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者真的在看指挥吗? 指挥真的能对演出有什么影响吗? 没有指挥,乐团不是也能演奏得很好吗? 除了站着挥舞棒子,指挥好像也没干什么。 指挥是乐团的灵魂,却常常遭遇上述质疑和误解。本书不是一本指挥技术手册,也不是一部指挥艺术理论著作,而是一本指挥家的艺术心得。 作者凭借丰富的经验、非凡的洞察力、简洁幽默的语言,阐述了指挥的本质、指挥与音乐及乐队的关系,指挥面临的个人和公共问题等 ,让我们对指挥在塑造音乐时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音乐爱好者,都能从本书获得启发,从而更好地欣赏音乐。
本书共十六章,前十五章是上篇,第十六章是下篇。 上篇教授的是合唱指挥技法。上篇中具有特色的内容是:第二章中的 拍点的形成 ,第三章中的 图式 的多样化,第四章中的 预备拍、起拍 屏息刹那 停顿的预备拍 ,第六章中的 旋律线 ,第七章中的 控制性挥拍 顿挫拍 ,第九章中的 后半拍 指挥重音与乐理重音 ,第十三章中的 非规范图式 反拍子 横打 打词不打曲 。 本书是一本教程,教程的着重点除了它的系统性、循序性外,还必须注重实用性。下篇为指挥实践,内容为陈国权老师编配的29首精品合唱作品教学谱,所选曲目大都是既有艺术价值又有指挥教学意义的合唱作品。 许多指挥教材往往只是在曲目后面附上指挥的注意要点,而本书则是先在曲目前面提出要点,并随着音乐的铺展,在需要提醒指挥注意之处的曲目乐谱上方作出注释。这有点类似 笔
《曲式与作品分析基础教程》是西安音乐学院校本教材,包括 曲式学 与 作品分析 两个方面。全书针对作曲技术理论专业、计算机音乐专业和表演专业指挥方向及指挥艺术指导方向,包含有关音乐作品结构规律的曲式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曲式学知识,结合和声、复调、管弦乐配器和音乐史学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具体分析某一作品的结构形式及其与内容表现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读谱能力和对作品风格把握的能力,并为主科学习和论文写作奠定理论基础。《曲式与作品分析基础教程》适合高校音乐专业师生使用。
《节奏应用》分为:基本节奏、连线节奏和一个可选部分。可选部分可以根据教学进度由老师自行选择是否讲解,也可以由学生自行进行深入研究。*后附件章节是100首节奏练习曲,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进度选择难度相当的练习曲作为辅助练习。教材以每一种节奏形态为独立讲解章节,内容包括节奏的形态认知、训练方法及模式变化、乐曲分析及听写、实际应用与创作练习。在教材中强调练习节奏的灵活性与瞬间反映的快速性,从*章节开始,就采用了独有的 组合式 练习法,让练习更灵活多变,而且顺序和方向可有老师指定,这样的练习能够锻炼学生的节奏反应能力,强化学生对于节奏的熟练度。
这本中提琴版的克莱采尔42首练习曲,根据小提琴的同名教程改编,特别是在弓、指法、符号标记方面,作出了更加符合中提琴演奏与练习特点的编订。本书的亮点在于:每课练习曲之前都会有详细、到位的练习要点分析,并且配以多种弓法范例,以供练习使用。习练者能够更加清晰与准确的抓住重点,获得更好的练习效果,从而较快的提高演奏水平。克莱采尔练习曲多年来都是小提琴与中提琴演奏者的必练曲目,而目前市面上的此中提琴版练习曲,只是对于小提琴版的简单移植,并不具备此书所著的内容,因此编写与出版此书对中提琴教学与演奏来说意义重大。
该曲集选取了全国近期新修订的小学音乐课标教材的“歌曲”部分,包括人音版、人教版、西师版、湘艺版、花粤版、接力版、冀少版、苏少等。曲集共四册,本册是第三册,精选了《小猴子有礼貌》《星光恰恰恰》《旋转的童年》《小纸船的梦》等,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选曲全面,精选了全国入选的8套音乐课标教材中,共同出现的、频率高的经典歌曲,以及各版本有代表性的、优秀的地方民歌、儿歌等;二是曲目量大,包括全国绝大部分小学音乐课标教材中出现的歌曲,全国各地学生均可使用;三是内容实用,考虑到全国各地一线教师不同的读谱习惯,每首歌曲均以五线谱和简谱对照呈现,并按照适合小学生歌唱的音域范围给歌曲定调进行编配,使小朋友们能够在老师的琴声中同步歌唱;四是配套资料丰富,我们为每首歌曲录制了示范音频,以二维码的形式呈
