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偌大的保险行业,叶云燕是个奇迹。她拥有一系列耀眼的头衔:政协霞浦县委员会第14和15届委员、厦门市霞浦商会会长、厦门市第十一批拔尖人才。这个年纪轻轻、身姿纤弱的姑娘,是如何从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华丽转身,成为金融保险行业一代宗师和无数保险代理人心中的偶像的? 20年的从业经历,为她积累了无数的经验和口碑。根植于平安集团的优质平台,叶云燕得以飞速成长,从2005年起稳居平安人寿业绩前三,两次登顶平安高峰会会长。在本书中,叶云燕除了分享个人成长的心路历程,更将自己多年经验倾囊相授:从客户开拓的方法到学习能力的培养,从经营高端客户到管理千人团队。她的成功源于对事业的热爱,更在于出色的个人管理能力: 发现需求 快速学习 持续投入 保持专业 影响他人 对千万销售人和创业者来说,这是一次深度营销的面授
寿险行业现在谈论的寿险转型和变革,更多讲的是寿险的渠道变革,大部分公司是在追随主流公司把变革的思路放到了渠道本身上,希望通过利益分配机制(基本法),或赋能(数字化、服务)来改变业务下滑的问题。本书从寿险经营的底层思维出发,全面系统地揭示寿险经营的市场环境变化及核心问题,理清新形势下寿险公司的战略转型方向,围绕中国寿险市场的客户变化,寻找经营变革的方向,不仅仅讲如何做,而是围绕寿险经营的基础逻辑,深入浅出的讲述为何要这么做,本书可以作为寿险经营的通俗读本,从最简单和最底层的原理性角度帮助寿险管理者理解寿险公司战略的选择和战略的实现以及如何围绕战略目标实现的各项能力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稳定取得新的伟大成就。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金融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助力,在新时代新征程肩负重要使命。本书从 改革探索篇、服务实体篇、风险防控篇、国际借鉴篇 四个维度,着重体现上海银保监局在全面推进上海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序化解金融风险、助力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等方面进行的实践探索和成效。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在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统一要求下,为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推动了两项改革:一是评估认定全球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G-SII),建立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监管体系。二是针对国际活跃保险集团(IAIG)建立全球统一的监管框架,并在此框架下制定以风险为基础的全球保险资本标准(ICS),为IAIG提供全球统一的资本监管标准。经多年努力,2019年11月,IAIS执委会投票通过并正式发布《以风险为基础的全球保险资本标准2.0(ICS2.0)》,这是IAIS建立全球保险监管标准的一项重要阶段性成果。从2020年起,ICS进入为期5年的监测期,IAIS将继续对其完善,并于2025年决定是否正式实施。
我国保险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并在制度上显示出中国实践经验和特色。本书包含对现代保险业制度的梳理分析和展望,具体包括了社会保险保障体系,商业保险和监管制度,以及正在发展和完善中的新兴保障形式等内容。本书致力于为双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杆大学的建设目标带来保险学科的贡献。除绪论外,本书分为两篇。理论篇包括现代保险的理论与制度基础、政府主导的保险制度、市场主导的保险制度、保险科技对现代保险制度的影响以及中国特色现代保险制度建设原则。建设方案篇/实务篇包括多层次医疗保险制度、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生育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制度、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财产保险制度、巨灾保险制度以及完善中国特色保险制度的建议。
本书聚焦按病种分值付费(DIP)这一我国原创并正在推行的新医保支付方式,结合已开展先行先试工作地区医保管理人员的实际经验,介绍我国医保发展历程及改革现状,按病种分值付费的改革发展,我国现行医保支付方式的概念与操作,按病种分值付费的具体政策,按病种分值付费操作中的医保精细化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医保基金监督、病种成本核算等方面的相关内容,从不同角度和维度剖析了按病种分值付费的内涵、政策实施要点、管理手段、优点和缺点等,对按病种分值付费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本书汇集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致力于保险、社会保障与风险管理研究的教师、博士后和博士生从2023年1月到2024年1月发表在《中国银行保险报》 北大保险评论 专栏及部分发表在其他报刊中的时事评论文章。这些文章探讨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领域的新变化、新问题和新动态,关注保险与社会保障领域的焦点问题和重要政策变迁。