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仅五星
  • 49-69元
  • 7折以上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25-49元49-69元
折扣力度:
1折-3折3折-5折5折-7折7折以上
筛选:
    • 藏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   ( 139 条评论 )
    • 李云 著 /2014-08-01/ 文化艺术出版社
    • 藏戏是现存中国戏曲剧种中为古老的剧种之一。据传广场演出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其他一些大剧种,如京剧、昆曲、川剧等,历史都比藏戏短。藏戏源于西藏各地,流传在雪域高原的各个角落,基本没有受到外界或外民族文化艺术的影响,因此,它们不仅在国内戏曲艺术中非常奇特,而且在世界各国的戏曲艺术中也是十分罕见。李云、王文章主编的《藏戏》力图以翔实的材料、生动的故事和丰富的图片将这一古老神奇的文化形态——藏戏艺术呈现于读者面前。

    • ¥53.8 ¥56 折扣:9.6折
    • 黄梅戏唱词的韵律语法研究
    •   ( 42 条评论 )
    • 张莹 著 /2020-04-01/ 安徽大学出版社
    • 语言与韵律的关系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问题。本书选择黄梅戏中的代表性剧目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黄梅戏唱词的语言。既有对某一时期黄梅戏唱词的共时描写,又涉及黄梅戏唱词的历时变化;既有对黄梅戏唱词的单独考察,又涉及五大剧种之间的比较,揭示了韵律对黄梅戏唱词语言的影响,并对唱词创作提出了建议。本书既可以给语言学和戏曲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也适合所有对语言学和戏曲语言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 ¥58 ¥58 折扣:10折
    • 婺源徽剧史论(婺源徽剧研究)
    •   ( 26 条评论 )
    • 汪晓万 /2019-07-01/ 江西人民出版社
    • 徽剧是中国戏曲 活化石 之一,它身上有着我国古代戏曲从曲牌体过渡到板腔体的痕迹,同时也保留了许多高腔音乐和目连戏音乐,其舞台表演也表现得很古朴,但是随着清末民初京剧的漫延,安徽等地的徽剧也逐渐京剧化,徽剧在当地基本消亡,但是婺源徽剧由于受京剧回流的影响较少,因此其身上仍保留了许多老徽班的特色,包括它的剧目、唱腔音乐、演出习俗以及表演体系,这些对今天的戏曲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与历史文化价值。 本书追溯了婺源徽剧的产生和发展,繁荣与凋敝以及抢救与挖掘的历史沿革。

    • ¥51 ¥56 折扣:9.1折
    • 义乌婺剧剧作选(第10辑)
    •   ( 18 条评论 )
    • 义乌丛书编纂委员会陈良友 整理 /2018-09-01/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婺剧,俗称 金华戏 ,是中国浙江省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以金华地区为中心,流行于金华、丽水、临海、建德、衢州、淳安等地,是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种声腔的合班。因金华古称婺州,遂称婺剧。折子戏中的 折 ,是划分演唱场次的单位,戏剧的一折,是本戏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片段。折子戏是指有独立体系、有完整故事情节的一场或几场小戏,它别具特色,是本戏中的精华。义乌民间称其为 拆出 剧头 摘锦 。 本辑收录流传于义乌地区的婺剧折子戏,包括《太师回朝》《三闯辕门》《借云破曹》《送徐庶》《千里走单骑》《临江会》等25出在义乌城乡广为传演、深受大众喜爱的婺剧小戏。书稿由珍藏本的手抄稿誊录,质量较高,具有较大的出版价值。

    • ¥54.6 ¥78 折扣:7折
    • 张云霞越剧唱腔精选(附CD4张)
    •   ( 69 条评论 )
    • 唐惠良 /2013-08-01/ 上海音乐出版社
    • 《上海越剧名家唱腔精选系列:张云霞越剧唱腔精选》将张云霞*精华的曲目统统收入其中。 张云霞的唱腔别具一格、委婉细腻。初宗 袁派 ,后兼蓄并收。戏路宽广、表演细腻、唱腔华美,塑造了大批传统剧和现代剧中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

    • ¥60.5 ¥63 折扣:9.6折
    • 西藏藏戏形态研究
    •   ( 68 条评论 )
    • 李宜辛雷乾 /2016-09-30/ 中山大学出版社
    • 西藏藏戏在广泛吸收本土苯教祭祀仪式,佛教羌姆舞蹈,民间说唱和民间歌舞艺术的基础上又汲取了印度外来文化的滋养而形成。戴面具表演时藏戏的基本特征。藏戏面具中不同色彩的面具不仅象征角色各自不同的身份、地位及其个性特征,同事也蕴含着对角色在道德层面上的褒贬评判。西藏藏戏服饰既汲取了藏民族生活袍服风格,又深受宗教文化、汉族、蒙古族、回族等其他民族服饰文化元素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城市化、浓郁的文化象征意蕴以及实用性和美化性兼容的特征。藏戏唱腔具有以人定曲,专人专曲、高亢悠扬等风格特征。民间传统藏戏班、民间新建藏戏队和自治区藏剧团共同构成当下西藏藏戏的组织形态,民间新建藏戏队和自治区藏剧团统统构成当下西藏藏戏的组织形态,形成业余演出团体和专业演出团体彼此互补、统统传承藏戏的局面。

