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自古以来积攒的旋律音调一贯守护着自己特有的五声性调式结构,充分发挥了其表达情感的深邃震撼力,成为人类音乐文化总体中弥足珍贵的稀世珍宝。这些调式结构独特的体系,其构成原理鲜明地区别于欧洲的大小调体系。 吕宏久教授几十年来潜心研究蒙古族的大量旋律音调,对其调式结构的独特规律有深刻的感悟,并努力从理论上总结这些规律,从而阐明其具有深邃魅力的形态学依据。《蒙古族民歌调式研究》便是他研究的一个成果。
本书以时间为序,把蒙古族音乐分为七个时期,即蒙古部落时期音乐、蒙古汗国时期音乐、元代蒙古族音乐、北元及塞北时期蒙古族音乐、清代蒙古族音乐、时期蒙古族音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蒙古族音乐等,通过大量史料和田野调查,从歌曲、戏剧、舞蹈、史诗、乐器等音乐形式方面,采取艺术学、宗教学、民族学、民俗学等学科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考察蒙古族音乐史发展脉络,梳理和探讨了蒙古族音乐的基本形态,蒙古族音乐的发展脉络。
本书是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项目之一。分上、下两编全面介绍了中国传统器乐的主要品种与艺术特征。上编“独奏音乐”在吹奏乐、擦弦乐、弹弦乐的范畴内,选择了传统底蕴深厚的音乐品种或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较大的音乐品种加以论述;下编“合奏音乐”则是在弦索乐、丝竹乐、鼓吹乐、吹打乐、锣鼓乐的类属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乐种加以论述。 本书曲目丰富、引典详实,可使读者充分了解中国传统器乐的发展概貌,并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乐种和作品在感性认识基础上,能从理论上进行一般的总结和概括,掌握其主要艺术风格特点。 本书主要适用于音乐学专业本科生及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生。
中国民歌是中华民族悠久而伟大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最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的民歌数量之多,常以浩如烟海来形容,品位之高无与伦比。其风格的多样性在世界文化中也是罕见的。
《传统广东音乐精选》所辑乐曲皆为广东音乐的精萃,它们是编者从几十年所收集、整理的,原则上几乎可说是穷尽了传统广东音乐1229首乐曲中精选出来的。这种把“传统”的视野放宽到从乐种的形成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的,建立在通观全局基础上的精选工作,在广东音乐的历史上还是。本书的出版,能为海内外众多的广东音乐爱好者和民间社团,包括专业文艺团体,在演奏上提供更多的方便。
本书以时间为序,把蒙古族音乐分为几个时期,通过大量史料,从歌曲、戏剧、舞蹈、史诗、乐器等艺术形式方面,梳理和探讨了蒙古族音乐的基本形态,蒙古族音乐的发展脉络,展示了蒙古族音乐的艺术性、独特性和重要性。本书作者乌兰杰是著名的音乐理论家,因此,本书内容严谨,极具权威性。
作者从正统的角度指出了“琴道”、“琴艺”、“琴品”、“琴德”、“琴技”间所存在的文化精神、思想内涵与单纯技艺的差异。从人文、物态规律进行审视,入情入理地指出了“清、微、澹、远”的鼓琴之道,在喧嚣繁闹的社会生活中,对调整人们身心安适所能起到的有益作用。通过对诸多琴学疑虑的回答,力求帮助读者从“道器”与“乐器”,琴道和技艺的细微处去比较、体味、领略“琴道”中所蕴藏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深内涵。全书行文质朴率真,字里行间每每可见撰者对琴道所爱之深,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之切,动情处赤心难得,憨直处坦荡可嘉!
张文禄主编的《青少年民乐队训练速成》是一套用于民乐队日常排练及演出的系列丛书,分十册,包括:古筝、二胡、扬琴、竹笛、笙、三弦、柳琴、琵琶、阮和总谱。刘波编著的《青少年民乐队训练速成:阮》为其中一册,包含上编基础训练和下编重奏、合奏训练。上编主要针对阮的各种演奏技法来分类,不针对性的文字讲解,还有相关的配套练习曲和演奏曲,以巩固各种技法的学习。下编以曲集为主,在学生有了的演奏基础后可以进行重奏与合奏的训练。
本书是一本以古琴传世古曲为学习和研究对象的古琴专著。全书共五章,第一章“琴学入门”介绍古琴入门知识和基本技巧,对古琴的形制,对古琴减字谱用法,对于古琴的三种音色、古琴常用调式、古琴调弦法,然后结合图片对古琴弹奏的左右手指法和技法进行讲解,首先对右手基本指法进行要领示范,并辅以挑、勾指法、右手八法练习以及左手指法(按音、泛音)的按音、泛音和撮指等指法练习。第二章“琴曲初阶”,通过《梅花三弄》《黄莺吟》《酒狂》等11首曲目进行系统的基础练习。从题解、指法讲解具体曲目的弹奏,为增加学生兴趣,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并将重点练习段落谱例截取列出,再附以整首曲谱。第三章“琴曲进阶”是中高级训练课程,这些曲目也是根据指法和技法特点进行全面平衡的选择,同类的选两三首,巩固学生的弹奏技巧,讲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