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仅五星
  • 25-49元
  • 5折-7折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25-49元49-69元
折扣力度:
1折-3折3折-5折5折-7折7折以上
筛选:
    • 此物最相思——粤剧史料文萃
    •   ( 109 条评论 )
    • 蔡孝本 李红 /2016-06-01/ 广州出版社
    • 《此物相思 粤剧史料文萃》主要内容大致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梳理粤剧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二是解读粤剧艺术的风格特色,三是介绍不同历史阶段的代表性艺术家,四是概述粤剧现阶段传承和保护的情况,力求能翔实地记录、真实地反映粤剧的历史、发展现状、风格特色、代表人物等读者关心的热点,以更好地宣传和推广粤剧艺术。 继粤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之后,其社会价值和艺术特性得到了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的社会认同,在此过程中,社会各界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粤剧艺术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基于此种认识,广州粤艺发展中心联同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多年来切实做好挖掘、整理、研究粤剧传统艺术及粤剧史料等方面的工作。《此物相思 粤剧史料文萃》一书,也是对这些工作的系统的总结。

    • ¥41.5 ¥68 折扣:6.1折
    • 黄梅戏经典唱段100首(金版)
    •   ( 424 条评论 )
    • 徐高生 /2014-10-01/ 安徽文艺出版社
    • 《黄梅戏经典唱段100首(金版)》是作者精心为广大读者朋友们编写而成的此书。《黄梅戏经典唱段100首(金版)》由黄梅戏权威专家选编,从六十部优秀黄梅戏剧目中精选出100段经典唱段汇辑成册,分为 传统曲目 和 现代曲目 两大版块,是黄梅戏曲爱好者的大全宝典、戏剧票友的收藏珍版,又是专业人士教材,兼有实用性、欣赏性和保留价值。

    • ¥32 ¥48 折扣:6.7折
    • 昆曲日知录:幽梦谁边
    •   ( 224 条评论 )
    • 沈昳丽 /2021-01-0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本书是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沈昳丽的*本演剧随笔。她把演剧过成了日子,把昆曲视作有美感的生活方式,从传统剧目《紫钗记》《牡丹亭》《长生殿》表演上的 旧中求新 ,到新编剧目《红楼别梦》《椅子》的 新中守旧 新中创新 ,从传统戏剧舞台走到实验剧场、音乐剧场,赋予昆曲更多的表现力,实现昆曲和现代音乐的结合。创办 昳丽道场 ,台上台下,戏里戏外,以传播和弘扬昆曲文化为使命。本书记录了沈昳丽从艺35年来对舞台对戏剧持之以恒的思考与探索,读者即观众,字里行间,动静张弛,是场上做戏,但愿亦是心有灵犀。

    • ¥47.6 ¥68 折扣:7折
    • 时白林黄梅戏音乐唱腔选集
    •   ( 41 条评论 )
    • 时白林 /2019-08-01/ 安徽文艺出版社
    • 该选集是从时白林先生创作的黄梅戏舞台剧、电影、电视剧、广播剧中整理编辑而成的。时间跨度约50年,共40个剧目,145个唱段,有独唱、对唱、重唱、齐唱、帮腔、合唱等。影响较大、流传较广的有《天仙配》《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孟姜女》《江姐》等剧中的一些唱段。其中《天仙配》《女驸马》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时被中宣部、文化部等六部门评为 经典作品 。

    • ¥40 ¥60 折扣:6.7折
    • 十番音乐(福州)(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卷)丛书)
    •   ( 39 条评论 )
    • 黄忠钊 著 /2019-03-01/ 福建教育出版社
    • 本书对福建省*批入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十番音乐(福州) 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整理、加工、分析、归纳、提升等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全书包括 概述 曲谱 代表性乐班 代表性乐人简介 特色乐器图 特色乐器与乐队演奏图 六大部分。书的内容较为代表性地展现了福州地区的十番音乐特色,同时,还涵盖了南平、宁德、三明部分县市的十番音乐内容,较为典型地完成对该传统民族音乐的展现与分析。