各评论文章的作者以中立的态度评析保险与社会保障领域的热点时事,其观点对政产学界以及其他关心中国保险业发展和社会保障改革的人士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值此中国精算职业25周年之际,精算师协会组织来自金融监管部门、保险机构、高等院校等的专家,撰写专题文章,开展系列专访报道。《回顾与展望:中国精算职业25周年》汇编专题文章及专访内容,总结精算行业的发展历程与经验,并对精算行业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助力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促进保险业更好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梳理精算教育与精算职业发展历程,总结实践经验;二是分享精算教育和精算职业发展历程的精彩故事,总结历史资料,记录鲜活案例;三是站在新起点,展望未来精算技术发展方向,探索新兴技术对精算职业及金融保险业发展的影响。
本书系统梳理政府部门在城市治理方面遇到的风险情况,综合分析了城市治理工作中的面临问题和成因,结合国内外保险业参与城市治理的实践经验,有针对性地提供系统性的风险转移解决方案,匹配保险计划和风险管理服务,为城市治理的转型提供新的思路和工具。 运用保险机制提升城市治理水平,需要以城市发展和治理现代化为背景和基础,从 险 入手,以 保 促 提 。总体思路上,在梳理北京市城市治理体系框架、治理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研究和借鉴国际国内相关城市经验,采用目前较为成熟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方法,提出北京市运用保险机制促进城市治理水平提升的建议与方案。
本书是我们全面量化评价和诊断我国农业保险保障的*次尝试,一是在衡量农业保险风险保障的方法上取得新的突破;二是通过多维度的数据分析发现或验证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一些新问题和新现象;三是在农业保险国际比较中有新的发现,开拓和扩展了农业保险国际比较的视野和思路。可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国内外相关保险公司以及高校科研机构了解中国以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农业保险发展情况,了解农业保险保障水平、规模覆盖率、保障杠杆、保费补贴比例、保险赔付率等保险保障情况时的指南使用,也可作为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开展后续深入研究的工具书和参考书使用。
本书从自然灾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影响路径出发,选择对经济增长以及各部门经济增长有抑制作用的灾种,分经济区域设计相应的单项巨灾保险和多灾因综合巨灾保险产品,特别地,针对政府救灾支出可以降低自然灾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财政巨灾指数保险可以平滑财政波动风险,设计政府财政巨灾指数保险,实现在一定范围内放大政府财政救灾资金支出规模的目的,解决受灾地区政府因巨灾导致财政救灾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可以丰富中国巨灾保险产品体系,完善中国巨灾保险制度设计,为构建融入巨灾保险制度的新型灾害风险管理体系奠定基础。
本书通过简要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减贫历程,重点揭示传统保险政策减贫的局限性,提出实施保险扶贫政策减贫的必要性;分别从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本课题研究一是有助于完善保险扶贫顶层设计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致力于保险扶贫的顶层设计,制定了系列保险扶贫制度体系并出台多项政策,为我国减贫事业提供了坚强保障。从实践效果来看,制定并实施保险扶贫政策,能够有效解决因病致(返)贫、因灾致(返)贫、因年老致(返)贫等问题,为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提供坚实支撑。二是提出的保险扶贫政策体系为保险政策调控提供新思路,在实践指导上具有针对性。把低收入群体纳入保险扶贫政策调控对象,并给予特殊对待和支持,是我国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战略的具体举措。三是有助于提高保险扶
本书借鉴健康经济学基本概念,构建了医疗保险家庭微观效应的两个基本指标(即健康指标和经济指标),应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四期跟踪数据,使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讨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所带来的家庭健康和经济效应。发现在健康指标层面,医疗保险会导致一定程度的事前道德风险,对门诊医疗服务利用无显著影响,但会使健康自我评价结果好转,提高参保人的健康水平;而在经济指标层面,医疗保险导致总医疗支出显著增加,自付医疗支出无显著变化,大病支出率也未明显降低,这是正常医疗需求的释放和道德风险的双重作用结果。以上结果表明医疗保险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进而提出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中引进健康管理,转变医保支付方式、控制医疗费用增长,深化医疗、医药、医保 三医联动 改革的建议。
