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面上关于债券投资的书籍主要分两种。一种偏向于债券基础理论,如布鲁斯 塔克曼等著的《固定收益证券》或弗兰克J.法博齐编著的《固定收益证券手册》,此类书籍对于夯实从业人员的专业基础大有裨益,但也有明显的缺点:一是实务操作经验的传授较少,一些读者可能面临空有理论而无从下手的尴尬境地;二是这些国外的经典教材主要以美国债券市场为研究蓝本,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几无涉及。另外一种是国内出版的债券类书籍,大部分偏向于政策法规及交易规章制度的罗列,做参考资料有余而行动指南不足。 本书从利率交易的实战出发,详细的阐释了如何将一名刚入行的 小白 迅速培养成一名基本功扎实的利率债投资经理。 与市面上同类书籍不同,本书从实战出发,去除了对债券交易用处较少且冗余的部分,着墨解决新手交易员框架搭建、如何盯市、
本书是在学习借鉴国际先进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对中国商业银行多年资产负债管理实践的概括和总结,也是对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推进和探索。作者希望通过这些总结和探索,归纳资产负债管理遵循的基本规律,形成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论框架和逻辑规律。本书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一些指导意义。
货币的本质是什么?在货币的传统三大职能之外,货币与国家的融资和主权、金融危机和经济增长,以及中央银行运作有怎样的关联? 传统货币主义理论认为,通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政策实践和中国过去四十多年的经济发展等现实状况挑战了这一认知。 在本书中,著名经济学家帕特里克 博尔顿和黄海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透过公司金融理论来重构货币经济学,构建了国家资本结构,将货币视为国家的股权。央行发行货币类似于公司发行股票,如果增发的货币没有用来支持高质量增长,增发货币会引起通胀;但如果货币增发不够,高质量增长难以获得足够的融资,经济增速则必然放缓,甚至面临停滞和通缩。 本书探寻的 货币是国家的股权 这一本质,不仅修正了货币主义理论和现代货币理论(MMT)的缺陷,也为货
现代货币理论研究横跨数个经济学子学科,如经济学思想史、经济史、 货币理论、 失业与贫困、金融与金融机构、部门收支平衡、经济周期与危机以及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等,大规模地更新、融合了诸多非主流的异端理论。 本书作为现代货币理论的入门读物,以新颖的视角解读宏观经济学,挑战传统思维,揭示货币如何在现代经济体中 运作 。本书根据现代货币理论的主要原则,阐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宏观会计、货币与财政政策、货币制度和汇率等问题。 本书特别分析了由于对货币性质的误解如何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并就世界各国政策制定者如何解决本国经济疲软问题提出了全新的观点。
作为一种新型投资方式,加密货币行业永远不缺大新闻。各种诈骗活动花样百出,令人防不胜防。随着本书的展开,我们将跟随作者一起经历过山车般跌宕起伏的骗局 不仅仅是加密货币行业,也是整个现代大的骗局: 融得天量资金的各种搞笑和诈骗项目; 各种各样的加密货币跑路骗局; 维卡币的兴衰与 消失的加密女王 ; 对投资者进行了三次血洗的庞氏骗局; 骗子创始人诈死卷走投资者资金的故事; 被黑客攻击而倒闭的世界上的加密货币交易所; 云挖矿投资背后的传销骗局; 计算机天才的市场操纵之路。 这些骗局不仅让个人投资者遭受了沉重的损失,更影响了整个社会和国家。在书中,作者剖析了这些骗局是如何形成的,人们是如何深陷其中的,为何有些人能从中及时抽身,躲过一劫,以此警示读者。 作为投资者,需要深入了解加密货币的历史渊源、结构
2008年金融危机结束5年之后,对未来世界经济走势的观点仍然是众说纷纭。 美国的量化宽松究竟有无效果?全球的货币超发到底是福是祸?金融市场是渐趋安全,还是越发危险?经济复苏是稳步向前,还是昙花一现? 从黄金市场透析货币,从股票市场分析经济,从*市场了解资本,从回购市场探索金融,从利率市场窥测危机,从房产市场洞察泡沫,从就业市场甄别复苏,尽在《货币战争5》山雨欲来。
《货币战争4:战国时代》以国际储备货币的战略价值为中心,以美国、欧洲、亚洲三者之间的货币博弈为半径,用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为线索,把各国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困境,有机地缝合成了一张大国崛起的全景线路图。 中国的全球化不是欧美化,而首先应该是亚洲化。 只有立足亚洲,中国才能走向世界;只有团结亚洲,中国经济才能成功转型;只有一个统一的亚洲货币,才能在国际上与美元和欧元分庭抗礼,*终形成三足鼎立的货币战国时代!