    • ¥26.6 ¥40 折扣:6.7折
    • 昆曲:十五贯(中国戏曲海外传播工程)
    •   ( 39 条评论 )
    • 杨孝明 编译 /2015-07-01/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杨孝明翻译的《昆曲-十五贯》分为三章,**章为简介,扼要介绍了昆剧《十五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重获新生的过程。第二章对昆剧《十五贯》的形成过程及人物原型进行了探讨。第三章介绍剧情,对剧中人物况钟与其他主要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做了较详细的分析。书后附有剧本的英语译文。

    • ¥33.3 ¥50 折扣:6.7折
    • 二人转与东北文化传统
    •   ( 73 条评论 )
    • 杨旸杨朴 著 /2015-04-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该书试图回答与其他戏曲或曲艺形式相比,二人转为什么具有巨大的艺术裹卷力和冲击力。因此,该书首先探讨二人转与原始仪式关系问题;接着探讨二人转与萨满的关系,之后探讨二人转与东北神话的传统,*后探讨二人转文化传统争论。得出结论认为,二人转之所以产生巨大的艺术裹卷力和冲击力,首先是来自二人转的意象,是二人转因为连着这部东北文化史,才使二人转连着它的源头。也正因为连着它的源头,二人转才获得了无穷的艺术魅力。

    • ¥42 ¥60 折扣:7折
    • 越剧经典唱段100首(金版)
    •   ( 647 条评论 )
    • 连波 编著 /2014-08-01/ 安徽文艺出版社
    • 《越剧经典唱段100首(金版)》由三部分组成:部分为“名剧选段”——精选了五个经典性名剧中的若干核心性唱段,以展现全剧的主要内容、艺术风格及主人公的音乐形象,让我们从名剧名段中来追忆名家风采。第二部分为“独唱名段”——选编了各个剧目中有代表性的主要唱段。这58个唱段内容与形式较为统一,且能单独成段,易学易唱,供广大爱好者选用。第三部分为“对唱名段”——越剧以生旦戏为主,曾留下不少优秀的对唱唱段,但因篇幅有限,只能选择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五个有代表性的对唱唱段。这些唱段,不仅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且有深邃的美学意蕴,值得我们学习研究。

    • ¥26 ¥39 折扣:6.7折
    • 昆曲大观·名家访谈:北京 美国
    •   ( 103 条评论 )
    • 杨守松 /2017-03-01/ 作家出版社
    • 杨守松编*的《昆曲大观(名家访谈北京美国)( 精)》为北京、美国昆曲名家访谈录,采访对象涵盖 丛兆桓、侯少奎、张毓雯、乔燕和、陈安娜、尹继芳 等二十多位昆曲名家、曲家、学者,其中大部分是70 岁以上的昆曲艺术家,大体按照生旦净末丑的顺序排 列,采访内容涉及访谈者从艺经历、对昆曲的感想、 昆曲的前尘往事,该书口述历史,如同昆曲活化石。

    • ¥46 ¥69 折扣:6.7折
    • 昆曲:班昭(中国戏曲海外传播工程)
    •   ( 22 条评论 )
    • 李慧明 编译 /2015-07-01/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昆曲《班昭》讲述了东汉时期生在儒学(史学)世家的女史学家班昭,如何在父兄相继去世以后,继承他们的遗志,排除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终于把中国历史上**部断代史《汉书》补充完整的故事。情节感人,寓意深刻,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剧,给读者带来一次非凡的精神洗礼。除了昆曲剧本,本书还用大量的笔墨介绍了班昭和她生活的年代以及她的家庭背景,可帮助读者更深一步理解该剧的精华。