贾达群编著的《作曲与分析——音乐结构:形态、构态、对位以及二元性》是 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0BD039)。本书以结构学理论为经,以分析方法为纬,立足于作曲实践,将音乐结构的认知范围扩大到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历史学、哲学以及美学等多个领域和多重层面;用多元方式和视角层层透视音乐结构形态的诸种问题,以形成并构建对音乐结构和形式之逻辑构态的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以逆向思维方式进入音乐作品,力图还原作曲家创作时的状态及过程,并通过对该状态和过程在作品中显露出来的形式化内容的分析和解读,找到深入作品内核 为便捷与合理的路径,由表及里地论证音乐作品的深层结构——天然结构态;再通过多视角、立体化地揭示音乐结构的对位关系,进一步探求音乐结构的静态文本与动态音响之间的二元性特点及关系并试图寻找两者同
《亚非拉回忆》内容简介: 在闽南语流行歌曲之中,有 四、月、望、雨 之说,指的便是《四季红》《月夜愁》《望春风》《雨夜花》四首闽南语歌谣,这四首歌谣在面世之初都曾造成一时轰动,即使经过数十年,它们仍然在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不时地被记忆着、歌咏着。这些台湾小调因其特殊的创作背景,成为历经战乱之后的台湾同胞有所怀旧、有所思慕的款款心曲;并且因其蕴含着浓厚的台湾情味,而成为那些由于历史原因不得已而漂泊异乡的游子们聊以慰藉乡愁的曲调。 本集除收录了以上四首著名的台湾歌谣外,还收录了《绿岛小夜曲》《春花望露》等流传甚广的台湾本土小调,这些乐曲旋律清新优美、活泼俏皮、朗朗上口。作者的编曲打破了原曲的基调风格,赋予了老歌新的艺术含义,闭眼聆听,仿佛徜徉在绿岛台湾那令人沉醉的小夜曲中。 本集
该曲集选取了全国近期新修订的小学音乐课标教材的“歌曲”部分,包括人音版、人教版、西师版、湘艺版、花粤版、接力版、冀少版、苏少等。本册是第一册,选取了《阿里里》《布娃娃弹琴》《地球是个美丽的圆》《赶海的小姑娘》等154首歌曲,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选曲全面,精选了全国入选的8套音乐课标教材中,共同出现的、频率高的经典歌曲,以及各版本有代表性的、优秀的地方民歌、儿歌等;二是曲目量大,包括全国绝大部分小学音乐课标教材中出现的歌曲,全国各地学生均可使用;三是内容实用,考虑到全国各地一线教师不同的读谱习惯,每首歌曲均以五线谱和简谱对照呈现,并按照适合小学生歌唱的音域范围给歌曲定调进行编配,使小朋友们能够在老师的琴声中同步歌唱;四是配套资料丰富,我们为每首歌曲录制了示范音频,以二维码的形式呈现
如何从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和西方管弦乐队各自形成的历史看两种乐队实质性的差异? 如何认识两种乐队的指挥家在排练理念与操作方式上的异同? 《指挥排练札记: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音响整合与音色调控》精选了当代优秀的、上演率较高的、流传很广的、风格迥异并有一定难度的六部民族管弦乐作品,进行排练现场多机位拍摄录像,由排练者本人进行有侧重点的剖析与解读,特别是以排练进行音响整合与音色调控的阐释,说明中国民族管弦乐队指挥的专业化职能。《指挥排练札记: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音响整合与音色调控》有录像可视,有音响可听,有谱例可看,相信对于指挥家、演奏家和音乐爱好者将不无裨益。
本书用纵横交织的方式叙述了欣德米特、哈特曼与亨策三位作曲家的生平。这三位作曲家在二十世纪 了德国音乐领域,尽管他们彼此在创作方法和政治敏锐度上有着显著不同,这三位将实验性和正统的德国式表现方法结合起来,先后培育并延展了德国音乐的传统。三者虽然出生于不同
大学科研的一个首要目的就是教学,本书从结构的深层基础来归类表层形态,将音乐构成的过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作为对作品的理解,解决实践中所遇到的疑惑,并指导未来的音乐创作。本书靠前、二、三篇可供专业音乐学院作曲本科音乐分析课程使用,第四、五篇可供研究生必修使用。
教材分上、下两个编章。上编五个章节主要讲述合唱与指挥的基本常识、训练要求与方法以及合唱的排练与演出。每个章节后面都附有思考与练习,为学生提供复习和实践的课题。下编为合唱曲目。在曲目的选择上,做到既符合每章节训练的需要,又做到国外经典与国内不同地域风格曲目的兼顾,还特别收录了近年来创作的一些优秀合唱作品;既有女声、男声曲目,也有混声合唱曲目,还精选了几首重唱曲目。附录部分对所选作品进行了曲目简介及排练提示,以便更好地适应课堂教学及舞台实践的需要,提高教材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手势技术,下篇排演技术。不论是从台下训练,还是台上实践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讲解。翻阅合唱与指挥教材,手势的图解与曲目的排练作为主要内容,对于体系化的总结传承和排练技术的体系化介绍相对欠缺,本书的撰写,填补了此方向的空白。