放眼全球,新常态下银行业如何实现再平衡?聚焦中国,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银行业如何实现转型?BCG总结提炼未来十年中国银行业转型趋势、机遇及路径,助力银行业转型突围,寒冬中转 危 为 机 。 全球*咨询机构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深度访谈逾百位来自监管、银行业、泛金融行业、互联网行业、高校、研究机构、媒体和BCG 全球48个国家85个办公室的专家,提出未来十年中国银行业的关键词: 存量提升、增量创新、能力重塑 ,以丰富的经验和凝练的智慧助力银行业开启成功之门。
《货币战争3》以近现代的中国为焦点,从货币的角度观察中国近代的沉沦与抗争,论述了近代中国货币突破各国金融与战争的干涉,一步步艰难建立独立体系,创造奇迹的过程。 作者以鸦片战争为起点,探究和解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指出从金融的视角看,谁能控制金融高边疆,谁就拥有了巨大的战略优势。而金融高边疆的崩溃*终也必将导致政权的崩溃。 国家的边疆,不仅是由陆疆、海疆、空疆(包括太空)构成的三维物理空间,未来还需要包括第四维:金融高边疆。
本书作者崔宏是商业银行资深信贷专家,本书是他20多年从业经验的总结。书中首先介绍理念与框架,对信贷风险管理视角下企业财务分析的作用、特殊性以及应把握的基本理念进行了论述,并基于哈佛分析框架提出了适用于信贷风险管理目的的企业财务分析框架,同时给出了信贷财务分析的切入点及适用技术。接着介绍信贷工作的思路与方法,在信贷财务分析框架下,重点就战略导航、会计调整、指标分析与前景预测四个核心环节,结合具体案例应用,完整展示了信贷财务分析的全过程要点和技巧,并指出各环节中常见的陷阱及规避措施。最后是延伸与拓展,检视了一个实务授信案例的决策过程与关键点,以及做空机构浑水公司的调查技术。作者写作了大量案例,带你驾驭信贷实务;书中的报表分析思路和方法,可以帮你有效拓展信贷思维。
世界变化越剧烈,越需要稳定的坐标系。在这个黄金、纸币、数字货币、加密资产并存的世界里,能够有预见性地驾驭货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作者尼克?巴蒂亚用 分层 的框架和历史上发生的真实事件,追踪货币体系的演变,解释人类为什么用信用货币体系代替金属货币,揭示不同层级货币隐藏的秘密,条分缕析地将迷人而复杂的货币历史呈现给读者。本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今世界金融体系的运作机制和未来走向,清楚自己的资产位于货币的哪一层,从而在各层货币之间游刃有余地配置资产。
本书为学生、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管理人员介绍了*市场和*衍生品。尽管很多关于债务工具的主体都涉及数学知识,本书以直观的方式介绍了必要的知识。本书包含的内容易于被学生和从业人员理解,是*市场课程的理想教材,适合金融课程使用。本书可以用作金融从业人员的培训用书,以及涉足债务市场的公司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本书内容包括机构的*资料,增加了可赎回*、可转换*、估计方法和现代利率期限结构模型,以及深入探讨了欧洲经济联盟的*情况。本书的后一章成为学生和从业人员的重要参考资料。
信贷是商业银行最核心的业务,是银行利润和风险最主要的来源。当前,好银行和坏银行的区别,主要是由银行信贷经营能力决定的。本书专注于探讨微观层面信用风险的控制问题,作者结合自己长期的银行信贷工作实践及体会,用通俗的语言,辅之以大量的实际案例,阐述了银行日常信用风险管理中的道理。本书从信贷从业人员(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应具备的基本概念着手,构建了一个适用于单个客户、单个项目和单笔业务的信用风险分析框架,该框架包括了客户分析、用途与交易背景分析、项目分析、市场分析、还款来源及还款能力分析、担保抵押分析和融资方案分析等。在此基础上,作者还从银行债权人的视角,对信贷业务涉及的企业财务报表进行了专门的分析和解读,对债券承销及投资、表外理财投资、投贷联动等创新业务及其风险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