    • ¥38.6 ¥58 折扣:6.7折
    • 中国越剧走向何方——近20年来中国越剧研究
    •   ( 280 条评论 )
    • 张艳梅 著 /2012-10-01/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张艳梅的这本著作《中国越剧走向何方(近20年来中国越剧研究)》共六大章节,从当代越剧生存现状和走向探索中提炼出六大问题,梳理和剖析了越剧在进入现代化社会和语境中的诸多困境和种种探索,以及越剧界的前辈和今日不甘寂寞的探索创造者的活跃的思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深刻地抓住了当代越剧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中国越剧走向何方(近20年来中国越剧研究)》的一个特点是历史观念和美学观点相结合,对越剧的历史和现状的种种问题都有冷静、独立的思考和分析。

    • ¥26.1 ¥38 折扣:6.9折
    • 昆曲大观·玉山曲话
    •   ( 109 条评论 )
    • 杨守松 /2017-05-23/ 作家出版社
    • 《昆曲大观 玉山曲话》 用一篇篇小短文留下曲家、曲友、曲迷们与昆曲不得不说的小故事,仿佛一个昆曲小品集,短小精悍,生趣盎然。文集横亘古今,跋涉四海,记录了作者所感所想,所思所悟,是昆曲世界的小小万花筒。

    • ¥44.6 ¥67 折扣:6.7折
    • 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
    •   ( 154 条评论 )
    • 解玺璋解宏乾 编著 /2012-06-01/ 北京日报出版社
    • 《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由解玺璋、解宏乾编著,当他们有意或无意地把一件道具、一件戏装、一个签名、一封来信、一件公函、一份手稿保存或收藏起来的时候,也许已经意识到,这些收藏将会承传北京人艺历史文化传统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价值已经凸显出来。这些收藏,像一棵大树的年轮一样,记录着北京人艺成长的历史。

    • ¥37.3 ¥58 折扣:6.4折
    • 传统二人转的表演艺术
    •   ( 11 条评论 )
    • 杨朴杨旸 著 /2016-04-01/ 中国戏剧出版社
    • 《传统二人转的表演艺术》是一本对传统二人转表演艺术进行专门研究的理论*作,作者杨朴、杨旸从二人转的历史、传承过程、艺术特征、演出风格等不同的方面对传统二人转的表演艺术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论述。全书分为戏拟体系、丑旦构架、跳进跳出、滑稽风格、说口艺术、表演形式、原初形态等七章,此书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26.2 ¥38 折扣:6.9折
    • 潮剧与潮乐(岭南文化书系·潮汕文化丛书)
    •   ( 36 条评论 )
    • 陈韩星 著 /2018-06-01/ 暨南大学出版社
    • 岭南文化书系 由《广府文化丛书》、《潮汕文化丛书》及《客家文化丛书》三大丛书共30种读本组成,历史胜迹、民居建筑、地方先贤、方言词曲、工艺美术、饮食风尚无所不有,试图从地域分类的角度完整展现岭南文化的风貌和精髓。 《潮剧与潮乐》是 岭南文化书系 系列之 潮汕文化丛书 中的一册。 《潮剧与潮乐》分为潮剧、潮乐上下两编内容。

    • ¥45.3 ¥68 折扣:6.7折
    • 上海戏曲史稿
    •   ( 63 条评论 )
    • 曹凌燕 /2018-04-01/ 中国书籍出版社
    • 《上海戏曲史稿》分8章,采用史论结合的方法,全面梳理了上海戏曲从古代至2009年数百年间的历史演变轨迹.对不同时期有关戏曲代表性剧种、剧目、人物及创作潮流、演出状况、体制机制、重大事件、交流活动、理论宣传、文化生态等方面的主要情况,或分门别类、各有侧重,或整体观照、系统把握,加以探讨和论述,构成一部完整的上海戏曲史论专著。

