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讲,这《拼贴的“舞蹈概论”》一是把文章发表的历时性年月日打乱,拼贴成共时性的专题思考,其中一些是当下的“舞蹈概论”尚未或正在涉及的问题,连带着想到了时下许多舞蹈文字,历时性的、平面的描述多了些,共时性的、纵向的专题思考少了些。就今天的舞蹈学术而言,共时性的、纵向的研究更重要些,它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比如“舞蹈艺术何以独立?”“艺术舞蹈如何分类?”等,想不明白、说不明白的事常常也做不明白……因为这里的文章都是独立成篇的,所以一旦拼贴,定会有错杂,像“舞蹈的发生”问题在“舞蹈的发展”里也时有所见,甚至同一个专题中的文章也有交叉和重叠。
本书是一部阐述中国舞蹈发展史的专题学术著作。全书以8章篇幅和132幅伴文插图,系统论地述了我国舞蹈艺术自原始社会至明清时期产生、发展、传承、变异的历史轨迹,丰富而又多采地展现了中国舞蹈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风貌、成就和艺术特色。全书引征的大量文献典籍和考古发现新成果,翔实而又清晰地凸现了中国舞蹈艺术的精髓;增补的许多珍贵资料和失传已久的曲谱脚本,再现了这一古老艺术的历史原貌;增添的彩色图版插页,重现了许多舞蹈艺术弥是珍视的历史瞬间。
《现代性与大众化:中国现当代舞蹈发展研究》分上、下两编,上编为《中国现当代舞蹈的流变》(1949—2009),突破传统舞蹈史的研究方法,以现当代舞蹈发展的突出特征现代性和大众化为主题进行研究:“现代化”与传统舞蹈的转变;“民主化”与新式舞蹈的出现;“革命化”与红色歌舞的发展;“专业化”与当代舞蹈的建设;“大众化”与中国舞蹈的繁荣发展这五个方面,结合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重要历史发展大背景下舞蹈发展的实践,以现当代舞蹈发展中的代表人物、重要现象等展开,由此对中国现当代舞蹈发展及其社会、历史意义和价值进行研究论证。下编为《现代性与大众化:中国现当代舞蹈发展研究》,集合了笔者仝妍近十年来中国现当代舞蹈史研究领域的八篇学术论文,在此既是对史学研究的理论思考,也是
她被称为艺术家,被视为把解释性舞蹈提升为创造性艺术的先驱者,她把舞蹈从人为的技术性限制中解放出来,使舞蹈摆脱了对空洞与做作的动作技巧的依赖。 她曾撰有自传《我的一生》,被视为传记文学史上的经典名作,但她写这部书时,听从了友人不要在传记中过多地谈论艺术之劝告,把有关舞蹈的理论部分,放到了自传之外。 这被特意挪到自传之外的理论文字汇为一册,就是这本《邓肯论舞蹈》,所以这部书被视为填补了她不同凡响的自传之空白,这些空白是因为她在写自传时听从他人劝告没有过多谈论自己的艺术而留下的…… 这不是一般的才能,而是真正的天才,……是至高无上的和无缺的艺术,艺术家罗丹在巴黎这样写道。 古典芭蕾舞之爱好者或反对者,现代舞之研究家或爱好者,现代主义之研究家或爱好者,美国文艺史之研究家等。
吴晓邦先生离开我们已十年有余。对于他的研究,他的亲传弟子和舞蹈界、文化界众多专家、学者已有不同视角进行过回忆与论述。本书是着重谈论教育思想研究方面的体会与思考,以表达对中国现、当代新舞蹈艺术的先驱、一代宗师吴晓邦先生的缅怀与感念。
这本书研究探索的是:力量、形式、节奏和空间这些构成运动基础的已知因素。此书还开辟了围绕着舞蹈有联系的课题的研究前景:与舞伴合作,与音乐的关系、如何利用道具布景。本书提供了有关这些因素的知识,并附有图例。对于那些选择舞蹈作为表达方式的人,或认为舞蹈不应归结为单纯的身体练习的人,或置舞蹈于娱乐之外,愿意用身体运动进行创造的人来说,将乐意而爽快地接受我的方法。根据每个人的技术水平,此书在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基础给个人探索以及在个人舞资确实与传统不同的情况下,能帮助找到个人的舞蹈风格。
《艺术评论》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综合类艺术核心刊物,月刊。该杂志《关注》栏目的设置,旨在关注当下最值得关注的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对主创进行访谈,深度探讨艺术家的创作。本书即是该栏目一年来共访谈的十二位当代重要艺术家的访谈集结,被访谈者艺术门类涵盖话剧、戏曲、歌剧、舞剧、电影、电视等,包括大陆、台湾和国际上的著名艺术家
京剧《廉吏于成龙》是以清代康熙年间实有的一个案例作为故事背景,通过对官场人格较量的生动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廉洁奉公、体恤民困、作风朴实、精神境界高尚的官员形象——于成龙。这个形象来自历史生活,却又是现实对历史的一种感应,对于当下的反腐倡廉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京剧 创作评论集》为该剧创演及艺术评论集,收录该剧剧本、主要曲谱、演出剧照及相关艺术评论。
《江东舞蹈文集:舞看八方(交流卷)》为作者在世界各地寻访舞蹈真容的记录,其中收录了作者八方观舞的观感和思绪。从作者的笔下,不难捕捉到世界舞蹈文化的生动与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