    • ¥49.1 ¥68 折扣:7.2折
    • 民间演剧与戏神信仰研究
    •   ( 161 条评论 )
    • 陈志勇 /2017-05-31/ 中山大学出版社
    • 本书以戏曲行业神信仰文化为研究对象,宏观考察戏神信仰的发展历史、地域分布、来源及其特点,考镜老郎神、田公元帅、二郎神三大戏神系统之源流,选取与道教密切相关的戏神和独具地方剧种文化特色的戏神作为研究个案,探究戏曲艺术(或行业)与娼妓神、音乐神、傩戏神、影戏神的近缘关系,探赜戏神信仰文化背后隐藏的伶人群体精神世界,勾画戏神信仰与早期戏剧形态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发中国戏剧发生学的思考。

    • ¥64.2 ¥89 折扣:7.2折
    • 京昆唱腔鼓套子(中国戏曲学院晚霞工程丛书)
    •   ( 24 条评论 )
    • 刘越 编著 /2020-07-01/ 文化艺术出版社
    • 京剧打击乐是京剧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乐队中起着主导作用。京剧打击乐之首是板鼓,板鼓的指挥手段分为两大系统,即单楗指挥系统和双楗指挥系统。每个系统都有其完善的指挥规范和套路,对这种规范和套路一般称为 鼓套子 。 鼓套子 即鼓师为衬托各种唱腔过门,以檀板和鼓楗按上述两种指挥系统的规范和套路,在单皮鼓上演奏的各种鼓板套点。它与唱腔过门相互配合,为旋律支撑节奏。京剧唱腔过门 鼓套子 程式繁多,用法各异,作者凭多年创作经验,对前人演奏法加以分析、提炼,找出规律行的东西,进而上升到理论,为后人留下了宝贵财富。该稿专业性强,作者旨在总结前人成果,加以改进,形成一套传承后世的研究成果,以方便后人借鉴使用。

    • ¥55.7 ¥58 折扣:9.6折
    • 晚清民国时期广州粤剧城市化研究
    •   ( 69 条评论 )
    • 黄纯 /2018-06-30/ 中山大学出版社
    • 粤剧与中国大多数地区剧种一样,根源于乡土社会的祭祀戏剧或仪式戏剧,随后进入城市,成为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晚清民国时期,是粤剧实现城市化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承先启后,是新与旧、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等话语并存,且相互碰撞、交融和异变的关键时期。广州是中国近代开风气之先的城市之一,粤剧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广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晚清民国时期甚至是广州城市文化的艺术折射和重要象征。因此,本书将晚清民国时期广州地区的粤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梳理演出形态、传播途径、演出功能、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变化,挖掘城市演剧的内在生成机制和发展演变规律,拓展戏剧研究的理论视野,为传统戏剧在当代城市的传承发展提供借鉴蓝本。

    • ¥56.3 ¥78 折扣:7.2折
    • 山东地方戏曲小剧种研究
    •   ( 32 条评论 )
    • 周爱华 著 /2019-07-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本课题聚焦于山东地方戏曲小剧种,在广泛而深入的田野调查基础上,以大量手资料为依据,结合戏曲发展史、文学艺术理论的相关学术积累,厘清相关概念,分析小剧种的发展渊源、美学特征、文化价值及现实意义,同时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相关措施,力求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全面、系统、活态地呈现山东地方戏曲小剧种发展全景。

    • ¥68.3 ¥89 折扣:7.7折
    • 东北秧歌手绢花技巧教材与教法 附DVD一张
    •   ( 39 条评论 )
    • 李佳金茸 主编 /2015-02-01/ 上海音乐出版社
    • 本教材由基本概念、手绢花基础训练、手绢花技巧基础训练、手绢花技巧表演训练、表演组合范例,五个章节构成。以东北秧歌手绢花为训练核心,由浅入深,从单一元素到综合训练,使学生在把握东北秧歌的审美特征的基础上更深入了解手绢花的做法以及手绢花技巧。