给银行从业者的一本零售转型指南。近年来,受利率市场化、经济周期波动等因素影响,商业银行主要依靠公司业务的运营模式遭遇挑战,而零售业务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在银行业务中的资本回报高、风险水平低、带动作用大、业绩波动小等优势,使得银行纷纷开启零售转型。银行零售转型包含两个层面的任务:一是零售业务本身的转型,即经营管理由存款导向的传统模式,转变为盈利导向的现代模式;二是银行业务整体的转型,即零售业务的规模和盈利在全行中的占比逐步攀升,成为整个银行主要乃至大的支柱。这本书作者基于在招商银行零售业务领域的多年工作经验以及在吉林银行的工作实践,结合兴业银行和平安银行等标杆行零售转型的探索实践,在战略和操作层面对商业银行零售转型提出新的逻辑,并提炼为十大方面,包括客户为王、服务为上、AUM为纲
本书通过作者深厚的市场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向广大读者全面地介绍了“网格交易法方法”的理论内涵及运用技术。其内容由浅入深地介绍网格交易的由来、网格交易的优缺点、网格交易的五大要素并创新定义了网格交
区块链技术引发的数字货币革命悄然而至,屡遭波折的Libra将何去何从?我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蓄势待发,将如何引领未来支付和商业模式。 数字化经济时代,数字货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Libra是在数字货币领域的一次重大尝试,因此对Libra展开深入探讨和研究,对我国开展数字货币尤其是央行数字货币(DC/EP)研发,以及建立数字货币领域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读懂Libra》一书邀请国内对这一领域关注的前央行官员、技术与金融专家一起,就Libra以及数字货币的缘起、区块链与金融基础设施、Libra等加密货币的商业场景与应用、脸书为什么要发行Libra、Libra的运行机制、Libra与其他加密货币及支付方式的比较、Libra对传统货币理论和政策的挑战、Libra与金融稳定及金融监管、Libra可能带来的全球影响等内容展开讨论,以期引发更多的思考和研究。
世界变化越剧烈,越需要稳定的坐标系。在这个黄金、纸币、数字货币、加密资产并存的世界里,能够有预见性地驾驭货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作者尼克·巴蒂亚用“分层”的框架和历史上发生的真实事件,追踪货币体系的演变,解释人类为什么用信用货币体系代替金属货币,揭示不同层级货币隐藏的秘密,条分缕析地将迷人而复杂的货币历史呈现给读者。本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今世界金融体系的运作机制和未来走向,清楚自己的资产位于货币的哪一层,从而在各层货币之间游刃有余地配置资产。
本书主要从汇率和利率角度,研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离岸市场价格与在岸市场价格之间的互动影响,具体而言,笔者首先梳理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制度安排和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然后运用动态条件相关多变量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DCC-MGARCH)方法探讨人民币不同市场之间汇率及利率的波动溢性的动态相关系数,实证结果显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之间的相互关联程度逐渐加强。进一步地,笔者从利率平价理论出发,检验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利率差与远期汇率升贴水率之间的偏离程度,进一步探讨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之间资本流动程度,结果显示中国金融市场与世界金融市场的存在一定程度的融合,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促进了中国金融一体化程度的提高。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紧密联系了人民币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笔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