结与阐述内容丰富,资料详实,可读性强。本书内容涉及大型晚会策划、创意、结构、台本与串词的撰写、编排的艺术手法等。不仅对其复出并繁荣的历史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还对编创人员的构成、创作排演队伍的组织、生产指挥以及营销等进行了全面探讨。可作为编导、舞美设计、作曲家、撰稿者以及大型晚会组织者们的参考用书。
该书稿主体共分为粤剧发展简史、粤剧声腔简论、五部粤剧“传统剧”经典唱段赏析、五部粤剧“现代戏”经典唱段赏析、五部粤剧“现代戏”经典唱段赏析等,共五章。 该书稿从粤剧发展史、粤剧综合性多曲体声腔结构及音乐形态的角度,分别从传统戏、新编戏、现代戏的角度对 15 首粤剧经典唱段的赏析重点、关键点和赏析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学理分析与论述。该书稿将促进中山大学《粤剧经典唱段赏析与实践》公共通识课的开展和建设,并旨在将本课程打造成为“高雅艺术进校园”“传统文化进校园”艺术通识课的“金课”。
本书下设多个内容板块,收录中国传统戏曲剧评、书评作品,表演艺术理论,以及关于戏曲的文史钩沉、格律音韵整理研究等作品。本书秉持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理念,全面介绍和反映当代戏曲理论研究的成果,记录当下戏曲表演艺术的实践。坚持用客观、理性的姿态,为传统戏曲研究中的不同观点和各种论争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百家争鸣的舞台,这也正是海派学术研究的特质。本书编纂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将古老的戏曲艺术精粹保护和传承下去。
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均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基本信息 书 名 莎士比亚喜剧悲剧集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作 者 (英国)威廉·莎士比亚著 出版时间 20190801 I S B N 9787544777322 定价 49 开 本 大32开 装 帧 精装 版 次 1 字 数 0 (千字) 页 数 647 读者范围 大众
浙江作为越剧之乡,对越剧这一传统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本书以此为出发点,对越剧的产生及流派形成、越剧生角流派创始人的演唱特点、越剧旦角流派创始人的演唱特点、流派创始人的演唱个性、越剧流派传承人的演唱特点,以及越剧流派的作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2023年国庆期间,第四届“马季杯”全国大学生相声展演在天津师范大学圆满举行。本届展演由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中华曲艺学会、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政府主办。共收到作品336件(原创241件,占比71.73%),包括表演作品143件、文本作品188件、马季模仿秀作品5件,来自全国21个省份和新西兰、马来西亚两个国家,涵盖110所高校,包括32所双一流名校。经过严格评审,24个优秀文本作品脱颖而出,收录到这本《新蕊放歌》作品集当中。这些优秀作品,以马季艺术精神和马季艺术作品为垂范,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本书是“东方文化符号”丛书的一册。我国有许多丰富的口头传统表演,它们孕育在地域文化中,承载着当地的语言和文化特色。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3弹词的总称,是采用吴语徒口讲说表演的传统曲艺说书戏剧形式。它产生于苏州,并流行于苏、浙、沪一带,用苏州方言演唱。在苏州,评话和弹词被合称为“苏州评弹”,或简称“评弹”,其表演以长篇叙事为主,以半个月为期,深受当地市民喜爱。听评弹、看评弹节目,已成为当地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苏州评弹》从语言、技巧、演员等方面介绍了作为口头传统艺术的苏州评弹,分为“吴侬软语”“茶楼书场”“评弹技艺”“说书先生”“听客情怀”等章节,阐释了苏州人对苏州评弹的地方文化认同,展现了当前评弹的艺术生命力,保护和传承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本书收录汪曾祺创作的三十三篇文章,围绕中国戏曲展开,文笔细腻,情感真挚,独具魅力。 《我是怎样和戏曲结缘的》揭秘汪老与戏曲深厚的缘分;《读剧小札》是对戏曲理性、睿智的解读;《名优之死——纪念裘盛戎》追忆戏曲界名人,清淡笔触之下再现真纯的人性之美…… 戏如人生,尽是起伏跌宕;人生如戏,点滴自在我心。
《舞自炼格:中国舞剧“多型期”典型个案结构研究》选择的这些舞剧,是选择了第一手的资料占有,像早期的舒巧舞剧,其文本结构本身已经是许多当代观众从未见到的新鲜材料,《舞自炼格:中国舞剧“多型期”典型个案结构研究》联系编导,获得了较为丰富的第一种资料,写作基础扎实,不同于泛泛而论的随感式主观写作。《舞自炼格:中国舞剧“多型期”典型个案结构研究》将以严格的体例方式进行教材撰写,尤其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一门分析和编创舞剧的实效方法,使用了图表详细统计的做法,可参照性更强。
1953年,张云良的一家与赵艳秋、赵小秋母女等人,应邀从上海来到盐城,参加了盐城专区实验淮剧团。从此,他们就扎根盐城地区,成为“北派淮剧”的开拓者。他决定在故乡的淮剧团中,振作精神,做好榜样。全心投入,树立雄心,为淮剧事业作出贡献。 盐城专区实验淮剧团的前身,本是1950年在上海组成的“群艺剧团”。由筱云龙、顾神童任正、副团长。演员除了张云良、张韵良以外,还有顾艳琴、陶美君、陆少林、耿麟童、董桂英、施龙花、董月红、杨秀英等人,先后领衔主演。演出剧目,以传统老戏《白蛇传》、《六国封相》等与“连台本戏”为主。本书通过对张云良献身淮剧事业的描述,为读者展示了一个淮剧艺术发展的历史,并用一系列故事,将历史的片段串连起来,展现了艺术家张云良先生精彩的艺术人生。
《电视戏曲发展路径研究》是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分课题“电视戏曲栏目研究”成果。本书的研究对象是电视戏曲栏目以及相关节目,在系统梳理电视戏曲发展阶段过程的基础上,将研究重点放在新世纪电视戏曲栏目的发展与创新上,对栏目从策划、展示、反馈、总结的整个环节链进行分析,并对电视戏曲发展历史中的得失予以学术评判。本书整体风格以描述为主、理论为魂,采取点面结合的形式,对同类栏目进行整体阐述,对典型栏目进行深入剖析。此外,本书还力求站在国家电视发展与戏曲发展白皮书的高度,关注电视戏曲对于人们业余生活、文化人格以及传统审美方面的影响,探讨电视戏曲对于民族文化品格坚持所发挥的作用。
内容简介 古罗马皇帝卡利古拉在失去心爱的女人后,悟到一个“极其简单、极其明了、有点儿迂拙,但是很难发现”的真理,那就是“人要死亡,他们并不幸福”。为使生活在假象中的人们认识到世界的荒诞,卡利古拉化身暴君,把荒诞的世界、恶的命运的逻辑推行到特别。他施行暴虐、任意杀戮,使人深感难以活下去;既然人不理解命运,那他就装扮成命运,让人看清命运的面孔……本书另收加缪原创剧《卡利古拉》《误会》《正义者》,改编剧《医院风波》(原著:迪诺·布扎蒂)、《修女安魂曲》(原著:威廉·福克纳),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