本书主要内容有,一是保险资管ESG投资概述与国外经验, 如ESG投资理念与方法概述、欧洲ESG投资实践分析和经验借鉴与建议;二是保险资管绿色固收投资研究,如我国绿色债券发展现状、国际绿色债券发展经验借鉴、我国保险资金投资绿色债券的情况、我国保险资金绿色债券投资展望及政策建议等;三是保险资管绿色股权投资研究,如ESG标准发展情况、私募股权机构ESG实践情况、保险私募股权投资ESG实践建议等;四是保险资管绿色产业投资研究,如充电桩产业链构成、我国充电桩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欧美充电桩产业发展情况、充电桩产业链各环节的投资逻辑分析、基于充电桩产业创新发展的“投资-保险-产业”生态模式展望、保险资金投资充电桩产业的整体另类投资策略等;五是保险资管绿色金融风险管理研究,如ESG理念的发展及其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本书从理论与政策视角深入探讨了我国社会保险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机理,运用库兹涅茨计量模型对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结合近期新社保政策动态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结合我国农村医疗保险政策的改革变化调查分析了医疗保险调节收入分配的效果及问题,并比较研究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不同所有制企业社会保险的缴费能力,最后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健全社保政策优化收入分配调节机制的系列政策建议。
这是一本系统讲解终身寿险知识的普及读物。本书从基础知识、功能解析、购买策略、基础进阶及高频问题5个方面,以大众经常遇到、容易产生误解的100个问题为切入点,通过案例描述、专业解析、思维导图(表格)及延伸阅读,详细介绍终身寿险的基本概念、功能、投(退)保及理赔等方面的知识。通过阅读本书,保险从业者可以学习终身寿险知识、提升业务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客户;普通读者可以深入了解终身寿险的内涵及其保障作用,从而更合理地配置终身寿险。
《收支平衡VS水平适度: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研究》构建了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质量平衡分析框架,并结合事实论证、对比论证和逻辑演绎的方法,阐释了社会医疗保险基金运行的内在机理;运用帕累托优标准,探讨了适度水平标准;运用系统耦合等方法,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质量平衡进行测量;结合上海家庭医生制度实施案例,分析了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促进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质量平衡的制度改革方案。《收支平衡VS水平适度: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研究》可作为普通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卫生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师、研究人员、行政机关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为保险行业报告,系统的总结保险业的数据。保险,是技术问题,更是数据问题;保险经营,是分析过去,更是预测未来。可见,保险本身就是一个数据问题,分析过去,是为了去伪存真;预测未来,是为了把握规律;数说保险,是为了鉴往知来。数说保险研究以保险公司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保险公司的特征以及当前银保监会的监管重点,将构建不同维度的数据指标,来反映保险公司经营的各个维度。中国精算研究院,自2011年始,已连续9年出版《中国保险公司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自2016年始,已连续4年出版《保险蓝皮书:中国保险业发展分析报告》;在此基础上,陈辉博士推出了 数说保险 栏目,经过一年多的运行,数说保险用户突破了1万多。
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改革,促成了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统一,是完善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本书回顾了我国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改革措施及进展,整理了世界范围内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及改革状况;建立了包含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的世代交叠模型,基于我国具体数据进行政策实验和数值模拟,在一般均衡的框架下分析了改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并建立我国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精算模型,预测制度的长期财务可持续性及改革对公职人员养老待遇水平的影响;在经济效应和精算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