    • ¥55.7 ¥58 折扣:9.6折
    • 南北皮黄戏史述--中华戏剧学丛刊
    •   ( 28 条评论 )
    • 于质彬 /2014-09-01/ 中华书局
    • 本书是中华戏剧学丛刊第二种,是著名京剧史家于质彬先生的代表作。此书记述皮黄戏形成与发展的历程,起于明末清初,至于清末民初。全书破除史书著述线性描述的局限,努力使线性与板块两种叙述结合,采用纵向与横向交错的记述方法。纵向主要叙述皮黄戏的形成过程、进京徽班的嬗变、皮黄戏新秀—京剧的出现、苏皖浙徽班戏继续发展、南方京剧的崛起、清末民初的南派京剧,横向主要叙述清中叶以降两湖两广等地徽班的活动与皮黄腔系地方戏曲剧种的形成与发展,拟表明(一)徽班为皮黄戏之祖,(二)皮黄腔系剧种各有千秋,绝非只有京剧一种,(三)研究皮黄戏必须有全面的视角,否则会以偏概全。本书是研究京剧史富盛名的一部杰作,其书不仅详写京剧进京后称盛舞台的景象,更对南派京剧的论述也较为翔实,如南派“四大须生”“三大坤伶

    • ¥53.7 ¥68 折扣:7.9折
    • 马莉莉沪剧唱腔精选(附CD二张)
    •   ( 34 条评论 )
    • 马莉莉 编著 /2010-08-01/ 上海音乐出版社
    • 本书选自二十三部剧目的七十段唱腔 当然,它们只是我所演剧目的一部分,按演出年份顺序排列。不知是不是巧合,1970年爱华沪剧团上演京剧版《红灯记》,让刚满二十岁的我担纲李铁梅,这是我艺术生涯中的*个女主角;2005年上海沪剧院复演 爱华 版的《红灯记》,时隔三十五年,我从当年的李铁梅 升格 为李奶奶,这是我塑造的*后一个舞台形象。就好像是一种天意,天衣无缝地圆满了我的艺术道路 从原点回到原点,那么圆顺,那么美好,我怎能不珍惜?所以,《马莉莉沪剧唱腔精选》始于《红灯记》,终于《红灯记》,暗合着我的自传《灯,总是亮着》。

    • ¥65.3 ¥68 折扣:9.6折
    • 我的淮剧生涯
    •   ( 36 条评论 )
    • 陈家彦李丹青 /2020-07-15/ 上海大学出版社
    • 丛书内容简介 上海音像资料馆口述历史工作室团队自2006年起,即致力于以 口述历史 的方式采集资料,用影像记录上海城市的发展,传承文化,力争建立全面、真实、生动的有关上海文化历史发展各方面的口述档案。多年来,形成了SMG特有的 口述历史 品牌,在国内享有盛誉,并2次获得 国际电视资料联合会(FIAT) 媒资保存类大奖提名。项目团队先后获得 上海市非物质文化保护先进集体 等荣誉称号。 此次推出的 老艺术家口述历史 丛书,就是以该团队十余年来从事口述历史采访工作所形成的大量口述素材为基础整理而成,*可能地保留了老艺术家们口述过程中的原汁原味,力争通过文字的形式生动再现老艺术家们的成长、成才以及从艺经历,与读者分享老艺术家们数十年舞台积累背后的体会及感悟。 《我的淮剧生涯》:本书集中收录了一批淮剧退休老艺术

    • ¥54.5 ¥69 折扣:7.9折
    • 尹桂芳越剧唱腔精选 附CD三张
    •   ( 72 条评论 )
    • 上海越剧艺术研究中心 编,连波 主编,曾嵘 副主编 /2014-08-01/ 上海音乐出版社
    • 《尹桂芳越剧唱腔精选》系 上海越剧名家唱腔精选》中的一本,此系列图书是按各行当的唱腔特点进行编写。书中不仅精选了尹桂芳的唱腔名段,还附有大量珍贵历史剧照,让我们更加真实全面地了解越剧名家的成长。随书还附赠3张CD,精选了尹桂芳在经典越剧中的精彩唱段。对越剧传承者和越剧唱腔音乐研究者,都是一份极好的资料,对越剧爱好者,是一部内容极其丰富的唱腔选集。

    • ¥65.3 ¥68 折扣:9.6折
    • 一桌两椅.夜奔
    •   ( 22 条评论 )
    • 荣念曾 柯 军 王晓映 /2015-09-01/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专业专注纯粹的艺术前沿工作者 历经打磨的传统与当代剧场精品 一本书 历经 11 年,华人实验艺术先驱荣念曾与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柯军打造经典实验剧《夜奔》,在国际国内上演不衰,本书收纳剧本文稿、导演手记、演出精美剧照,以及国际国内著名戏剧界人士评论、创作文谈。 中英文双语出版,香港进念二十面体特别协助英文翻译。 一张碟 收录四个版本的《夜奔》片段 —— 昆曲 南昆武生 传自著名京昆表演艺术家张金龙 昆曲 南昆老生 传自“传”字辈昆曲名家郑传鉴 昆曲 北昆武生 传自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侯少奎 实验剧 《夜奔》荣念曾导演 柯军主演 四段《夜奔》,均为首次公开出版,极具观赏、学术和文献价值。 设计体验 1. 封面 云南定制白色手工纸,极简、极简、极简,彷如纯粹冰冷的雪地,上演理性与感性的冲突。 2.

