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为12个专题,由主编常勋教授组织该领域的知名学者和富有研究成果的中青年专家分头撰稿、各专题相对地形成一个独立的单元,充分表达作者各自的见解和观点,但又互不相悖。 专题一为全书的绪论,从对国际会计的形成和发展进行的历史考察中,导出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会计国际协调化的强劲趋向.以此作为贯串全书的主线。专题二和专题三在分别对会计惯例和财务报告进行国际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国际差异和国际协调的消长过程,为深入讨论国际会计协调化开路、专题四以“国际会计协调化与国际会计准则”为题,较深入地论证了“协调化”与“标准化”、“可比性”、“统一性”及“趋同化”等概念之间的关联和区别,强调了国际会计协调化是一个存异求同过程的“发展观”和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弹性度”,既分析了推动和阻挠国际会计
本书是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要求编写的。本书系统阐述了国际结算的方式和结算工具,国际结算中的单据和贸易融资等方面的内容,尽可能全面反映国际结算的实务操作内容。 国际结算分为国际贸易结算和国际非贸易结算。国际贸易结算又分为出口贸易结算和进口贸易结算,本书重点是出口贸易结算理论和实务。书中对信用证的定义、特点、分类及应用等相关方面做了重点介绍。 本书适宜用作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金融学和一般财经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外贸企业和商业银行职员自学参考之。
这本《国际会计学(第7版)》由旨雷德里克·D.S.乔伊、加利·K,米克著,方红星译注,本书的写作带有一个明确的目的.那就是引领学生进入会计、财务报告和财务控制的国际视角。他们将要在其中开展职业生涯的这个世界.是一个被全球经营和跨境投资所主导的世界。由于这些活动要求依赖财务数据做出决策,因此国际会计知识对于他们在外部和内部财务沟通中做出正确的理解至关重要。 《国际会计学(第7版)》不仅适用于高年级本科生和硕士生.令我们感到高兴的是.这部赢得荣誉的作品的内容对于全世界的执业会计师、财务管理人员、投资管理人员、大学教师和行业监管者也大有裨益。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将理论阐述和实际操作有机地结合。同时,考虑到我国财会民发展的总趋势是日益与国际惯例靠拢,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既立足于我国现行会计制度,又适度联系国际会计实践,对国际上早已盛行、我国会计改革正面临的某些题材,也作了适当阐述。 本书有以下特点:,密切联系现行财务、会计的有关规定,其中涉及了财政部至今颁布的收入准则、投资准则、现金流量表准则等若干项专题会计准则的有关内容,力求反映中国会计体制改革的*动态,以适应久贸会计教学与实践的需要。第二,对一些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第三,本书涉及了外贸企业会计实务中的多方面内容,特别对操作难度较大的所得税会计、企业集团合并会计报表、1998年正式开始要求企业编制的现金流量表,以及国营企业股份改造的会计处理等问题均做了较为深入的介绍,对指志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基本观念: 对组织负有责任,能影响组织经营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 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如此,一群平凡的人,就做出不平凡的事。 本书中,德鲁克集中论述了一个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这本书是德鲁克最著名的管理学著作之一,倾注了德鲁克极大的心血。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有以下6个特征: 1、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情。 2、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他极为审慎地设定自己的优先顺序,随时进行必要的检讨,毅然决然地抛弃那些过时的任务,或者推迟做那些次要的任务;他知道时间是他最为珍贵的资源,必须极为仔细地使用它。 3、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他知道自己所能作出的贡献在于:创造新思想、远景和理念;他的原则是:我能
李秀茹主编的《国际结算(十二五高等院校应用 型特色规划教材)》是“十二五”高等学校应用型特 色规划教材系列之一,以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 标为导向,注重吸收其他同类教材之精华,收集引用 了大量案例供教学使用,并在国际结算中的票据、国 际结算方式、国际结算中的银行、国际结算中的清算 系统、国际结算中的单据几大内容模块中做了适当的 更新。 本书编者有多年银行业工作经验和高等学校科研 教学工作经验,在编写过程注重团队合作,力争使本 书在理论上具有准确性和系统性,在教学应用过程中 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财经、 金融、国际商务及相关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用于国 际商务从业人员和银行国际业务从业人员的参考书。
这本《国际会计学》被公认为是国际会计领域*权威的著作之一。此书第1版于1984年问世。第2版于1992年出版,由乔伊和另一位国际会计大师米勒(Mueller)合著,成为国际会计涵盖内容的比较全面的范例,其理论深度受到读者的普遍赞许。书中对全球主要国家的会计实务体系的发展和分类,对以国际会计协调化为主线的国际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制定及其他协调活动的评述,对国际财务报告和披露及外国财务报表分析框架的确立,以及在国际会计中涵盖管理会计等方面,为以后的版本奠定了基础。
本书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配套案头手册。本手册的两位作者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按其内涵和职业惯例做了详尽的解释,内容包括国家与全球会计准则制定概览、关键术语及惯例的解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释义及应用等。 本书主要适用于需要学习和运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企业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财务和证券分析人员、证券和税收相关监管人员,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师生讲授和学习国际会计以及相关课程的参考书。对于国际会计研究人员和会计准则研究人员,本书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国际货物买卖》是作者有关国际贸易的一系列著作中非常重要的一本,是作者关于合约的重要论著。它不象别的国际货物买卖著作那样,以国际货物买卖的历史为线索对各种货物买卖形式作全面的论述,而是集中于介绍国际货物买卖中常见的CIF和FOB形式,实用性是这本书鲜明的特点。 从实际操作来讲,CIF和FOB是两种为常用的国际货物买卖方式,在实践中运用多,因而产生的问题也多。国际货物买卖中一个合同条款的措辞差异,就可能导致双方利益的巨大差别,小则数十万,多则数十亿;可能使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也可能使一个兴旺的企业瞬间倒闭,因此对国际货物买卖合约进行仔细的研究和考察非常有必要,尤其是对为常用的CIF和FOB买卖。著者在论述CIF和FOB时,总是对易产生分歧、对双方利益影响*的方面加以重点说明。例如在说明CIF买卖的
