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本着突出专业优势、打造精品课程的教材编写理念,将书画装裱与修复专业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总结至此。期望给予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的本科生、乃至广大字画文物爱好者一定储备量的通识性知识,并增添部分可启迪学生发散思维、勇于实践的研究型内容。 本书共分为七章。第一、二、三章内容是初学者接触书画装裱与修复专业的基础性内容,主要讲述了古书画的修复简史与流派传承,以及书画装裱所用到的设备、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第四、五章内容是书画装裱与修复专业学习过程中的核心部分,主要介绍书画装裱的常见形制与传统书画装裱工序。第六章内容在书画装裱与修复专业中难度系数较大,需要有深厚的书画装裱基础、科学的修复理念以及较高的实验科技检测能力,方能够逐步上手、解决修复性难题。第七章内容选取两个典型绢本
孔子见老子和孔子以七岁的项橐为师是两个大家熟知的故事,在文献中流传不绝,也留存在汉墓的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上。本书旨在结合文献与图像,通过分析七十余幅孔子见老子画像,一窥汉儒和地方官员的内心世界。下编 画像石过眼录 ,详细记述了作者近三十年对此类画像的田野考察经过,并特意多附同一画像的多种资料图片,希望能为读者呈现更多细节和线索。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为明代著名文人、书画家。在诗文方面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 吴中四才子 ,在绘画方面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 吴门四大家 。周道振先生(1917-2007)编《唐伯虎全集》时,见明清所刻唐寅集附录书画题跋资料甚多,非《全集》附录所能尽收,故汇编本书。全书分 书画编年 、 书画别录 、 题记评论 三卷,末附 引证书目 。所见前人记录及今传世书画作品,按本件原题年月,依次编入 书画编年 ;年月无考者,按书画内容或记述分别编入 书画别录 ;原集附录 题跋 ,除部分录入前二卷外,其余与明清以来书画录所载及所见墨迹、印本题跋汇编为 题记评论 。本书与我社《唐寅集》(即《唐伯虎全集》)相辅而行,是目前所能见到的较详尽的唐寅书画资料集。
北朝九原岗墓壁画虽非北朝绘画的最高水平,但其画工在沿用中原传统画法的同时,又挥洒写实,将画面置于山光水色之中,呈现出北方胡族的鲜明特色。它是非常难得的北朝绘画资料,对于研究北朝社会生活、绘画艺术及中国古代建筑史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和光静影 北朝九原岗壁画》以36开小开本形式呈现了九原岗墓精彩绝伦的壁画。书内每一页正面为壁画细节高清图,背面为壁画名,装订成册。小巧而精致的外观,极具审美意趣;能180 展开的装订样式,使翻阅毫无障碍,读者可沉浸式欣赏每一处细节。本书共108面。
鲁迅先生是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导师。生前收藏了大量现代版画。这些收藏现保存在上海鲁迅纪念馆。本书由该馆鲁迅研究专家李浩、仇志琴依据馆藏编撰而成,收入李桦、赖少其、张望等十七位木刻家近一百一十幅 作品,均高清复制,并配文介绍木刻家生平,指出作品之得失,包括援引鲁迅先生对作品的评价。另有专文介绍鲁迅先生与中国现代版画,与早期木刻社团的联系及木刻社团的主要活动。既是文艺爱好者了解、欣赏中国现代版画的入门书,也是研究者研究鲁迅先生与中国现代版画渊源的 书。
本书为北京鲁迅博物馆青年学者陈南深入研究鲁迅先生收藏的日本版画后的心血之作,精选葛饰北斋、歌川广重等三十六位作者的近九十幅版画精品,包括浮世绘、人物、玩具、植物、风景、小品、故事插图等多种类型,均高清复制,并配文介绍艺术家生平,解析其作品,讲解背景故事,穿插介绍日本民俗文化,是欣赏鲁迅收藏的日本版画精品的入门书,也是为读者了解鲁迅美术思想和二战前日本社会生活与艺术打开的一扇窗户。
梁楷《道君像》,是翁同龢收藏中 的重要宋画,也是世上 的早年梁楷工笔白描真迹。此为道家经折扉画,清初吴其贞著录时称为《黄庭经神像》,图中端坐魁伟者为元始天尊,左右群仙拱立,前一人执笏跪拜,四周祥云缭绕,光焰万丈。左右则绘人间、地狱、道观诸相,有放生、施舍、行善者,有布道、授经、谟拜者,地狱中火池莲开,诸鬼惊服。此图画笔细谨,线描精准,造型端慤而有古意,构图繁杂而疏密有致。画法既有李公麟的缜秀雅致,又具南宋李、夏的遒劲。左下有梁楷款字。曾经明代安国及清初笪重光等收藏。张丑《真迹日录》三集及吴其贞《书画记》卷三著录。 《莱溪居读梁楷道君像》系上海书画出版社“翁氏藏历代书画品鉴”系列之一。全书不仅是该作品的 高清公开出版,同时翁氏后人翁万戈先生从梁楷作品分期、梁楷作品的艺术根源
古往今来,名人题词签名留赠皆为文化界一大雅事,大学作为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所收到来自社会各界人士所赠的题词为数颇多,将建校至今所收藏的题词选编出版,公之于众,对于培养现今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荣耀感,培养学生的文化气质,无疑有所促进和推动。基于这样的认识,作者从馆藏题词中精选了部分,汇编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