作为上海市人才基金扶持项目,本曲谱收录了上海老一辈著名作曲家徐景新的代表作品,内容涉及声乐、合唱等多种音乐形式,充分提现了徐景新在音乐创作领域的重要地位及上海在艺术人才方面的领先实力。全书共分5个分册,每一分册都有各自独特的艺术形式,清晰明了地展示徐景新对各音乐领域的所做的卓越贡献。同时还配以合唱作品精选CD,使读者可以亲身体验到徐景新精彩的合唱作品。
合唱课是音乐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主要目的是提高音乐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时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造型人才,推动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由于高师毕业的学生都在不同层次的教育战线担任教育工作。因此合唱课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全民合唱音乐水平的提高。在推动音乐教育事业全面而持久发展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和作用。合唱是一门集体创作艺术,富有声情并茂、群动群策的凝聚魅力,表现在群体中的共性为特征。其思想和感情、艺术感染力、通向人们的心灵、给人以温暖、抚慰、激励、同时推动社会变革,创造文明进步,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因此对合唱的审美体验价值、美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接受。必将为合唱艺术开拓广阔的天地,看到美育教育的前景。
收罗广泛详尽、轻松易读、妙趣横生是《古典作曲家排行榜》的特色,在这本书里,作者列出了一个50位*作曲家的排行榜,从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到亚纳切克、库普兰、鲍罗丁,他们是半人半神的作曲家,是不朽的天才作曲家。在这本书里,作者对这50位超凡入圣的作曲家的生平和音乐特点作了简要精辟的介绍,为读者挑选出每位作曲家的5首著名、*有代表性的“入门***”曲目,同时又列出每位作曲家约20首的“经典收藏”作品,供进阶爱乐者欣赏。50位作曲家,超过1000部经典的音乐作品,容纳在这样一本书中,不论你是刚刚开始建立一个音作品库,还是想扩大已有的收藏,甚至进一步延伸到未曾接触过的新作品和作曲家,你都会发现《古典作曲家排行榜》是一部完整的音乐指南。
《合唱与指挥艺术研究》是作者和桂莲根据*的合唱艺术理论与合唱指挥研究成果及自身的舞台实践经验创作完成的,在许多课题上都有独特的见解和创新,且对基于扎实学术素养的理性认识进行了升华,并对具体的实践经验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和阐释。《合唱与指挥艺术研究》的成书和出版对合唱与合唱指挥的训练、排练和舞台实践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作者不仅借鉴了诸多学科(如美学、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表演学等)的研究成果,并且用独特的视角对这些知识进行了系统地归纳、梳理和总结,还提出了一些新颖的学术观点。本书不但汇集了合唱相关学科的前沿成果,拓宽了合唱歌唱者和指挥的视野,同时也给合唱演唱艺术、合唱指挥艺术和合唱排练、表演艺术的研究输入了许多新鲜血液。希望《合唱与指挥艺术研究》这本专著的出版,可
欣德米特是德国作曲家、音乐理论家。被誉为“20世纪的巴赫”,是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重要人物之一。他在创作中采用“线形对位”;坚持音乐的调性,其和声围绕中心音展开,有他自己的一套组织方法与体系。此系列共三本书,由浅入深,具有较高的音乐理论价值,是非常经典的“作曲技术理论系列”丛书。
马克斯·鲁道夫编著的《指挥要则》 版出版于1950年,乔治·塞尔(George Szell)为 版写了序言,并称赞此书“系统和生动地阐述了复杂的指挥技法”“是 的、令人钦佩的成功创举”。此书常被称作“指挥的 ”,在美国 外指挥教材领域内独占鳌头。相信修订和增补后的第三版一定会是新一代学习指挥的学生喜爱的教科书。 第三版的正文重新安排为四个部分。 部分解释和举例说明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运拍手势模式。第二部分讨论基本模式的修饰,包括休止、延长、划分乐句、重音和切分。第三部分 深入讨论了指挥要做的工作,包括研读乐谱和排练技术。第四部分介绍作品演绎、风格和演出惯例等重要内容。其中的增补章节反映了作者对于演出惯例和指挥传统不问断的研究成果。 作者在第三版中创造性地使用了80多个图示来清楚和 地表示指挥的各种手势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