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1年,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先后发布了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合并财务报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1号——合营安排》、《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2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号——公允价值计量》 四项新准則,并对《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列报A、 《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雇员福利》、 《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单独财务报表》和《国际会计准则第28号——在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中的投资》四项准则进行了修订。除修订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于2012年7月1日生效外,上述其他新发布或修订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都将于2013年1月1日起生效。 我国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2010年,财政部又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2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汉英对照)》总结和解释了新的或者修改过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准则所涉及的问题、关键的基础假设、合适的会计处理以及相关的列报和披露要求,有助于国家监管当局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与国内惯例相比较,从而鼓励这些已经被广泛接受的国际准则获得更加广泛的利用。
本书是为会计专业研究生课程的教学需要而编写的,也可以作为大专院校国际会计专业高年级的教学用书以及作为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等专业的参考教材,内容可根据教学时数加以选用。对涉外经济和会计、审计方面的理论工作者和实务工作者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共分为12个专题,由主编常勋教授组织该领域的知名学者和富有研究成果的中青年专家分头撰稿、各专题相对地形成一个独立的单元,充分表达作者各自的见解和观点,但又互不相悖。 专题一为全书的绪论,从对国际会计的形成和发展进行的历史考察中,导出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会计国际协调化的强劲趋向.以此作为贯串全书的主线。专题二和专题三在分别对会计惯例和财务报告进行国际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国际差异和国际协调的消长过程,为深入讨论国际会计协调化开路、专题四以“国际会计协调化与国际会计准则”为题,较深入地论证了“协调化”与“标准化”、“可比性”、“统一性”及“趋同化”等概念之间的关联和区别,强调了国际会计协调化是一个存异求同过程的“发展观”和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弹性度”,既分析了推动和阻挠国际会计
《论全球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汉斯·胡格沃斯特演讲实录》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决定出版本人演讲集之中文版,我倍感高兴与自豪。由于演讲必须言简意赅、简洁凝练,演讲者对所要传递的信息不得不认真思考、字斟句酌,因此,在为公众服务的整个职业生涯过程中,我一直把演讲作为沟通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对我来说,写作演讲稿不仅是沟通信息的手段,更为重要的是,写作也迫使我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思考那些必须处理与面对的政策难题。
《国际结算:实务与操作》为“国际贸易实务与惯例书系”中的一本。共分十四章,主要内容包括汇付、托收、跟单信用证、国际结算单据实务、信用证项下银行间的偿付、 信用证项下的提示与审单操作、信用证独立抽象性原则的欺诈例外、独立保函、国际结算中的贸易融资等。国际结算:实务与操作》内容丰富、应用性强、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反映*的国际惯例与规则、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
本书由美籍韩裔会计学家乔伊教授领衔主编,是国际会计/比较会计领域享誉全球的经典教科书之一。我国资源会计学家、厦门大学常勋教授不仅对本书盛赞有加,而且还多次撰文大力推介。本书题材丰富、资料翔实,尤其关注国际会计比较与协以及国际管理会计和税务筹划等方面内容。此外,领衔作者所具有的东方式的思维风格,也使得本书较其他同类书而言,更适合中国读者的口味。由于本书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根据课程目的、授课对象、课时等因素来灵活地加以选择。
《日式簿记基础教程》以日本全经考试内容为重点,附加日商考试内容。每个课时是90分钟,每章为一个课时,一共16课时,后1章为考前辅导的练习题,共两套。本书囊括了日商簿记的基础知识,学完本书可以考过日商簿记二级考试。
本书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配套案头手册。本手册的两位作者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按其内涵和职业惯例做了详尽的解释,内容包括国家与全球会计准则制定概览、关键术语及惯例的解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释义及应用等。 本书主要适用于需要学习和运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企业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财务和证券分析人员、证券和税收相关监管人员,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师生讲授和学习国际会计以及相关课程的参考书。对于国际会计研究人员和会计准则研究人员,本书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以作者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 国际会计是关于国际企业特殊问题的会计 的观点为指导,构建内容体系,进而认为国际会计应该由会计的国际比较与趋同、国际财务会计、国际管理会计和国际税务会计四部分组成,特别是后三个部分紧扣国际企业战略管理与日常管理对会计的特殊需要来组织和阐述相关内容,使本书更加实用。 本书适合作为会计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学习国计会计的专业教材,也是国际企业管理工作者的有价值的参考读物。
为了适应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对会计信息多元化的需求,顺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世界潮流,中国发布并首先在上市公司中实施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这一新准则体系包括对原来一项基本准则和16项具体准则的修订以及新制定的22项具体准则。中国会计准则体系构.建的目标是:构建起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同时又充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能够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是中国政府适应新形势下国内外经济发展需要作出的重大会计改革决策。本次会计改革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是史无前例的。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是:趋同是方向,趋同不是等同,趋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趋同也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没有全部照搬国际准则,而是与
第七版主要作了以下几处补充和修订: (一)财务报告三级框架; (二)日本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方面的成果; (三)衍生金融工具的新定义。
本书是为适应高职高专教育的需要而编写,内容包括国际结算中的票据、汇款与托收结算方式、信用证结算方式、银行保函与备用信用证、国际贸易融资及其特殊的国际租赁融资形式、国际结算单据及审单和国际非贸易结算。 编写过程中,本书重点突出了以下三方面特点:(1)内容新。(2)理论联系实际。(3)深入浅出。 本书除适合作为高职高专国际贸易类专业的教材外,也可供从事国际贸易、银行、保险等工作的人员参考。
本书主要是为大学工商管理各专业本科教学编写的,介绍西方财务会计(以介绍美国财务会计为主)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主要会计方法,适用于工商管理各专业的《西方财务会计》课程,或作为外文原版会计学辅助教材和参考资料。 本书内容清晰易懂、概念准确,对于重要的术语和概念加附英文。为便于理解教材内容和掌握会计方法,每章都配以一定的例解,针对每章例解和内容,还配以相应的复习思考题。对每一章的内容都以小结方式加以归纳,以便读者掌握主要内容。
这本《国际会计学》被公认为是国际会计领域*权威的著作之一。此书第1版于1984年问世。第2版于1992年出版,由乔伊和另一位国际会计大师米勒(Mueller)合著,成为国际会计涵盖内容的比较全面的范例,其理论深度受到读者的普遍赞许。书中对全球主要国家的会计实务体系的发展和分类,对以国际会计协调化为主线的国际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制定及其他协调活动的评述,对国际财务报告和披露及外国财务报表分析框架的确立,以及在国际会计中涵盖管理会计等方面,为以后的版本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