    • ¥68.6 ¥98 折扣:7折
    • 越剧-上海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丛书
    •   ( 55 条评论 )
    • 黄德君 主编 /2010-02-01/ 上海文化出版社
    • 越剧在百年诞辰和进入上海九十年之际,被国务院批准列入“批*非物质义化遗产名录”,这对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戏曲艺术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尤其对越剧存新百年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越剧犹如一条溪水,从浙江嵊县的山野发源,汩汩流出,流进上海这个中外文化交汇的“海”,变得蔚为大观。著名的戏剧理论家郭汉城先生说:“越剧是中国近代有代表性的剧种”。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丛书《越剧》卷一书记述了上海越剧发展的轨迹、文化品性、艺术特色、经典剧目等各方面情况,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越剧艰难曲折又曾有过辉煌的历史。这部历史,是越剧几代人共同写下的,其中交织着多少汗水与血泪、苦恼与希望、奋斗与追求。每个想了解上海文化特色和越剧艺术的人,看了本书都会有所收获

    • ¥53.7 ¥68 折扣:7.9折
    • 昆坛求艺六十年——沈世华昆剧生涯
    •   ( 51 条评论 )
    • 沈世华 张一帆 钮骠 /2016-03-01/ 北京出版社
    • 本书是昆曲名家、著名闺门旦演员、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沈世华的口述作品,由戏曲研究界青年才俊张一帆博士记述整理。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在上篇中,沈世华老师回顾了自己从艺六十年来的昆曲人生,从儿时写起,以今日终了,里面有传字辈的辛酸经历,有 十五贯 进京的来龙去脉,对其中每一个细节也不放过,改革开放直至新世纪以来国内戏剧市场的反复,时间跨度大,涉及人物多,不仅是沈老师自己的艺术人生的反思与总结,还体现了当代史背景下的戏剧圈的变迁,是对六十年来甚至是百余年昆曲艺术的兴衰成败的反思。 本书下篇主要是对沈世华昆曲艺术理论与实践的总结,沈老师以著名的折子戏为例,系统讲述了通过沈老师传承下来的传统折子戏的一招一式以及她的个人体会,还原了昆曲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项目的本来面目,资料价值极大

    • ¥58.5 ¥78 折扣:7.5折
    • 广府戏班史
    •   ( 11 条评论 )
    • 黄伟 著 /2012-12-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二者都是指广肘戏班,是同一剧种在不閘叫代的称呼,代表了广府戏班发展历史的两个阶段。“红船班”代表的足传统乡村粤剧,它以广大农村及乡镇为演出阵地,以“红船”为戏班的运输丁具和艺人居住生活的地方,放称作“红船班”。“省港班”代表的是现代都市粤剧,出其主要巡演于省城广州和香港、澳门等大城市,故称“省港班”。由于城市之司的陆上交通方便队捷,古老的红船已不能适应现代都市的快节奏生活方式,因而在省港班兴盛之时,红船虽没有消亡,但其功能已大大消减,仅限于运载衣箱画景及偶尔下乡演出之用,“红船班”变成了“落乡班”的代名词,而省港班则取代了红船班的地位而成为广府戏班的代表。 《广府文化丛书:广府戏班史》以广府戏班的发展历史为序,共分七章。

    • ¥54.5 ¥69 折扣:7.9折
    • 昆曲大观·名家访谈:杭州 温州 郴州
    •   ( 117 条评论 )
    • 杨守松 /2017-05-17/ 作家出版社
    • 《昆曲大观 名家访谈:杭州 温州 郴州》为杭州、温州、郴州三地昆曲名家访谈录,采访对象涵盖汪世瑜、沈世华 、龚世葵、张世铮 、王奉梅、雷子文等二十多位昆曲名家、曲家、学者, 其中大部分是70岁以上的昆曲艺术家,大体按照生旦净末丑的顺序排列,采访内容涉及访谈者从艺经历、对昆曲的感想、昆曲的前尘往事,该书口述历史,如同昆曲活化石。

    • ¥64.3 ¥67 折扣:9.6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