本书以作者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 国际会计是关于国际企业特殊问题的会计 的观点为指导,构建内容体系,进而认为国际会计应该由会计的国际比较与趋同、国际财务会计、国际管理会计和国际税务会计四部分组成,特别是后三个部分紧扣国际企业战略管理与日常管理对会计的特殊需要来组织和阐述相关内容,使本书更加实用。 本书适合作为会计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学习国计会计的专业教材,也是国际企业管理工作者的有价值的参考读物。
本书共分为五大部分,包括了十二章内容,部分为导论,即章,本章对国际资本市场和跨国公司的发展进行了论述,并指出国际财务报表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第二部分为国际比较会计,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内容,本部分在对各国会计环境、会计模式的差异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了美国、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会计模式及其特点;第三部分为会计的国际协调,包括第四章和第五章的内容,该部分对国际政府间和民间团体的会计国际协调的发展进行了介绍,并着重阐述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工作及其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四部分为跨国公司的国际会计实务,包括第六章到第十一章的内容,涉及外币业务会计、物价变动会计、国际税务、国际转移价格、跨国公司财务报告及其分析、分部报告;第五部分为国际审计,即第十二章,本章对主要国家的审计制
XBRL是财务报告活动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标准化电子语言。为向国内读者更好地介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XBRL分类标准,并为制定中国企业会计准则XBRL分类标准提供借鉴,我们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合订本中的术语及其规范译法,翻译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可扩展业务报告语言分类标准2009》,并组成审核专家组进行了审核。分类标准中的中文XBRL标签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基金会在其网站上提供下载,为基金会的官方中文译本,可直接用于在中文环境下运行基金会提供的XBRL财务报告实例文档。
编写《普华永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务指引·金融工具系列(第2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务指引:金融工具》之目的是对感兴趣的事项给予一般性的指导,而非提供专业建议。未征得具体专业意见之前,不应依据《普华永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务指引·金融工具系列(第2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务指引:金融工具》所述内容采取任何行动。我们不对书中所述信息是否准确或完整作出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承诺或保证。除非法律另有明文规定,普华永道不对任何个人或单位因为阅读了本书而采取或未采取某项行动的后果、或基于本书所作出的任何决定承担任何责任。 《普华永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务指引·金融工具系列(第2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务指引:金融工具》内容为英文本中的一个章节及其中文译文,指导概以英文为准。出版社和编译者不对英文
本书是为适应高职高专教育的需要而编写,内容包括国际结算中的票据、汇款与托收结算方式、信用证结算方式、银行保函与备用信用证、国际贸易融资及其特殊的国际租赁融资形式、国际结算单据及审单和国际非贸易结算。 编写过程中,本书重点突出了以下三方面特点:(1)内容新。(2)理论联系实际。(3)深入浅出。 本书除适合作为高职高专国际贸易类专业的教材外,也可供从事国际贸易、银行、保险等工作的人员参考。
本书是“新世纪研究生教学用书”之一,本着面向会计职业的原则,希望本书能作为学习、理解和执行国际会计准则的更为简明的参考读本。全书共分为8章,其中第1章介绍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建立和发展;第2章从整体上介绍国际会计准则的体系;第3章介绍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第4章介绍国际会计准则的概念框架;第5章至第7章基本按照概述、基本内容、相关准则的国际比较,以及准则的运用示例的顺序分别介绍各个具体准则,包括报告和披露的准则、确认和计量的准则以及特殊业务的准则三个大类;第8章是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由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要求,导致了对国际会计准则大量地和不断地修订,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一本教材将是写不完的。虽然所有的修订都提高了国际会计准则的质量,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也已经提供了关于准则制定、修
“国际结算”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其他涉外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业务操作性。传统的国际结算主要包括结算工具、结算方式以及结算单据等内容。随着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国际结算已经远远超过仅为结清国际债权债务的单一职能。目前,国内关于国际结算的教材版本众多,分别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在帮助学生掌握这门学科的基本体系和结构并了解它的前沿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教材是天津市品牌专业国际贸易专业建设的成果之一。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在借鉴国内外优秀同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工作实践,融入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与其他同类教材相比较,本教材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内容全面,体系完整。本教材体系简明扼要,分别对国际结算中的票据篇、方式篇和融资篇三个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2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汉英对照)》总结和解释了新的或者修改过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准则所涉及的问题、关键的基础假设、合适的会计处理以及相关的列报和披露要求,有助于国家监管当局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与国内惯例相比较,从而鼓励这些已经被广泛接受的国际准则获得更加广泛的利用。
郝振平编写的这本《国际会计(第4版)》是立信会计丛书之一。全书共分第十五章,内容包括:国际会计环境,美洲及大洋洲的会计环境,欧洲的会计环境,亚洲及非洲的会计环境,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国际资本市场和跨国公司,国际财务报告,合并报表与分部报告,外币会计,通货膨胀会计,预算控制和业绩评价,外汇风险管理,国际转移价格,国际税务,国际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