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蕙是花卉中的名品,以清逸芬芳惹人喜爱,原生于华南山野溪谷间,伴随春风,香闻十里;自从被移植进入城市之后,成了文人雅士的案几清供,诗人画家讴歌不已,此风至今不衰,乃“文人画”之一科。 兰花四季开放,春日尤佳,品种很多,从花形来看,有方舌、圆舌、执圭舌、滴水舌、素心舌、映腮舌……等等。东南亚所产兰花花冠艳丽,另有一种风貌。养兰之人多重其味,其香清醇不比一般,以香迷人的花如茉莉、月见草等都不可相比。历来誉为“幽谷美人”不无道理。 写兰始于郑所南,明、清以来,高手辈出,石涛、郑燮都长于此道,板桥道人曾把她和“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移之石”加上“千秋不变之人”誉为天下“四美”,可见历代文人墨客写兰,真心并不在丹青工夫的高低,往往不过是借题抒怀,另有寄托,所谓“四君子画”,创作
动画从里到外就是这样一只旋盘。让“静止”的画动起来,让一个个不动的形象在瞬息的翻动之中,利用人的“视觉暂留”现象,造成仿佛“动”起来的幻觉。这如动之画本身就是一个互相依存的整体,环环相扣,一环也不能缺。动画发明的接力棒几乎穿越整部文明史。远古洞穴中晃动多腿的野兽壁画;埃及神庙中传递女神身姿动态的柱画;古希腊陶罐上的旋转反复的瓶回。这些人类童年的运动幻像在1 824年皮特?马克?罗杰特那里获得“视觉暂象”的心理学依据,又在近代光学试验中大胆地舞动旋转起来。那些走马灯、皮影戏、透明薄膜的实用镜,持续地开发着人对动之像的好奇和感知,每个人的手边,那“拇指书”挑逗着童年的嬉戏和想象。1896年,当发明家爱迪生与漫画家布莱克顿在纽约工坊中相遇,一场肖像的速写被演变成图画与胶片的结合。然而爱迪生这张
笔者自幼目睹先生作车,聆听先生教导,几十年业,体会他画的竹、兰之个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他的画竹、兰有着独特的造型。二、子谷先生作画用笔用墨精炼、有力、多变。三、子谷先生作竹、兰步骤简明、清新。四、子谷先生作画,讲究以花传情、以诗言志。 子谷先生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他说的“取法于上,仅得其中,要好好的技法学习,要博学众长”,此册的兰、竹技法及画范是从他多年积累的教学和示范画稿中选 编而成的,在画兰的技法部分,补充了笔者绘制的步骤示范图,使技法介绍更加全面。希望此册画范能便于读者在涫产画竹、兰的技法上得到启发。
这本书汇集了野生动物、家养运动绘画的范例和各种指导,包括动物活动瞬间以及动物休憩时的速写等。 所有作品均来自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环境,如野生动物园。对绘画材料的使用和绘画技巧的运用都做了详细的描述。绘画的主体是野生动物,有大象、鸟类及动物中的宠物等等。 和人类一样,动物也有不同的心境和表情,本书作者试图通过详实的、快捷的绘画过程来告诉读者如何抓住动物的这些特征。
《梅花兰花白描画稿》是一本纯粹的美术教学示范作品集,除了绘画作者和绘画名称介绍外,没有文字。由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该书的绘画对象为花卉——梅花、兰花,均系白描画,可供广大美术爱好者或学习者,尤其是白描画学习者参考使用。
这本画谱无论是在体例上还是在传统的把握上,都充分吸收了传统画谱的长处,同时又力求通过现代印刷手段将中国画的笔情墨趣及内在精神风貌彰显出来,注重画理画法的直观性、实用性,希冀于初习画者。 本画谱的主绘者是当代津门画派的代表人物霍春阳教授,他以其重视笔墨美,强调抒情性的小写意花鸟画艺术名重画坛。他笔下的梅兰竹菊绰约多姿,超乎自然之美,传递着清新、纯静、洒脱、高雅之风貌。另一绘者王冠惠先生师从霍春阳多年,深得老师的真传,大有“青出于蓝胜于蓝”之势。他俩珠联璧合、巧思精构的这本画谱,幅幅都能使观者感受到他们造型的至美、表意的至善、用情的至真。应该说,这是一本品位高、意境深,笔墨精的好画谱,既可用于入门,亦可用于欣赏研究,是习画者不可多得的范本。
本书是华人少女漫画天后游素兰成名力作,曾以丝丝入扣的情节、细腻唯美的画面风靡东南亚,赢得无数知识女性的青睐,尤其受到满怀缤纷梦幻的少女读者的喜爱。该作首次授权出版中文简体版本,其中收录有多篇作者全新演绎的《倾国怨伶》外传,并附素兰心语随笔,具有非常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展卷品读,你将被带入一个充满东方意蕴的奇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