    • ¥48 ¥72 折扣:6.7折
    • 我的京昆生涯
    •   ( 43 条评论 )
    • 陈姿彤李丹青 /2020-07-10/ 上海大学出版社
    • 丛书内容简介 上海音像资料馆口述历史工作室团队自2006年起,即致力于以 口述历史 的方式采集资料,用影像记录上海城市的发展,传承文化,力争建立全面、真实、生动的有关上海文化历史发展各方面的口述档案。多年来,形成了SMG特有的 口述历史 品牌,在国内享有盛誉,并2次获得 国际电视资料联合会(FIAT) 媒资保存类大奖提名。项目团队先后获得 上海市非物质文化保护先进集体 等荣誉称号。 此次推出的 老艺术家口述历史 丛书,就是以该团队十余年来从事口述历史采访工作所形成的大量口述素材为基础整理而成,*可能地保留了老艺术家们口述过程中的原汁原味,力争通过文字的形式生动再现老艺术家们的成长、成才以及从艺经历,与读者分享老艺术家们数十年舞台积累背后的体会及感悟。 《我的京昆生涯》:由16位京昆老艺术家口述采访音频编辑

    • ¥43.3 ¥65 折扣:6.7折
    • 张云霞越剧唱腔精选 唐惠良
    •   ( 1 条评论 )
    • 唐惠良 /2013-08-01/ 上海音乐出版社
    • 《张云霞越剧唱腔精选》将张云霞精华的曲目统统收入其中。张云霞的唱腔别具一格、委婉细腻。初宗“袁派”,后兼蓄并收。戏路宽广、表演细腻、唱腔华美,塑造了大批传统剧和现代剧中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

    • ¥40.3 ¥63 折扣:6.4折
    • 轻松学越剧唱段108首越剧唱段108首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   ( 7 条评论 )
    • 曾嵘 主编 /2015-08-01/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 《轻松学越剧唱段108首》由曾嵘主编。《轻松学越剧唱段108首》关键词:越剧、唱腔、选集。适台广大戏迷票友,收录经典越剧唱段,曲目丰富流派纷呈。《轻松学越剧唱段108首》内容包括:莫不是步摇得宝簪玲珑(《西厢记》崔莺莺唱段),若不是张解元他识人多(《西厢记》崔莺莺唱段),千悔恨,万悔恨(《祥林嫂》祥林嫂唱段),听他一番心醉话(《祥林嫂》祥林嫂唱段),雪满地风满天(《祥林嫂》祥林嫂唱段),曾记得当年京口初相逢(《双烈记》梁红玉唱段),我家有个小九妹(《梁山伯与祝英台》祝英台唱段),记得草桥两结拜(《梁山伯与祝英台》祝英台唱段),海神爷降下了勾魂的令(《情探》敫桂英唱段)等。

    • ¥26.4 ¥40 折扣:6.6折
    • 潮剧史(上编)(叙述潮剧产生发展的历史,勾勒潮剧变革演化的轨迹约600年来首一部潮剧史著作填补学术空白,为当下潮剧改革作
    •   ( 59 条评论 )
    • 吴国钦 林淳钧 /2016-01-01/ 花城出版社
    • 在全国二三百个地方戏曲剧种中,潮剧因悠久的历史传统、鲜明的地方特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而独树一帜。然而和兄弟剧种比起来,潮剧的历史研究依然滞后,至今尚未有一书对其历史源流进行梳理,不得不令人扼腕。这也是两位八十上下的老学者挑起这副重担的意义所在。 上编论述潮剧从明代产生到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包括潮剧之诞生论及源流“第五声腔”、明代的七种戏文、剧本的来龙去脉,从明朝到清朝的舞台、演出变化。以详实的论据提出全新的看法,即潮剧距今已有580年历史,而非原来普遍认为的400年。明本潮州戏文七种的出现,为明代潮州地区的社会生活、民情风俗、语言运用等提供了宝贵资料。 《潮剧史》除了勾勒其发展的历史, “辨其讹谈,论其疑似”也是文章的精彩所在,这是功力使然,也是作者“治学惟劬,持论惟谨”的学术态度使然。

    • ¥44.8 ¥65 折扣:6.9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